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多措并举 主动作为注重实效 积极促进昌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东北大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经验介绍

2016-10-13 来源:规划司收藏

  东北大学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办学90多年来,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始终坚持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指引下,东北大学承担起定点帮扶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的使命,这既是党和国家安排的光荣政治任务,更是东北大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社会责任。自定点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东北大学发挥自身优势、注重工作实效,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定点帮扶工作,积极探索高校定点扶贫工作的有效模式,为服务昌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以顶层设计为抓手,科学谋划出实招

  学校将定点扶贫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议事日程,成立了“东北大学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赵继和党委书记孙家学任双组长。学校通过党委常委会、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会等定期研究定点扶贫工作。2013年以来,学校与保山市及昌宁县建立了交流互访的工作机制。三年来,学校领导、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学校专家学者,亲赴昌宁考察调研近20次。他们翻山越岭,深入企业、学校、茶园、田间开展实地考察、调研、座谈,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理清了开展定点帮扶的基本思路。时任保山市市长赵德光(现保山市委书记),昌宁县委书记苏格非、县长段登位等市县领导,先后4次带队来我校访问,与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座谈,共商昌宁地区脱贫致富的发展大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东北大学定点扶贫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工作规划(2013—2020年)》,明确了定点帮扶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工作思路;2013—2015年,学校坚持每年制定切实可行的定点扶贫工作计划,以此为依据抓落实、求实效;学校与昌宁县人民政府签署了《东北大学昌宁县对口帮扶暨合作发展框架协议书》,细化了在人才、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开展工作的具体措施。为确保定点扶贫工作顺利实施,学校设立了扶贫工作专项经费,每年预算经费100万元,保障帮扶工作的开展。学校积极通过校内媒体、校友平台等渠道宣传定点扶贫。一方面倡导广大师生心系贫困地区,立足实际、力所能及地的服务贫困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宣传昌宁的自然资源、风土人情和产业项目,组织校友企业家到昌宁实地考察,鼓励校友企业家到昌宁投资兴业。

  二、以教育帮扶为途径,精准滴灌夯基础

  扶贫工作重在精准、难在精准。教育帮扶是断掉穷根、开掘富源的重要基础。学校在吃透当地情况的基础上,以教育帮扶为有效途径,精准滴灌、对症下药,努力提升当地群众的思想观念和受教育水平,为脱贫致富奠定思想文化基础。2014年7月、2015年8月,学校先后派出两批研究生支教团各6名志愿者,到昌宁开展为期1年的义务支教服务。他们除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普通话推广、昌宁旅游宣传、学生励志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利用业余时间精心准备了互联网+和电商的课件,在农闲时到乡镇巡回宣讲,普及互联网知识,指导村民创建微商,帮助农民增收致富。2013年以来,学校每年组织优秀学生赴昌宁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深入村寨,开展禁毒防艾、养老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宣传,调查留守儿童家庭,对留守儿童进行课业辅导。学校把昌宁职校确定为东北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东北大学创新创业基地;把昌宁一中确定为东北大学优质生源基地,为昌宁考生通过自主招生等渠道报考东北大学提供政策倾斜,努力为昌宁地区孩子们接受优质教育的创造机会和条件。2016年,我校共录取6名昌宁籍本科生。

  三、以智力帮扶为纽带,拓宽思路转观念

  2013年起,东北大学每年派出1名干部到昌宁挂职,督促帮扶项目的实施,服务昌宁教育和地方经济发展。目前,已经先后派出3名干部到昌宁挂职任副县长,2015年还派出1名干部到昌宁县卡斯镇大塘村挂职任第一书记。挂职干部牢记使命担当和学校的嘱托,立足挂职岗位,积极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经常性入户走访,宣传党的扶贫开发以及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帮助地方贫困群众谋划脱贫思路,联系开发项目。昌宁县地处滇西山地的农业县,二、三产业不发达,由于地理位置、山区特点等原因,限制了昌宁的发展。学校充分发挥优势,组织专家组、博士服务团赴昌宁开展调研考察,为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为昌宁经济社会发展把脉,帮助昌宁县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013年以来,学校坚持每年举办昌宁县党政干部培训班和各类专题讲座,内容涵盖“产业园区规划理论与实践、产业集群发展与治理、招商引资以及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等”“发展 碰撞 博弈——中国国家安全问题分析”“转型中的城乡规划——从国家新型城镇化谈起”等方面,昌宁县500余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有效拓宽了广大干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加快脱贫致富的视野和思路。2016年,学校更是积极调整思路,将干部培训的覆盖面由昌宁县扩大到保山市,在东北大学举办保山市教育系统财会管理骨干培训班, 75名学员通过参加培训,财会业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四、以项目帮扶为抓手,改善条件促发展

  东北大学始终心系昌宁、关心昌宁,特别是针对昌宁薄弱的教育基础设施,多方协调争取,使得一批项目得以落地建设。三年来,争取到教育基金会“润雨计划”项目,落实漭水镇大山头小学等3个校点改造修缮资金35万元;争取到教育部修购计划项目对昌宁一中等5所中小学进行改造,帮助解决教学楼修缮资金240多万元;东北大学捐赠教学电脑100台,价值62万余元,帮助装备了3所小学信息化课堂。为拓宽教育帮扶渠道,经教育部备案,云南省教育厅批准,东北大学在昌宁职业技术学校设立“东北大学网络教育昌宁学习中心”。2015年8月,该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并开始招生。东北大学专门列支专项经费近50万元,为昌宁职校援建了一间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室,对教室进行了现代化设计装修,并配备一整套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电脑、桌椅48台套,以及授课中端、服务器、投影仪、大屏幕电视、空调、白板等)。2016年,学校积极服务昌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专门列支经费20余万元,在昌宁县鸡飞中学、大田坝中学援建了图书室各一所,在促进地方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方面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五、以文化帮扶为载体,宣传推介树品牌

  昌宁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良的茶产业基地,但受地域偏远、宣传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其品牌形象、品牌价值的优势并未充分显现。我校以文化宣传为有效载体,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各种渠道帮助昌宁积极开展宣传推介、打造品牌。一方面,学校推进茶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宣传推广昌宁“千年茶乡”的品牌。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以及学校90周年校庆的契机,促进“昌宁红”(红茶)品牌的推广宣传,并向广大校友企业家宣传推介昌宁,鼓励其到昌宁投资兴业。此外,学校还积极发挥产业经营的优势,将昌宁红茶确定为“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指定用茶,2015年全年采购茶叶价值8万余元,并在包装上标明为东北大学定点扶贫推介项目,以宣传扩大昌宁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教育部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在云南省及保山市的大力支持和昌宁县的密切配合下,东北大学与昌宁县的定点帮扶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十三五”时期,学校将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不断创新定点扶贫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激发昌宁当地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昌宁早日脱贫致富的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任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