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心理咨询师张春杰:科学而平等地商定报考专业

2015-05-15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收藏

  眼下正是今年的高考生考虑大学报考专业的最后时刻,很多家长和考生对此表现出迷茫和迷惑,也会因为意见不一致而发生分歧和争执。为此,我们走访了同是考生家长的张春杰。张春杰在一线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多年,又身为国家心理咨询师,她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见地。

  张春杰的儿子也是今年的高考生,她和儿子在几个月前就已经确定了孩子的大学报考专业;之所以这么重视这个问题,因为在张春杰看来一个人选择学习什么样的大学专业甚至比选择就读于哪所大学更为的重要。这也是她多年在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切身体会,在每年公司招聘的应届毕业生中,有不少人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的特点与所学的专业很不一致,这些员工在工作中也很难表现的优秀。所以,张春杰深有感触地说,高考生一定要认真选择自己的大学就读专业,尽可能地做到人尽其才;一个人只有做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才不枉费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否则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和人力资源的浪费,而想让自己的人生更优秀,也会变得更加地艰难。

  当我们去采访张春杰的时候,她正在给一个家长做咨询。关于孩子的大学报考专业问题,这个家长的想法与孩子的想法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他想让孩子学习物理专业,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发展的基础学科,可是他的孩子坚持要去学习心理学。为此,双方争执不下,甚至到了把弩箭张的程度,这个家长向张春杰咨询怎么能说服自己的孩子。在张春杰看来,家长因为爱孩子心切,希望孩子能学习一个自己认为更有前途的专业无可厚非,而孩子认为自己喜欢心理学,想尊重自己的内心愿望,这更没有错。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家长万万不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孩子也需要理解作为“过来人”父母对你的良苦用心。双方需要坐下来,本着理解和平等、科学的态度,共同探讨和最后确定问题。

  “平等”说的是双发的态度。父母不要认为你比孩子更懂、更权威,必须听你的,而是要尊重孩子;而对于孩子来说,心里也不要排斥父母的关切之心,这毕竟是人生的大事。“科学”是指确定孩子报考专业的方法和过程。人力资源作为一门学科发展至今,特别是对人高度尊重的今天,确定一个人的特质,和依据其特质选择相对应的专业和工作等,是有一套科学的方法的。有时候我们以为很了解自己,很了解自己的孩子,但是经过一整套的科学测试,会发现一个更加真实和客观的自己。所以,家长需要和孩子坐下来,“平等”而“科学”地规划孩子的大学报考专业,那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适合”孩子未来发展的。

  在采访的最后,我们看到那个家长的儿子也过来了。经过和张春杰的一番沟通后,孩子心悦诚服地离开。对此,张春杰说我们总以为孩子任性和叛逆,其实和大人比起来,孩子更加的讲理,关键是你确实能说服他。只要和他客观地分析他的“特质”,告诉他想要选择的专业未来可能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及工作的长远发展规划是什么样的等等。孩子就会明白自己想要选择的专业是否真正地适合自己,包括未来的工作内容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这个孩子就是在知道学习心理学未来可能要从事的工作后,才豁然开朗,觉得那不是自己想从事的工作。和父母争论了半年的话题,和张春杰在一个小时内就解决了。

  张春杰最后说,孩子在报考大学专业的问题上是不是听父母的,并不是他听不听话的问题,而是表明他对父母是不是“认可”。在帮助孩子选择和决定报考大学专业的时候,需要父母拿出“专业”的精神和态度来对待。每个想给孩子出主意的家长,都要在心里先问问自己:我了解各个学校和各个专业吗?我知道每个学科所需要的特质吗?我知道每个专业未来对应的职业生涯吗?我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我知道自己的孩子最适合什么专业和未来的职业吗?……如果你不能肯定地回答这些问题,就先把这些课补上吧。(高杰)

(责任编辑:谢沂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