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江苏各市县多措并举落实精准资助

2016-10-13 来源:规划司收藏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近年来,国家在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又对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精准”的新要求。面临新局面、新要求,我省各市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资助方法、改变资助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创新工作方法,实现精准资助。2015年秋季,南京市教育局与民政局协定相互开放信息系统,每学期开学前将民政局反馈的全市城乡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3至18周岁适龄保障人口信息与南京市幼儿园、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学籍信息库比对,进而生成资助名单,工作人员可直接在系统查询、核实信息,并直接与家长联系。家长不再需要到民政部门开具有关低保证明,既简化资助申请程序,又实现精准资助,实行这一模式后,南京市城乡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受助学生人数同比增长了23%。此外,为推动精准资助机制建设,南通市还针对资助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专门设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格认定体系研究”、“学生资助制度的公平与效率研究”等项目,启动以问题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为驱动的资助研究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提升资助水平和质量。

  二是加强流程监管、提高资助效益。2015年宿迁市教育局会同财政、督导、纪检监察等部门开展资助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制定检查重点突出、检查方法明确的检查工作方案,分工合理、职责明确,重点对受助学生评审,财政资金的配套、发放等流程进行监督和检查。以检查结果为导向,进一步完善资助岗位职责、资金使用、困难生评审、绩效评价等规章制度,同时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创新、高效资助做法予以通报表扬并在全市推广,大力促进宿迁学生资助工作的进一步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建立联动机制、推进应助尽助。常州、苏州等地积极推进社会助学,其中常州市教育局与妇联、公益基金会等部门或机构联合,开展“圆梦微心愿公益助学”、“牵手成长计划”、“阳光助学爱心行动”、“救助罹患大病在校学生”等公益慈善项目,苏州市成立苏州教育志愿服务联合会,把老师、学生、家长志愿者及社会公益组织都吸引到学生资助与关爱工作中,合作开展了“一张纸的文明”、“和你在一起”、“书香宝贝”等关爱项目。此外,为进一步扩大资助面,常州市将资助面覆盖到家庭人均收入为常州低保户人均收入标准两倍以内的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主动对接民政部门详细掌握“建档立卡”学生信息,对于申请资助存在顾虑的困难家庭,主动做好政策宣传和心理疏导,仅2015年就新增资助123个自己未主动申报,但确属民政部门核准的家庭困难学生。南京市全面实行了学前一年基本免费教育,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在享受学前一年基本免费教育的基础上,再给予困难资助,在公办幼儿园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困难幼儿,免收保教费,在其他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困难幼儿,保教费按实际收费标准免除50%,同时,对困难幼儿每年发放生活补助1200元。

  四是开展广泛宣传、扩大资助影响。南京市、常州市编写印发各学段学生资助申请指南,发放给每一位新入学学生,确保资助政策宣传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学生家长、每一名学生。徐州市开展感恩教育,评选励志学生典型并拍摄制作专题片供全市学生观看,组织感恩资助主题征文活动,评选优秀征文供学生阅读,同时积极开展成效宣传,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访谈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资助成效。

(责任编辑:于淼)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