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以人为本 科学实施

山东省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杂费工作精准落实

2016-10-13收藏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山东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实施,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从2016年开始,山东省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学杂费政策。

  山东省坚持省级统筹、市级协调、县抓落实,建立省、市、县、乡镇、学校五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汇聚合力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格局。3月30日,省教育厅、财政厅印发《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建档立卡农村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鲁教财字〔2016〕1号),明确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杂费政策实施时点、经费分担责任和各项配套保障机制。

  此外,山东省将教育精准扶贫纳入“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在政策上重点支持、项目上重点安排、资金上重点帮扶、工作上重点推进。目前,各地已完成对贫困生的数据比对和贫困学生家庭情况调查摸底工作,全省共比对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家庭学生224102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22015人,为推进普通高中免学杂费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山东省按照“精准扶贫”有关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突出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经费重点向脱贫任务较重的县和薄弱学校倾斜。目前,山东省已资助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9820名,免除学杂费786万元,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985万元。

  案例聚焦

  泰安市肥城市边院镇前黄村少数民族村建档立卡户王秀随、马丽夫妇二人的两个男孩均在肥城一中就读。马丽患严重精神病,已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王秀随患有严重心脏病,不能外出打工,仅靠种地维持生活,仅有的收入尚不能维系夫妻二人的医药费用,兄弟二人面临辍学的境地,肥城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救助政策实施后,肥城一中立即给兄弟二人免除了学杂费,并发放了助学金。

  家住东营市垦利县胜坨镇宁家村的王晓晓(化名),学习成绩一向较好,两年前父亲患肺癌病故,为父亲治病不但花去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向亲戚朋友们借下了几十万的外债,家里姐弟仅靠母亲在外打工赚钱支撑着,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紧。懂事的王晓晓几度要辍学帮助母亲补贴家用,但是一心向学的她又不愿如此放弃学业。镇扶贫办及时了解到王晓晓的家庭状况,为此申报了建档立卡农村困难家庭。春季学期,垦利县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救助政策,为其补发950元,免除了学杂费。

  济宁市任城区喻屯镇红庙屯村有一名济宁市第二中学学生辛璐,一家三口,父亲在建筑工地打零工,工资微薄,家里只有2亩地。母亲身患乳腺癌,做手术治疗花费巨大,由于生病不能做重活,只能在家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家庭收入极低,村里为其申请了建档立卡户。低保金加上家庭微薄的收入可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却难以保障孩子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救助政策实施之后,任城区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减免了学生上学期间的学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学生装费等,并每年资助4000元生活费。各项资助政策减轻了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使家庭困难学生可以顺利完成高中学习生活。

(责任编辑:于淼)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