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项目基本情况
2012年,按照国务院扶贫办、中组部、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新一轮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要求,山东大学定点扶贫确山县,帮扶期限至2020年。根据中央要求,山东大学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结合确山实际需要,从教育、人才、科技、医疗、信息等方面,创新思路和方法,注重精准发力,深入开展工作,确定了“扶贫先扶智”“智力扶贫”的工作思路,形成了以教育扶贫为引领,以卫生扶贫、科技扶贫为补充的“精准扶智”工作模式,以增强确山县内生动力,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力争在2019年前帮助确山县脱贫。
项目基本设计如下:
确山县由于经济实力薄弱,县城内学校数量不足,教师外流严重,城乡间教育水平差别大,教育发展落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根据确山县实际情况,山东大学分类制定了帮扶方案。
针对义务教育阶段,采取了以下五项措施。一是帮助更新教育管理者理念。针对教育管理者(如教育局、学校校长)开展教育管理培训,推介国内国际最前沿教育理念,帮助确山不断更新整体教育理念。二是帮助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每年由确山县教育部门选派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到山东大学附属中小学进行进修学习,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进修期间免除包括吃住等一切费用;每年选派若干名保留资格研究生到确山县支教1年。三是帮助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质量。选派学校人文社科专家赴确山做专题报告,扩展学生视野;选派支教志愿者,有针对性地开展素质教育方面志愿服务,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四是通过“结对子”全面帮扶。山大附属中小学与确山县中小学间建立帮扶协议,教师、学生之间开展“一对一”联谊活动等。五是帮助改善办学条件。发动全校教职工捐款,为确山县基础设施薄弱的小学捐建校舍,以及电脑等硬件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积极争取校友资源,为留守儿童建设“爱心小屋”,关心关爱学生成长。
针对高中阶段,主要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一是培育优秀生源基地,向教育部等上级部门争取政策,利用国家贫困地区招生计划为确山籍考生争取更多的入学名额,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确山籍考生。二是每年邀请确山县高级中学学生参加中国科协主办、学校承办的高校科学营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三是设立“山东大学优秀贫困学生助学金”,每年50名,每人2000元,关爱经济困难学生。四是学校持续关注确山籍在校生成长过程,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关注。
同时,学校还充分发挥继续(网络)教育的优势,提升确山县教育、卫生领域人才的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 实施进展及下一步项目实施计划
(一)实施进展
2014年,学校与确山县扶贫框架协议签署后,项目正式实施,目前直接和间接投入累计约200万元,取得了显著成果。
学校将确山县确立为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将确山县第一高级中学作为优秀生源培育基地,目前已有8名确山籍学生在校学习。2014年12月,山大第一附属中学校长赵勇,赴确山为全县中小学校长作学校管理方面的报告。2016年初,“山东大学优秀贫困学生助学金”首次发放仪式举行,发放了10万元,资助确山县第一、第二高级中学各25名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已经研究决定,从2016年到2020年,每年从保送研究生中选派3名品学兼优者赴确山支教一年。以驻村第一书记所在村小学为试点,开展软硬件帮扶项目,山东大学校办企业、师生为老臧庄小学捐款近70万元,用于建设18班标准化综合教学楼,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制定并实施《山东大学附属中学与确山县三里河乡老臧庄小学结对帮扶方案》,2016年5月,首批三里河乡中小学、幼儿园的管理者到校学习培训。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为老臧庄小学捐资捐物,东阳奇树有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捐资5.85万元,为全体学生每人制作一套校服,为幼儿园教室安装柜式空调4台,为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助学金;中磁视讯公司捐赠8万元,为学校建设“助力天使爱心小屋”,架起了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联系的桥梁;明天出版社为学校捐赠价值2000元书籍。
学校通过学位教育、成人教育及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开设医学研修班,提高确山县医护人员的学历层次。近三年来共接收确山县35名医疗骨干人员,到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第二医院进行进修学习,大大提升了确山县的医疗水平;山东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指导确山卫校开展成人教育,自2016年,确山卫校每年以山东大学名义招收专科生50名、本科生100名、研究生30名,主要培养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影像学等专业人员,切实改善确山县卫生人才缺乏的现状。学校还组织3批专家为确山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对教育现状进行“问诊把脉”、规划指导,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2014年4月和7月分别组织两批确山县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山东大学、淄博市高新区、济南市商河县进行考察素质教育开展情况,开拓视野,进一步解放思想。2014年5月,学校委托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对确山县检察院70名干警分两批次进行了人文素养专题培训,效果良好。
