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职业教育:走出“被矮化”的怪圈急不得

2015-09-19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收藏

  8月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取得5金6银好成绩的余热还未散尽,日前,政策红利再次瞄准职业教育,9月16日,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此举被称之为是推动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提升的重要举措,该《行动计划》更被赞为提高职业教育管理能力的行动指南。

  实际上,在职业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之时,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只是一个方面,很多诸如此类的老问题还未解决,不少新矛盾又在不断涌现出来。如教学方式创新、招生模式改革等老问题;教育与产业不够融合等新矛盾亟待缓解。而这些问题和矛盾相互掣肘,导致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色不突出,并且形成教育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现状。

  所幸,近年来,相关政策密集出台,职业教育改革中冒出的新老问题开始慢慢地被一一解决,而如今,对于正在逐渐成为“经济发展驱动力、民生改善推进器、人生出彩金钥匙”的职业教育来说,如何走出被矮化的认知怪圈,走出被社会规则和相关政策限制的制度怪圈,才是真正“扬眉吐气”实现健康稳步发展的关键点。

  在这里,所谓的认知怪圈和制度怪圈,深究下去,与落后的理念旧习脱不了干系。通常来说,普通本科高校培养目标侧重于学术型人才,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侧重于技能型人才。这两种人才都是社会所需要的,但在目前的招生体制下,重点院校“掐尖”,职业院校“掐尾”,以至于大家习惯以上本科院校为荣,把职业院校看成是落榜生的无奈选择,职业教育也在公众心目中沦为次等教育。

  于是乎,在社会浓重的“唯学历”风气下,招聘单位对学历设置重重门槛。这样的环境甚至使得一些职业院校面临招生难题,导致一些职业教育机构也无奈地开始追求学历“升格”,结果偏离职业教育的职业贴近性和就业导向,从而更加加剧了教育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状况。

  而反观很多西方国家,他们却从中小学就开始对孩子进行职业教育。例如,“技术强国”德国分层职业教育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职业教育伴随教育全过程,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学业实际进行综合测评,纳入职业技能教学,帮助学生尽早认识各类职业、做出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而美国从1971年就开始实施职业规划教育,小学属于职业了解阶段、初中是职业探索阶段。

  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只要合乎自己的兴趣,便可得益”。职业教育何尝不是如此?职业选择本是每个人的兴趣使然,职业也无高低贵贱之分,为何职业教育就一定是差生教育,为何技校毕业当个蓝领工人就一定低人一等?既然全社会尚未形成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认知氛围,诸多方面存在政策限制和歧视,政府和相关部门就必须找到扭转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关键点,正视这一改革技术困难之外的意识怪圈并帮助职业教育走出去。

  因此,当下,坚决破除用人上的各种歧视政策,取消身份、单位、所有制等限制,大力宣传优秀一线技能人才的社会贡献,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正如人社部多次强调的那样:崇尚一技之长,不简单唯学历、唯文凭。落实到具体的措施,包括制定技能人才发展的专项规划和专项计划;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和使用政策;制定高技能人才激励办法,使高技能人才在聘任、工资、带薪学习等方面能够逐步享受与工程技术人员同等待遇等。

  意识旧习最难改,职业教育要走出被矮化的怪圈绝非一朝一夕可实现,政府偷懒不得,我们更着急不得。

(责任编辑:谢沂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