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内蒙古大学:以科技支撑四子王旗肉羊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023-12-12 来源:规划司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蒙古大学教授团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以国际前沿科学为引领,充分发挥畜牧产业技术的特长,帮扶四子王旗发展肉羊产业,经过不懈努力,使本地区农牧民的肉羊生产效益得到大幅提升。

  内蒙古大学凝聚了先进的畜牧产业技术和人才培育基地的优势,针对地区行业热点和痛点,探索出一条“以服务提升产业效益、以培训提升科技认知”的对口帮扶之道,使该地区快速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一、背景介绍

  四子王旗位于我区中部,曾是国家级贫困县,辖区内牧区20843平方公里,农区4670平方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肉羊养殖资源。目前,肉羊产业是四子王旗畜牧业的优势主导产业,近年来其产值取得了较大提升,但在集约化发展、产业链延伸、技术集聚与效应发挥、三产融合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短板,迫切需要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培育适宜的专门化肉羊品种,同时配套肉羊高效养殖和疾病防控技术体系,以推动肉羊产业的现代化、规模化和产业化进程。近年来,内蒙古大学围绕肉羊繁殖、育种、疫病防控、养殖等生产技术,重点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乌兰花镇、白音朝克图镇、查干补力格苏木、红格尔苏木、脑木更苏木、太平庄乡、乌兰哈达镇、活福滩乡、江岸镇、东八号乡作为核心区进行辐射推广,同时在当地内蒙古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友联农牧业科技创业有限公司、格日勒图雅养殖合作社、内蒙古中泰牧业有限公司、华牧养殖合作社、新星牧业合作社、内蒙古正北星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子王旗苏尼特种羊有限公司、山丹养殖合作社、尚泰养殖合作社、内蒙古茂沣牧业有限公司、神州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畜牧局种羊场13家肉羊养殖场开展了品种、技术、产品的示范推广工作。

  二、积极构建肉羊产业技术链条,协助肉羊产业提质增效

  为确保肉羊产业健康发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稳定脱贫。在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中“内蒙古大学教授团队”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基于群选群配(P2P)育种技术和群选群配高频繁殖调控技术,选育了戈壁羊新品种。目前育种核心群稳定在3000只以上,累计鉴定5059只,生产性能测定及种羊登记3560只,核心群羊只尾型减小了50%。完成戈壁短尾羊短期催情补饲和P2P育种模式示范10232只,制定了《绵羊高频繁殖调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

  2.基于分子育种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培育了杜蒙羊新品种。累计选育杜蒙羊11862只,性能测定3000只;完成了杜蒙羊遗传组分和稳定性评估分析;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杜蒙羊2094只,建立基于基因组信息的系谱档案,其中15个SNPs可以作为杜蒙羊体重性状分子辅助选育的有利标记。制定了《杜蒙羊》和《杜蒙肉羊饲养标准》2项地方标准。杜蒙羊新品种在2021年通过了国家畜禽资源委员会的审定,正式命名为新品种,累计向内蒙古、山东、宁夏等地推广270余万只,实现产值54亿元,直接增收超过8.64亿元。

  3.基于遗传评估和分子育种技术,完成杜泊羊本土化的选育与提高,制定了《杜泊羊种羊》行业标准。累计鉴定杜泊羊种羊2485只;基于全基因组SNP信息估计群体的4月龄、8月龄,日增重和成年体重育种值,发现杜泊羊有利基因频率在四子王旗地区绵羊群体中逐渐增加,同时根据育种值进行基因辅助育种,及时淘汰不良个体,降低育种风险。

  4.开展优质肉用种羊纯种快繁集成技术体系示范与推广和优质商品肉羊经济杂交集成技术体系示范与推广,累计在核心区移植优质肉羊胚胎2498枚,经济杂交19360只,示范和辐射优质肉羊胚胎移植40522枚,经济杂交肉羊44.13万只。

  5.开展基于优质草原羊肉供给生产要求的羔羊放牧+补饲育肥模式示范,累计示范羔羊2万余只。同时针对牧民羊养殖饲喂中营养舔砖产品价格偏高,农牧户难以承担的问题,在格日勒图雅合作社开展了戈壁草原特性“矿物质营养舔砖研发”工作,开发2个配方,形成2种福利型营养调控舔砖。

  6.明确了地方性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羔羊腹泻的主要病原。确认绵羊肺炎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A\D型、溶血性曼氏杆菌A2型为地方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病因,B型产气荚膜梭菌和多致病性大肠杆菌为地方羔羊腹泻病的主要病因。与旗畜牧局共同确定把羊支原体肺炎二价苗、多价大肠杆菌疫苗纳入到旗政府规定的羊疫病免疫预防种类,并建立了优化免疫程序,对怀孕后期母羊分别接种多价大肠杆菌疫苗和三联四防疫苗,实现新生羔羊通过母羊初乳获得免疫预防的技术,使牧场羔羊腹泻特别是胚胎移植羔羊的腹泻发病死亡率控制在3%以内;对不同生理阶段羊只示范“羊支原体肺炎二价灭活疫苗、绵羊支原体肺炎三价自家灭活疫苗、绵羊支原体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A\D型-溶血性曼氏杆菌A2联合自家灭活疫苗”的免疫技术模式,使核心示范点绵羊的发病率控制在5%以内,示范辐射点发病率控制在8%以内。

