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石河子大学优秀毕业生韦海平创业事迹

2015-12-14 来源:学生司、就业中心收藏

  韦海平,男,汉族, 1980年5月20日,出生于海南省澄迈市红光农场红旗坡二队,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2003年6月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专业本科毕业。现任新疆乌鲁木齐多联达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联塑集团副总裁。

  1999年高考,通过努力我如愿考上了石河子大学,这在我的人生中有着特殊意义,在我们那个小山村出大学生还是头一回,我成为了那个年代大家眼里的天之骄子,尚稚嫩的我肩上因此肩负了父辈们的寄托与期望。 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不久,我便满怀憧憬告别了年迈的父母及乡亲,还有我那美丽的故乡只身踏上了求学之路。大学四年期间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学会了独立生活,有了模糊的社交概念。那四年最美的青春有欢笑有泪水有梦想也有过彷徨,也懂得了珍惜。人生就像列车,只有告别站台才能开启新的旅程,还没有来的及细细品味就开始了道别。

  2003年毕业后在广东顺德“联盛”专业水设施设计院从事管道设计工作,半年后发现没有太多的提升空间,便加盟了专业生产及销售塑胶管道的广东“联塑”集团,主要负责西北片区(甘青宁疆藏蒙)的市政管道销售,办事处设在兰州。期间正逢大西北经济大飞跃,在兰州的3年期间积累了丰富的职场经验及自身的原始资本积累。物流成了集团公司发展的瓶颈,要实现西北片区的战略布局开,那么在新疆设分厂迫在眉睫。

  2007年受公司委派,我回到了阔别3年的新疆寻找合作伙伴或开发适合当地的新产品。我的专业是给排水及暖通,当时在学校做毕业设计就有采暖管道的相关设计,当时新疆的采暖设备主要是暖气片,即耗能又不美观,我便有了推广地热采暖的想法,由于当时主流采暖管道原料基本局限于PE-X交联聚乙烯,成本较高且设备不兼容,不利于开拓市场。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后,我决定从韩国LG进口PE-RT原料。没有场地,我便临时租用了米泉汽改厂7000平米的车间,生产与PP-R共线。初期投资1000万,我个人占4成股份,并自行成立了乌鲁木齐多联达商贸有限公司,我在公司主要负责销售,本人全额出资200万,并于当年功突破千万的单一产品销售。地暖供热的成功推广得益于母校传授我的专业知识,从而与设计院及业主的沟通更专业。随后新疆自治区质量监督局及建材研究院也加入了采暖转型的潮流,从而新疆的设计院几乎不约而同的全面采用这项先进的技术。

  按建筑面积大概每平米需要4米管道,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PE-RT采暖管也如雨后春笋百家齐放,7000平米的生产车间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当时公司要扩张市场,新疆供水大多采用球迷铸铁管,排污采用水泥管。这两种产品有其局限性:球迷铸铁管抗变形能力极差,承插式的连接在地基沉降时会导致接口开脱及管道断裂,水泥管也存在以上缺点且寿命不会超过10年,后期的维护成本极高。经过分析这两种主流产品的性能后,本人有了引进在内地已经成熟的PE环保给水管及HDPE双壁波纹排水管的想法。依托“联塑”品牌在塑胶管道的知名度,2008年在米东工业园以每亩2万元购置了400亩工业用地,投资1.5亿元,拥有200人团队,2009年顺利投产,当时正逢广东联塑在香港上市,乌鲁木齐联塑也并入了“中国联塑” 。利用乌鲁木齐多联达商贸有限公司优势平台,在全疆分布了“联塑”产品销售点40余个。“联塑”产品2013年销售额突破3亿。为当地的就业及税收做了极大贡献。我个人也受益匪浅。

  我的销售团队大多来源于志同道合的同行,建材店是我们的门户。我做了详细的市场划分,明确了团队分工,依据售前和售后两个重要环节,衔接好客户便是我们永久的财富和工作的原则

  随着塑胶产品的不断丰富,新产品的不断开发,以塑代钢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与“联塑”研发部门正在开发PE-RTⅡ代料,将产品运用于二次供热管网(主要用于热力主网的分支),该产品为惰性产品,耐酸碱,无腐蚀,为一次性投资,使用年限经强老化试验可超过50年,基本与建筑寿命相同。该产品在2014年开春进行发布和推广。

  2013年底“联塑”集团公司总消费额150亿,成为了管道行业亚洲第一品牌。新疆分公司3亿。现在房地产市场低迷,整个建筑行业也不景气,公司面临又一发展瓶颈。2014年初集团公司斥资50亿打造了目前全国最大的建材及泛家居电商平台,利用现有的销售网络及各省分公司的仓储资源,面向全球采购,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满足客户足不户便可享受一站式购物的乐趣,进一步推动了建材及泛家居电商时代的来临!

  公司也意识到了该市场的发展前景,分流了一部分同事全力做该平台的推广,紧跟着时代步伐依托“联塑”平台,我相信乌鲁木齐多联达商贸有限公司将来也能成为新疆建材行业的“阿里巴巴”。

  总而言之,毕业后从就业到自主创业到创业成功这个过程,是个无比艰辛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和提升的过程,放弃专业到另一个领域需要勇气,每个行业都有着其特殊行业规则,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创新,才有可能占有一席之地。

(责任编辑:耿道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