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大连市2016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正式启动

2016-05-13 来源:大连晚报收藏

  核心提示:据悉,为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国务院规定从去年起每年5月第二周确定为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

  昨天是母亲节,而对于我市的职教人来说,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一次盛会或者说节日。当天,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主题的大连市2016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暨“德技星光工程”颁奖典礼在大连市轻工业学校举行。来自市教育局、行业企业、社区、中小学代表及学生家长、职业学校师生共4000余人参加了活动。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赵玉宝到会,并就今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作了发言。

  据悉,为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国务院规定从去年起每年5月第二周确定为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这是国家唯一的教育类活动周。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今年的大连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安排在5月8日~14日。

  现代化职教培养模式令家长们赞叹

  活动现场,参加活动的学生、家长和社会嘉宾代表,共同参与了丰富多彩的职业技能体验活动:3D打印、新能源汽车、数控加工模具……身临其境的现场职业体验、设备一流的实训基地、学生娴熟操作技能展示和一个个让人惊叹的职教成果,令到场者无不称赞。

  在轻工业学校的机械加工实训车间,一位学校的实训老师介绍说,学校目前已经与多家企业合作,将企业的加工车间引进学校,学生平时上实训课程,实际上就是参与企业的正常化操作和生产,这种模式对于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是相当有益的。当听说有的学生还能拿到工资,一些家长更是瞠目结舌,表示现在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变化太大了,彻底改变了其对职业教育的原有印象。

  据了解,我市多年来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做中学、做中教”理念实施教学创新改革,成立了大连机床国家级现代制造职教集团和市级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交通产业等5个教、产、学、研紧密合作的职教集团,市内外参与职教集团的职业院校百余所、行业组织30余个、企业和科研机构200多家,专业覆盖我市近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高新技术企业和70%现代服务企业。和轻工业学校一样,许多职教学校都采取“学校、企业”双主体形式与企业合作建立了教学工厂或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促进经营服务课程化、教学管理经营化。

  让每个学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昨天的活动中,还现场表彰了轻工业学校1018名“德技星光工程”受奖学生和家长。在通往领奖台的红地毯上,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笑脸映衬出职业学校培养的“准职业人”特有的自信与风采。获奖学生高文龙同学家长激动地说:“都说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以往我们看到孩子就发愁。现在看到孩子明事理、懂礼貌,天天跟我们讲他会操作这个,又会摆弄那个,我们这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多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注重创新德育工作载体,不断强化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教育。在职业教育领域,有一句口号人人皆知:让每个学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轻工业学校开展的“德技星光工程”,就使得每一位中职学生都有机会享有激励成长的快乐,为职校学生“人生出彩”搭建了展示的平台。全校每年评选近600名 “勤奋好学之星、文明自律之星、自强进取之星、突出进步之星、勤劳节约之星、文体才艺之星、敬长孝亲之星、友善互助之星、爱校如家之星”和500名“专业技能之星”,不断引导学生奋发进取,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

  助力我市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目前,我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76所,在校生6.7万人,其中国家级重点学校18所,省级示范校23所,有11所进入国家级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行列。全市中职学校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达43个,共开设123个专业,对接我市三次产业18个行业大类41个细分行业类,基本覆盖了各行各业。近年来,为适应大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调整增设了面向3D打印、物联网和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34个专业方向,有效提高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可以说,我市的职业教育发展在全国是走在前列的,然而客观地说,目前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仍然存在不理解甚至是误区。今年的职教活动周,大连市教育局根据教育部统一工作部署,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于5月8日~14日期间集中开展。大连市轻工业学校、大连市女子职业中专、大连市旅游职业中专和大连市交通口岸学校等一批中职学校将通过开放校园、举办教学成果观摩活动,开设“技能英才创新创业”讲坛,开展“特色职业文化体验游”等系列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全面展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职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可以说,职教活动周是一个平台,它让社会各界通过活动周的开展,更直观地感受和体验职业教育的精彩,能够更广泛地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共同传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谢沂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