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北京林业大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介绍(一)

——实施碳汇造林 开展绿色扶贫

2016-10-13 来源:规划司收藏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中组部、教育部等8部委《关于做好新一轮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做好直属高校定点帮扶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北京林业大学作为参与国家中央层面扶贫的4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之一,从2013年开始对口定点扶贫大兴安岭南麓山区、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以下简称“科右前旗”)。学校对此工作高度重视,将帮扶科右前旗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社会任务抓紧抓好,努力发挥绿色高等学府的科技人才和行业特色优势,开发和提升当地经济、教育、科技、生态资源,增强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力做好定点扶贫助困。

  北京林业大学帮扶科右前旗开展退化土地碳汇造林项目是学校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林业局合作,在详细调研、了解科尔沁右翼前旗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丰富自然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探索利用国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为当地带来生态、社会、经济三重效益的特色扶贫项目。自2014年项目开始实施以来,在学校的全力扶助和科学指导下,当地政府在科尔沁右翼前旗境内草地退化的额尔格图镇、察尔森镇、巴拉格歹乡、科尔沁镇、居力很镇等多个区域开始实施大规模的碳汇造林。通过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平台,该项目将对当地产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同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也带来有效提升,有力促进了当地林农就业,全面提升了农牧民环境意识,拓宽当地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学校特色扶贫、精准扶贫的一块重要阵地。

  一、精心筹划、精准实施

  早在2013年底,科右前旗所在的兴安盟盟委书记副书记、盟长杜学军就携盟有关部门负责人、科右前旗政府负责人等一行就来到学校,与校长宋维明、副校长王玉杰座谈定点帮扶工作。双方进行了广泛、坦诚的交流,并就改进帮扶方式、加强帮扶力度继续做好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设想。校地双方共同商定了下一步加大帮扶力度、深入拓展扶贫工作的意向,并确定依托当地优势生态资源优势,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和科研力量,双方合作开展碳汇造林的初步方案。

  2014年初,学校派遣自然保护区学院教授、林亚碳汇研究专家武曙红赴当地开展碳汇造林项目的潜力和可行性研究,同时面向兴安盟全旗近百名党政干部举办了“林业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专题知识讲座,普及和传授与林业碳汇和气候变化相关的知识。2014年7月,学校与科右前旗政府签订共同开发林业碳汇项目合作协议,开始科右前旗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2014年底完成了项目设计文件编写,2015年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签订审定合同,并于当年6月完成的项目的审定工作,出具了项目符合国家发改委备案碳汇项目的要求的审定报告。在开发项目的过程中,还协助协助科右前旗林业局完成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以及其他申报参与中国自愿温室气体减排交易的项目备案所需要的材料准备等相关工作,使得科右前旗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二个在中国自愿温室气体交易平台公示林业碳汇项目的地区。

  二、有序推进、科学造林

  学校先后指导、协助当地完成了《关于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退化土地碳汇造林项目立项的申请》、《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退化土地碳汇造林项目实施方案》、《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退化土地碳汇造林项目造林作业设计》、《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退化土地碳汇造林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等一系列文件备案工作,并顺利得到上级部门相应批复。

  学校结合当地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以及科尔沁右翼前旗近年来的造林经验,科学选择在项目区营造樟子松纯林。自2014年4月开始,在科尔沁右翼前旗境内的额尔格图镇、察尔森镇、归流河镇、巴拉格歹乡、科尔沁镇、居力很镇等区域共计营造33,713.66 亩的樟子松碳汇林。预计在40年计入期内,可产生524,474tCO2-e,年均项目减排量为13,112tCO2-e•a-1

  三、经济生态效益明显,特色扶贫取得良效

  碳汇造林项目有效贯彻落实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国家林业局《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行动要点》等文件精神和任务,也推动科右前旗在绿色产业发展、民生社会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迈出了新步伐,为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1.缓解当地的土地沙化现象。项目地位于科尔沁沙地的北部,由于缺少植被,沙化现象非常严重,上个世纪以来一直遭受风蚀、沙化和人为干扰的影响。碳汇造林的实施使得当地日趋恶化的土地得到有效恢复和保护减缓。

  2.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碳汇造林项目区的东北端有内蒙古青山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是保护森林草原交错带的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碳汇造林项目的实施将对保护区起到一定程度的屏障作用,有效保护了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3.促进当地林农就业。碳汇造林项目的育苗、造林、整地以及抚育工作需要在当地聘用近1500个林农岗位。这将给当地农民和周边社区林农带来就业以及增加收入的机会。

  4.增强当地环境意识。碳汇造林项目的开发实施对培养当地及周边地区广大干部百姓保护森林,认识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环境意识以及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提升当地农民工技术技能水平。碳汇造林项目在当地林业部门的支持下,对项目涉及的农民和雇佣工人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不仅使当地农民获得了采用科学的手段培育及提高苗木成活力、防止森林病虫害以及森林抚育等方面的技能,还培养了当地林农可持续森林经营的观念和意识。

(责任编辑:李娜)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