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以来,中山大学根据教育部部署定点帮扶云南省凤庆县。学校集结全校优势资源,在医疗、教育、产业等方面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定点帮扶凤庆县工作。
一、推动教育帮扶,为乡村教育拔穷根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学校高度重视教育帮扶,推动贫困地区教育“智志双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当地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学校累计培训市县乡村各级干部4000多人,协调安排40名干部在粤港澳大湾区挂职锻炼,为帮扶地打造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校长高松院士、罗俊院士等专家学者走上凤庆县讲台为学生授课,鼓励凤庆学子“去学习钻研、选硬骨头挑战”、“有志者、事竟成”,点燃凤庆孩子的科学梦想。
学校整合校友和社会资源捐赠2000多万元,用于凤庆县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奖学奖教助学、发展特殊教育等,一栋栋逸仙教学楼拔地而起,让凤庆学子告别在板房上课。
学校向凤庆县派驻附中退休教师、研究生支教团加强师资力量。附中李建辉老师坚持支教四年,留下10万字教学笔记。十年来,学校共派出36名支教学生到凤庆支教,与当地学生同成长、共进步。
学校坚持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战场作为立德树人大课堂,2022年,组织近千名学生分赴全国29个省(区)开展大学生寒假返乡调研实践活动,推动青年学子在了解国情民情农情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
二、开展医疗帮扶,为山区百姓去病根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中山大学积极发挥医科优势,十家附属医院“组团式”帮扶凤庆县人民医院,通过派驻、义诊、培训、带教、进修、科室建设等方式,为当地培养一流的医疗人才队伍,助推打造滇西医疗高地。
十年来,学校依托何裕隆、蒋小云等专家工作站,累计培训凤庆医务人员1.4万余人次。经过帮扶,凤庆县医疗水平大幅提升,凤庆县人民医院成功晋级三级医院,并入选国家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前500强,茶乡人民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中大医者一次次把凤庆百姓从死亡边缘成功拉回来,涌现出许多感人故事,2018年,《人民日报》将中山大学医疗帮扶列为助力脱贫攻坚“高校样本”。
三、深化产业帮扶,为特色产业育富根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学校发挥药学、生物学等双一流建设学科优势,助力凤庆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药学院葛发欢教授在凤庆县设立专家工作站,落地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核桃油和茶籽油生产线、核桃蛋白粉生产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3倍以上。
校友企业广州燕语食品有限公司成为临沧市重点引进企业,已在临沧市建成茶叶加工厂和2000亩茶山基地。2018年至今,学校直接购买凤庆农特产品近3000万元,越来越多的凤庆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学校通过消费帮扶支持13个乡镇15个示范性龙头车间,受益建档立卡农户近8000人。2022年,学校开展“定点帮扶凤庆春茶行动”,惠及农户近2万户、6万人。
学校将定点帮扶作为“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实践大课堂,作为“高校旅游帮扶联盟”理事长单位,积极推动联盟各高校加强资源共享、强化协同运行,汇聚形成高校“组团式”帮扶合力,助推帮扶地农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在凤庆县打造“美丽红塘共同缔造”乡村建设样板,红塘村获评云南省美丽乡村、教育部直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验培育项目。
在校地共同努力下,2019年4月,凤庆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学校连续四年在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考核中被评为最高等次“好”。下一步,中山大学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助力凤庆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