  7.针对肉羊养殖生产中面临的其他6种共性重要传染病(小反刍兽疫、羊痘、口蹄疫、布病、梭菌病、链球菌病)及内、外寄生虫病、羔羊应激病、代谢性酸中毒的常在威胁,研发了9种复方中药饲料颗粒剂;优化建立了羊常见传染病防控技术模式、不同养殖生产方式羊群计划驱虫技术模式、羊只四季调理保健技术模式、半舍饲及舍饲条件下羊舍等场内环境消毒技术模式。通过推广应用使示范区羊病防控水平显著提高,整体发病率死亡率控制在3%-8%。针对改良品种产后母羊子宫内膜、乳房炎、怀双羔母羊孕后期妊娠毒血症的散发、频发危害问题,开展了早期快速诊断与检测、预防与治疗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

  8.针对四子王旗规模化、集约化肉羊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开发了精准化、轻简化肉羊养殖设备6 套:自动保定羊设备、自由采食槽、防洒落草架、母子分栏门、九宫格羊圈、育肥羊盈亏智能分析系统。重点在各示范点及168户牧民推广了自动抓羊设备、自由采食槽、自动称重设备等轻简化设备700余套;开发饲料产品4个:基础母羊短期催情饲料(多羔乐)、肉羊育肥全混合颗粒精补料(商品名:快肥宝)、肉羊育肥精料补充颗粒料(商品名:肥羔乐)及羔羊放牧补饲料;开发羔羊育肥用全混合日粮颗粒配方4个,繁殖母羊低成本饲料产品2个,矿物质复合营养舔砖(白玉)1个。

  9.辅助建设了人工冷冻精液实验基地2座,改扩建牧草储备及全混合日粮颗粒加工车间1个;建设大型育肥场3处,育肥舍20000平米,可育肥2万只羊/批;同时引进了自动搅拌、自动投料、自动饮水等设施设备,涉及5个大型规模化生产基地,牧民300多户,覆盖7万多只羊。

  10.协助四子王旗农牧局组建了肉羊生产联合体。通过种羊生产联合体、杂交肉羊生产联合体及赛诺千人创业计划的实施,全旗已达到年杂交改良出栏100万只的杂交肉羊生产规模。建立了“科技+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同时通过现代化草地畜牧业生产模式,打造草地畜牧业核心竞争力,让草原的生态环境持续恢复;做好“养羊+”的文章,加强生态畜牧旅游建设,农牧民人均增收10%。

  11.建设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镇)2个: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格日勒图雅嘎查和四子王旗白音朝克图镇白音敖包嘎查;建立了4个杜蒙羊核心示范区,20个家庭牧场繁殖区,3个杜泊羊选育基地,同时在186户牧民家开展杂交选育;建立2个戈壁短尾羊示范基地,投放126只戈壁短尾羊种公羊到63户牧民戈壁羊群中,开展了本品种选育,实现了饲养一只杜蒙羊和戈壁短尾羊分别比本地羊增收200元/只和180元/只,助力了乡村振兴和产业脱贫工作。

  12.加强对四子王旗农牧业局、养殖企业的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和合作社农牧民的培训工作,累计召开培训会23次,现场观摩会16次,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00人次、农牧民1474人次。通过殖技术普及,肉羊产业的科技贡献率达到60%。目前,四子王旗全旗牧业年度能繁殖母羊存栏 82.01万只,比重达到54%,良种及良改肉用羊比重达到85%,全旗已具备稳定饲养肉羊260万头只,年出栏肉羊130多万只,羊肉产量达2.08万吨,成为内蒙古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

  在“校-地联合,共同促进”的发展模式下,使四子王旗的肉羊种业发展、营养调控技术以及养殖科技和疫病防控的工作水平快速提升,促进该地区的养殖产业高效健康发展,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做出了“内大人”的贡献。

  三、经验启示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不懈努力的过程,需要“产学研结合”,学校、政府、企业协调联动,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伟大工程。从政策制定、资源整合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每个环节都必须科学精准。如何因地制宜,让优势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保障,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内蒙古大学作为本地区科研教育的最高学府,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责无旁贷,尤其要立足内蒙古在国家战略中的生态功能区域定位,以“科技促进畜牧业绿色提升,教育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协助区域优势畜牧产业稳定做大做强,建立高素质的畜牧科技服务队伍,为产业保好驾护好航,为稳定脱贫、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责任编辑:许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