(二)下一步要深入推动的工作
在《山东大学附属中学与确山县三里河乡老臧庄小学结对帮扶方案》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山大附中与确山教育系统的对接,组织制定帮扶确山小学、中学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计划,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帮助确山县提升整体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推进确山小学、中学教师和山大附属中学师生间的交流,推动确山县选派优秀教师到山东大学附属中小学进修学习,每年培训30—50人。定期选派山大附中优秀管理人员、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赴确山开展教学交流活动。积极培育生源基地,在适当时机,由山东大学附属中学托管一所高级中学,带动全县教育水平提高。通过企业捐赠、教职工捐款等方式,继续推进确山县三里河街道办事处老臧庄小学援建工作,总投资额预计超过200万元,资金分批拨付。与确山县教育部门充分对接,发挥好支教研究生的作用,特别是授课的同时,帮助提升素质教育质量,确保把作用发挥到最大。继续做好接受确山县医疗骨干人员到校进修等相关工作。积极组织博士团、专家团队赴确山实地考察,资源利用现状、文化历史情况、土地利用状况、交通、环境状况等,因地制宜,帮助确山县做好未来发展规划。做好定点扶贫宣传工作,注意挖掘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是全校师生更多地了解国家政策,为国家扶贫事业、学校的扶贫工作多尽一份力。
三、项目主要特点
(一)扶贫先扶智,注重智力扶贫。扶贫开发绝对不是“等”、“靠”、“要”,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至关重要。山东大学坚持外部注入与内部培植并重的理念,既注意必要的救济,帮助贫困群众解暂时之困,更注重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以教育扶贫为引领,做好定点扶贫工作。
(二)由点及面,循序渐进。注重工作的点面结合,首先将教育、卫生、科技项目在“点”进行试验,取得积极效果,并不断完善项目规划后在全县整个“面”上铺开,例如:教师培训提升计划就是以老臧庄小学教师赴山大培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县乡全面展开。
(三)有的放矢,注重实效。按照“真扶贫、扶真贫”的工作要求,山东大学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路贯穿到扶贫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实事求是”、“统筹兼顾”,努力做到可以扶到“点子上”和“根子上”的精准扶贫,积极培育确山县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增长点。
(四)措施配套,校县联动。山东大学定点扶贫工作办公室(党委、校长办公室)与确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间建立了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双方建立了例会和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年度定点扶贫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实。
四、成效经验
近年来,山东大学定点扶贫确山工作取得可一定的成绩,分别被河南省和驻马店市评为“中央国家机关驻豫定点扶贫先进集体”、“社会扶贫先进集体”。河南省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学校挂职干部王衍章同志“全省社会扶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第一书记”马勇同志被评为确山县“2015年度优秀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党支部被评为“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获得省市县表彰。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山东大学在当地的声誉也迅速提高。
随着前期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取得了几点工作经验:
(一)措施一定要“接地气”。“十里不同风,百里不通俗”,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国情的复杂性,扶贫工作极其复杂,也面临着“一城一地”,甚至是“一城一地”之内也存在千差万别的现象。因此,我们充分调查研究,充分考虑县情、校情,找准扶贫工作的几个重点,真正做到精准发力,有效对接,有力互动。目前,我们开展的项目都是在认真研究论证之后实施的。
(二)领导要重视,组织要得力。在项目持续推进过程中,学校扶贫工作相关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学校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议事日程。2012年底学校成立了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每年不定期召开扶贫工作会议,学习传达国家有关扶贫工作文件、会议精神,并及时对定点扶贫工作再部署、再安排,有力推动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要注重对扶贫工作的评估。对扶贫项目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项目实施效果的反馈,不断完善项目方案,可以进一步提高项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我们每个项目的评估工作都邀请专家全程参与,努力做到设计一个,成功一个,推广一个。
(四)要注重扶贫工作的宣传。利用校园网络、宣传橱窗等媒介积极宣传扶贫工作,使师生了解党和政府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全面营造浓厚的扶贫工作宣传氛围。学校网站主页对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进行全面报道,老臧庄小学校长周敏(曾到校进修)在“山大日记”栏目发表文章,形成全校上下了解扶贫工作、广泛参与扶贫的良好局面。驻马店市、确山县相关媒体对山大附中帮扶工作以及“中磁视讯助力天使爱心小屋”等进行了报道,在山东大学和确山县反响强烈。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