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厦门大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介绍

——“实”处发力创新智力扶贫模式

2016-10-14 来源:规划司收藏

  宁夏隆德县地处六盘山革命老区,属于“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自与隆德县建立定点扶贫结对关系以来,厦门大学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实”的精神和态度,不断创新智力扶贫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项目背景

  宁夏隆德县位于六盘山脉以西,是宁夏海拔最高、气温最低、农业人口密度最大且人均耕地最少的县之一。该县为国家级贫困县,一是贫困面大,程度深。2014年末,全县有贫困人口4.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5.1%。到2020年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困难多、任务重、压力大。二是产业竞争能力弱。产业层次低,科技创新弱,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大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和融资困难,贫困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县比例较低,未能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三是自我发展能力弱。贫困农村居民文化素质相对偏低,接受新技术和先进生产方式的积极性不高,消化和吸收现代生产方式和技术的能力较弱;生产资金少,生产资料缺乏,生产技术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信息闭塞,开拓市场能力弱,营销手段落后。通过多次深入实地考察调研,并认真分析该县县情和贫困状况,厦门大学确立了“隆德所需,厦大所能”,既雪中送炭又帮助“造血”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学校智力密集优势,以实际行动助力扶贫开发事业。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1.加强教育培训。推进扶贫开发全面小康决战决胜,关键在人。隆德县党政干部等处在扶贫攻坚第一线,其能力的强弱、素质的高低、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当地扶贫任务能否如期完成。因此,有计划、有重点、有组织地开展对隆德党政干部和各界人士的素质能力培训,是推进扶贫攻坚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举措。

  厦门大学充分发挥学校培训资源和经验丰富的优势,紧紧围绕隆德县实际需求,免费对其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县党政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企业界人士、宗教界人士等在厦门大学进行轮训,以开阔视野,提升能力。目前,已在厦门大学成功举办隆德县党政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4期,每期7天,已轮训县直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等近200名。

  2.积极服务决策。学校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为隆德县委县政府提供关于产业和教育发展、规划编制等决策咨询服务。学校组织了相关领域的专家,与隆德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共同做好《宁夏隆德县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又追加了更具规划深度的《宁夏隆德县文化旅游产业规划》。学校连续3年每年资助项目组20万元用于两个旅游规划项目的编制和相关科研工作,已协助隆德县完成《隆德县关于加快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宁夏隆德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宁夏隆德县文化旅游产业规划》。学校还组织硕士、博士服务团以及“自强思源”第一期学员,围绕隆德县当地经济作物、文化民俗、教育水平和政府职能进行调研,形成并提交多份调研报告。

  3.服务园区建设。厦门大学依托隆德县产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在此基础上建设“隆德县厦门大学康业扶贫产业园”,以合作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积极推动厦门大学科技成果在园区转化,实现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向先进生产力转化。学校为园区入驻企业开展科技咨询、技术攻关、实验示范等科研活动,并以联合申报科技合作项目的形式,推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扶贫模式,为隆德县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技术支持。同时,帮助园区企业推介投资项目,为园区争取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实现资金、项目、资源的良好对接,促进隆德经济产业升级。

  4.支持中草药产业发展。隆德县是宁夏乃至西北地区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之一,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被誉为“高原绿岛”和“天然药库”。近年来,中药材产业已成为促进隆德县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特色优势产业。学校充分利用科研优势,运用QE高分辨质谱和MS/MS等方法,帮助隆德县化验检测党参、黄芪、甘草、柴胡、秦艽等五种中药材有效成分,并努力研究隆德道地药材的新成分。同时,对其新兴药材玛卡高度重视,选派知名教授前往指导育种选种,尝试通过多倍体技术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品质。

  5.推动农村电商发展。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都在积极推进电商扶贫,以之作为精准扶贫的新路径。隆德县张树村具有发展电子商务的良好条件,但缺乏相关软硬件

  条件支持。为了更好地开展定点扶贫工作,进一步改善张树村发展条件,我们在隆德县张树村出资建立了“张树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该服务中心在我校挂职干部的指导下,除了提供硬件支持外,还从人员培训、销售渠道拓展、物流优化等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

