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交一份让人民受益的改革答卷

议改革 论发展 建真言 献实策

2015-03-12 来源:《人民日报》收藏

教育公平

  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委员

  大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加强创新创业工作,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高校责无旁贷,应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创业人才培养上,湖北高校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比赛和创业教育融为一体。华中科技大学已经形成独特的“华中大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学为辅的创业教育模式,以学生自主实践为主、专家指导为补充的创业实践模式和以学校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主、大学生创业社区为辅的创业扶持模式。

  高校可以通过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强化专业教育、规范创业培训、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建立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教育机制等,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培养一大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创业能力和创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本报记者 程远州)

  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宋永忠委员

  高校要做好文化传承

  大学拥有众多学科和领域的专家和设备,具备文化传承所必需的人才和物质基础,同时,它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就是知识的传习和文化的濡染。从这个意义上说,传承文化是大学的主要功能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文化需求的多样性,更需要统一的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校的功能,且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高校党委必须将其纳入重要工作范畴。一是要做好文化传承工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批判继承西方的文明成果,特别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由此推动全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二是要做好文化创新工作,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优势,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积极实施“走出去”计划,并在建设书香社会、提升公众文明素养等方面科学谋划、积极行动。(本报记者 赵婀娜)

  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代表

  博士点授权应创新机制

  ESI作为分析型数据库,是现今较为权威的科学计量和评价工具,被学术界广泛用于评价学科的国际影响。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已将ESI作为评价高校学科发展的重要指标。在目前国内555个进入ESI前1%的学科中,部分已具备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有的甚至满足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水平。由于指标限制,这些学科一直没能获批博士学科授权点,从而人为地限制了这些学科甚至一些高校的发展。

  建议在开展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动态调整以及新一轮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增列工作时,对进入ESI前1%的主要贡献学科,且目前已经具有一级硕的非一级博学科,给予单列一级学科博士点指标。这类指标可由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地方高校申报评审,以进一步扩大省级政府的统筹权;在对ESI前1%的非博士点学科单列一级学科博士点指标的基础上,加大对此类博士点学科的常态性水平评估和合格评估,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予以取消。(本报记者 申 琳 顾仲阳)

  吉林省教育督导团总督学孙鹤娟代表

  建议中职教育全部免费

  在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时研究发现,存在中职——本科衔接及高职——本科衔接试点学生转段考试升入本科后招生计划没有落实的问题。这一问题如果没有明确解决,可能会引起后续社会问题。

  近几年吉林省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数量锐减,这些学生走向社会,既缺乏一技之长,又缺乏较好的文化素养,制约着全民文化素质提升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投入不足,优质教育资源薄弱,农村、农业人口仍是人口结构中主体,教育支出仍是家庭的主要支出。

  建议国家出台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方面的政策,加快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要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建议国家实行中职教育全部免费制度,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鼓励初中毕业学生继续接受学校教育。(本报记者 刘文波 成 慧)

  中南大学副校长张灼华委员

  科研成果转化要跟上

  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产业结构在优化调整,老产业如何换“新颜”,新产业如何发力,需要创新来驱动。通过创新为“新常态”蹚出一条发展新路,关键一点就在于科研成果转化率要提高。

  目前科技与经济社会脱节而形成“两张皮”的突出矛盾,还存在原创能力弱,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低、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我国正在对科技项目立项进行重大改革,要改变以前计划管理的方式。建议在一些应用科学方面的项目立项时,考虑科研成果的转化等问题,这将有利于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还要从“做什么吆喝什么”变为“企业需要什么研发什么”,将研究和需求对接,这样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科技转化还要有细化的制度做保障。去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经费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在解决科研项目分散重复上迈出第一步,以此避免大量重复研究,节约了国家科研资源和科研经费。这还需要一系列制度来保障,从而让产学研真正顺畅起来。(本报记者 潘俊强)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代表

  城镇化别忽视农村学校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学龄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但现实是,由于城镇建成区没有可供学校建设的土地,城镇学校建设严重滞后,仅靠存量教育资源消化新增学龄人口,必然造成日益严重的“大班化”现象。当下,“大班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镇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影响我国城镇教育现代化进程,更严重影响教育质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破解城镇学校建设用地指标和教师编制指标难题,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建议国家将城镇教育资源配置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将城镇教育资源建设纳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城镇学校建设土地指标与教师编制指标单列,并尽快建立和完善城镇教育资源配置税费政策。(本报记者 赵 兵 卞民德)

  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委员

  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

  我国经济正从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人才红利要得以释放,就必须紧紧依靠改革推动教育和科技发展,释放科教红利。近年来,我国面向全球招揽人才,实现人才政策的改革开放。但是,教育水平和科研环境的国际竞争力不强,是当前制约我国科教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特别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偏低,导致大批学生出国留学,国内部分高校面临生源危机。

  为此,应加强科教事业对外开放,提高我国科学研究的国际竞争力和教育国际化水平。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国外优质科研资源和科教人才,学习国外先进办学模式,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带动我国科教快速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科教体制改革,建立现代教育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管理体系,特别是通过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发展“国内留学”,留住优秀科教人才,增强国内科教“软实力”。(本报记者 刘 峰 张 洋)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教师马雪花代表

  充实学前教育教师队伍

  目前学前教育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教师数量不足、师资培养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仍然存在,建议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学前教育发展需要,扩大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规模,扩大各个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计划。改革招生制度,实行学前教育专业提前单独录取,鼓励优秀生源报考学前教育院校和专业。扩大学前教育专业定向招生政策,实施农村幼儿园教师特岗计划。同时,加强幼儿园教师针对性培训,各级政府设立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经费,加强国家级培训,扩大西部省份国家培养计划人数。

  针对幼儿教师职称评审难的问题,完善幼儿教师评审政策,单独设立幼儿教师职称评审序列。出台幼儿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在具体评审中,对幼儿教师比例给予倾斜,鼓励优秀幼儿教师去农村任教。保障学前教育师资与中小学教师同等待遇,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稳定创造条件。(本报记者 曹树林)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