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公平招生与均衡教育互促互进

——福州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实践与思考

  3月31日,教育部召开部分大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调研座谈会,研究部署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工作,刘利民副部长结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对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福州市2014年开始对义务教育招生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未来深化、落实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的路径也进一步清晰、明朗。

  一、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已进入新阶段

  (一)招生公平成为新时期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重点

  2014年,国家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教基一〔2014〕1号),要求教育行政部门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单校划片),对于城市老城区暂时难以实行单校划片的,可按照初中新生招生数和小学毕业生基本相当的原则为多所初中划定同一招生范围(多校划片)。

  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教基一厅〔2015〕1号)出台,再次强调全国各城市都要全面实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加快实现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通知》指出,各城市要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城区,推广热点小学、初中多校划片,合理确定片区范围,缓解“学区房”问题。划片后,热点小学、初中在各片区的分布要大致均衡。各片区内热点小学、初中招生名额占该片区招生总名额的比例,片区间要大致相当。要整体设计小学入学、小升初及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办法,给家长较为明确的升学预期,努力实现过程公平。

  从教育部近两年对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要求不难看出,义务教育相对不均衡的现状使多校划片成为义务教育招生改革的重要突破点,义务教育招生改革同时肩负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在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的冲刺阶段,保证入学公平作为群众的重要关切,成为新时期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重点。

  (二)实现招生公平的现实制约

  招生公平是群众的重要关切,而实现招生公平客观上仍然存在着现实制约:

  1.义务教育质量的不均衡。由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及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导致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投入、软硬件配置呈现不均衡状态,这一点已毋庸置疑。就同一个城市来说,自从国家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以来,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校际间的差距在缩小,但因为学校自身发展历史原因、教育资源配置的长期不均衡,“优质校”、“薄弱校”仍客观存在。在免试就近入学的前提下,教育资源相对不均衡与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普遍需求之间的矛盾使招生公平成为一大难题。

  2.既有招生政策的惯性力。长期以来的单校划片政策、划片范围的相对稳定使“学区房”与优质教育资源、高经济价值的联系固化,“学区房”甚至成为了投资选择的一种。对单校划片政策的改革一旦影响了“学区房”持有人的利益,势必遭到反对,影响社会稳定。

  二、福州义务教育招生之优与困

  (一)优势:划片入学、对口升学的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深入人心

  福州市公办小学招生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政策,小学一年级符合片内生条件的适龄子女均按学校招生范围划片入学,逐步建立起查验“两证”(户口簿、房产证)、招生情况公示以及建立片内生档案的制度,较好地实现了小学阶段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公平。

  1998年福州市改革了城区初中招生办法,实行“免试,分设就近对口入学”,后逐步完善成为“中小学相对就近对口入学”,小学毕业生总体上按中、小学相对就近的办法安排到初中入学,实现了免试就近升学,杜绝了家长小升初择校问题,减轻了学生负担,获得社会各界和家长的认可。到2014年,中小学相对就近对口升学政策已实行17年,划片入学、对口升学的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已深入人心,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就近入学压力较大的各重点大城市所有县(市、区)要于2015年实现划片就近入学,100%的小学实现划片就近入学,原则上每所小学全部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目前福州市100%的公办小学实现划片就近入学,公办初中接收的小学毕业生99%以上是按就近入学方式确定的。

  (二)困境:宽松的随迁子女入学条件、单校对口升学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

  1.随迁子女就读人数连年递增影响教育质量提升

  福州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公办学校实行“三证”入学政策,“三证”指原籍户口簿、父母身份证,父母一方与就业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父母双方半年以上的暂住证。符合“三证”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一年级入学统一参加电脑派位,通过申请学位、填报志愿、电脑派位实现相对就近入学,小学毕业按对口方案升入初中,确保符合“三证”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2014年,87.7%的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随迁子女的教育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伴随宽松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而来的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人数的迅速增长,2005年到2014年,10年时间随迁子女在校生数量增长了两倍以上(2005年全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生5.7万人,2014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校生共有17.4万人)。特别是城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人数增长较快,从2009年到2014年,城区随迁子女一年级招生人数以年均14%的速度增长,2014年全市随迁子女一年级入学人数达到2.7万人。由于学位增长数量赶不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增长数,中心城区都面临着入学安排难的问题。近两年,我们只能采用增加班级数、扩大班生数等方式暂时解决学位不足问题,由此造成了挤占学校专用教室,影响生均校园面积和校舍面积,图书、教仪、师资等方面一时滞后跟不上等问题,影响了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事关社会稳定和城市经济发展,虽然近几年福州市不断通过新建学校等措施增加学位,但城区小学学位不足问题一时难以缓解。

  2.中心城区现行初招政策无法调控初中生源数量

  福州市已经形成较为成熟、完善的义务教育招生制度,但由于目前福州市小学升初中实行多所小学对口一所中学政策,部分家长为了孩子未来能够升入优质初中就读,在孩子入小学前想方设法购买学区房,按照城区目前的初招政策,初中校应当接收对口小学的所有小学毕业生,造成初中校生源数量难以调控,部分优质小学及其对口的优质初中生源因此更加爆满,通过挪用专用教室增加班级数、扩大班生数等措施应对学位不足问题。就薄弱公办初中来说,由于对口薄弱初中的小学毕业生家长更愿意选择办学质量较好的民办初中,使得薄弱的公办初中愈发缺少优质生源,生源不均衡问题愈加严重。

  三、福州义务教育招生改革思路

  在已实现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的基础上,福州市将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成果,着重通过小片区初中招生改革的路径促进招生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完善政策,稳步推进小升初改革

  为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遏制群众反映强烈的义务教育“择校”问题,促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教育局制定了城区小升初改革方案,将优质初中、相邻的相对薄弱初中及对口的小学捆绑成小片区,以小片区为单位在对口升学的基础上引入电脑派位机制。小升初改革方案待进一步完善后向社会公布。

  (二)依法招生,继续规范招生程序和行为

  合法、规范化是招生工作的重要原则。福州市将以依法行政为立足点,在招生政策制定与调整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尊重民意,鼓励和支持社会监督,提高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公信力。同时,市教育局将要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一步规范招生程序和行为,进一步完善小学招生信息公开制度,要求学校公布招生计划数、政策照顾生名单及依据、片内生名单及所在社区,鼓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试点小学入学预报名工作。

  (三)优化配置,多措并举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办好每一所学校是深化招生入学改革的重要条件。福州市将努力增加教育投入,继续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改薄”工作,提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完善均衡教育机制,推进教师轮岗交流,推动市属学校与周边区属学校教师交流任教跨校竞聘,推动解决制约教师轮岗交流的具体问题,促进师资均衡。福州市将着力学习其他城市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管理的先进经验,开展相关试点工作,多措并举促进义务教育学校高水平均衡发展。(福州市教育局局长 郑勇)

2015年4月9日

收藏
(责任编辑:耿道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