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扎实推进广西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2-06-29 来源:《广西日报》收藏

  6月28日,教育部举办“教育这十年”“1+1”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广西作为唯一的分会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成就。

  2020年10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新时代第一次全国语言文字会议,广西在会上作经验介绍。

  语言文字关系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史传承和文化认同。广西立足壮乡实际,发挥特色优势,不断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1 普通话普及率提高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研究部署落实举措。广西各地认真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将语言文字工作列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2014年,广西完成国家一类、二类、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成为全国第三个完成此项工作的省区。

  2018年11月,河池市代表广西迎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

  2021年,广西在全国率先完成县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专项督导评估,111个县(市、区)完成评估任务。

  同样是在2021年,全区语言文字会议召开,学习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同年,自治区政府批准调整自治区语委委员单位为47个,增加了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统战部等9个单位,“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语言文字管理体制日益完善,各级语委和委员单位密切配合,为加快推进语言文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广西立足区情语情, 以城市为中心、以农村为重点,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等四大领域的示范带动作用,分阶段、分区域、分层次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2020年,全区普通话普及率达85.68%,高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近5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排名首位。

  2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2018年,广西开始实施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将推普脱贫攻坚和“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列入各地教育扶贫成效考评,列入广西义务教育保障督战内容;将群众“是否会讲普通话”纳入脱贫攻坚精准帮扶手册统计内容,通过开展“普通话+职业技能”“推普脱贫乡村行”等活动,实现乡村精准推普。截至2020年底,全区83.03%的脱贫人口能够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基本消除青壮年农民致富道路上的语言障碍。

  学校是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各学校积极开展推普宣传活动,一些高校还通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实践团队深入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农村地区开展“送培下乡”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推广等对口帮扶活动。广西各地持续开展“小手拉大手,说好普通话”活动,实现一人带动一家、一校带动一村,提升乡村普通话普及水平。

  2021年,全区各市全面启动县域语言文字规范化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农家书屋提质升级,建设乡村“推普之家”,使之成为繁荣乡村文化、培育乡村推普骨干、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和提升村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讲习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2018年以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将“推普扶贫乡村行”工作深入到全县12个乡镇,超过1.2万名农民参加“普通话+技能”培训。普通话水平的提高,为青壮年农民工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天地、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了便利。2021年,环江思恩镇陈双村和下南乡中南村建设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村,在农家书屋开设乡村“推普之家”,根据村民的需要开展推普工作,将贴心的帮扶送到老百姓家门口,为乡村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5年来,忻城县加大对乡村教师、基层干部和青壮年农民的普通话培训力度,深入村屯开展青壮年农民“普通话+技能”培训、教师普通话培训及“小手拉大手”等活动100余场次。经过努力,忻城县41.82万农村人口能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外出务工因语言不通而困扰的问题得到解决,从而在致富路上享受到“语言红利”。

  3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

  语言文字工作是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10年来,广西在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中华经典“诵写讲”等方面硕果累累。

  2012年,广西组织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普查和保护工作,成为全国3个开展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的试点省区之一,全区语言资源保护工作进入快车道。

  2015年,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统一部署,广西在各设区市铺开县域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共完成213个语言资源保护调查点项目建设,调查收集原始文本约1679万字、音视频数据约124万条,基本实现广西世居民族语言全覆盖。由自治区语委办组织的115个国家层面项目全部顺利结项,其中,9个项目被评为优秀、30个达到优良。

  2016年,贺州学院建成全国首个实体语言博物馆;2019年5月,广西民族大学语言博物馆建成。这两个语言博物馆已经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研习基地。据悉,贺州学院语言博物馆建成以来,已接待3万余人,参观人员能在该馆内了解广西各地主要方言及方言文化。广西民族大学语言博物馆则由少数民族语言展厅、汉语方言展厅、数字化展厅、东南亚语言文化展厅等4个展厅组成,是广西高校中第二所语言博物馆。

  2012年以来,广西连续10年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和汉字听写大赛,每年参加活动的人数超过100万人次,全区形成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浓厚氛围。全区各地在开展“推普大篷车”进乡村、“经典润乡土”活动的同时,还充分利用民族节日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推动方言歌谣、民谚俗语、曲艺戏剧等走进千家万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9年10月,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博览会首次设立以广西为代表的民族地区语言文字工作成就展,充分展示了广西取得的突出成就。5年来,自治区语委先后6次在全国教育扶贫论坛、全国语言文字会议和国家语委年度工作会议上作语言文字工作经验介绍。

  迈上新征程,展现新作为。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语委将在教育部、国家语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发展需求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守正创新做好边疆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工作,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增劲添力。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