  6.扎实开展支教支医。学校组织学生在隆德县观庄乡前庄小学、杨河乡中心小学(回民区)等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支教活动。同时,积极组织出版社、图书馆等单位捐赠图书1000余册。此外,隆德县医疗卫生事业较为薄弱,有待发展。

  我校协调学校附属医院组成“厦门大学医疗专家服务团”,深入开展义诊和帮扶活动。在支医过程中,专家们发现,隆德县医院硬件设备尚好,但存在“能拍不能读,能做老出错”的情况。鉴于此,服务团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做好帮和带的工作,毫无保留地把技术和经验贡献出来,让当地医生掌握住,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附属医院的专家不仅为患者诊疗,还耐心地为当地医生培训,为他们准备了精致的课件。除了业务学习外,附属医院的专家还专门为隆德县医院的全体职工介绍了JCI认证有关情况,并传授了医院管理的六条经验,让隆德县医院职工受益匪浅。

  三、经验和体会

  一是要充分发挥高校优势。高校作为公益类事业单位,一方面受政策限制,直接进行资金支持非常困难;另一方面,高校自身也面临着繁重的发展任务。可以说,高校扶贫的优势不是“输血”,而是帮助贫困县提升“造血”功能。所以,要充分利用好高校智力资源密集,人才集中、科研成果集中、学术研究力量雄厚等资源和优势,找准精准帮扶的切入点,实实在在地帮助贫困县脱贫致富。

  二是要瞄准受援县产业发展等实际需求。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中,要始终瞄准受援县的实际需求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提供服务。厦门大学举办的每期培训班都是按照隆德县的具体要求,积极组织相关师资开展培训。在提供决策咨询等服务时,坚持以隆德县委县政府的需要为导向,开展其想做但没有能力做的规划编制、调研等工作。产业扶贫是开发式扶贫的核心内容,对于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更是将智力扶贫聚焦于此,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切切实实帮助隆德县解决中草药等产业发展、工业园区建设等实际困难,着力推动隆德县产业提升。

  三是要积极调动二级学院和校友力量开展扶贫工作。当前,在校院二级管理体制下,只有重心下移,推动学院、研究院等单位深度参与到扶贫工作,才能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扶贫合力。厦门大学紧紧依靠学校所属学院、教师和校办企业,充分发展他们的主体作用和力量,开展针对隆德县的重点帮扶、成果转化、决策咨询、信息共享、图书捐赠等工作。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资源,同样也是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的重要依靠。厦门大学设立的“隆德县厦门大学康业扶贫产业园”,就是依托我校2014级EMBA校友林小辉先生创立的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而设立。

  四、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厦门大学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智力扶贫为重要抓手,开展精准对接,“输血”、“造血”结合,帮助隆德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使隆德经济社会步入一个自我完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全力助力隆德县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继续做好教育培训工作。根据学校计划并与隆德县商得一致,今年9月11-18日以及12月12-19日,厦门大学将继续举办两期培训班,主要培训隆德县卫生系统医务工作者,规模达120人。今年10月下旬,继续组织“厦门大学医疗专家服务团”深入隆德县开展支医和培训活动。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学习中心,通过多种途径,增加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二是继续发挥厦门大学“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为隆德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特别是按照隆德县需求,帮助做好城市规划。同时,积极帮助编制文化、旅游、环境、生态等方面的专项规划,指导隆德县合理开发当地资源,积极发展新型产业。

  三是推动学校生命科学学院、药学院等结合隆德县产业发展现状,在特色种养、精深加工等方面给予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厦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人脉、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为隆德县中药材、草畜、冷凉蔬菜等特色富民产业和工业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出谋划策和招商推介。

  四是邀请获得“中国书法之乡”殊荣的隆德县书法、绘画、剪纸、泥塑艺术家来校交流;组织在校师生赴隆德县开展文艺演出、书法、绘画等交流活动,协助当地搭建文化平台,积极发展该县文化产业,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素质。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