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河海大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介绍

——科教并举强特色,精准发力出实招

2016-10-13 来源:规划司收藏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精神和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部署,围绕国务院扶贫办、中组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新一轮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等文件要求,河海大学自2012年底开始定点帮扶陕西省石泉县。

  一、因地制宜,厘清定点扶贫项目思路

  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重要使命,也是高校发挥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为打好扶贫攻坚战,明确扶贫思路,凝聚扶贫力量,加强扶贫保障,学校成立了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校领导担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学校定点扶贫工作办公室,与石泉县组成联合扶贫办公室,推动扶贫工作的具体对接和开展。学校领导坚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充分调动学校各方资源,着眼解决关键问题,与时俱进创新扶贫方式,真正围绕群众脱贫出实招,确保不搞形式主义的扶贫,不建形象工程的样板。结合陕西省石泉县县情与河海大学资源禀赋结构,确立了“以智力扶贫为主旨,以人才、教育、科技、文化资源支持为载体,充分发挥科技知识和优秀人才对地方脱贫致富的核心带动作用,全力做好定点扶贫工作,推进定点扶贫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的总体思路。

  在此基础上,根据石泉县实际需求和学校实际,学校制定了《河海大学定点扶贫实施方案(2013-2020年)》,明确了定点扶贫的总体思路、组织领导、工作内容和保障机制。在学校十三五规划——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专项中,明确提出“强化挂职扶贫工作力度”,结合学校水利优势,围绕“教育扶贫”、“科技扶贫”,着力在提升扶贫工作精准度上下功夫、见成效。2015年,学校选派1名管理干部到石泉县池河镇五爱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切实为民服务、为民谋利、为民做事,为当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二、科教并举,优化定点扶贫项目举措

  (一)深入开展扶贫项目调研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达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定期开展交流互访、实地调研是应有之义。2013年,由校党委书记朱拓带队,学校定点扶贫工作组深入石泉县开展定点扶贫对接工作,就加强教育扶贫工作与陕西省扶贫办、安康市扶贫办、石泉县领导班子等就新一轮定点扶贫对接工作召开座谈会,为发挥河海大学优势资源,帮助地方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6年6月,为进一步推进十三五定点扶贫相关工作,由校长徐辉带队赴石泉县开展定点扶贫,在实地走访调研点、慰问贫困户,详细了解石泉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及脱贫攻坚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就学校扶贫工作开展的重点问题进 行了对接。

  校党委朱拓书记带队开展定点扶贫工作   徐辉校长带队开展定点扶贫工作

  此外,学校二级单位进一步加大了定点扶贫的工作力度。2015年11月,学校常州校区党委书记一行4人赴石泉县池河镇开展调研,并就池河翻板坝设计等事宜开展专项会谈。2016年3月,学校物联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秦进东、河海大学杰出校友、陕西省政协委员吴旭社一行4人,到池河镇就开展扶贫帮困志愿服务、支教支农等进行专题调研,并就学院下一步对五爱村小学开展支教、在池河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培训建设物联网人才、设立扶贫帮困助学基金开展长期教育扶贫等事宜进行了交流,并将学生义卖捐赠款项及省政协委员吴旭社个人的1000元捐款作为镇团委开展扶贫帮困志愿服务活动的启动资金。

  学校连续2年选派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陕西石泉开展实践调研工作,实践团队通过与石泉县扶贫开发局、水利局、发电站、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相关单位开展座谈研讨,深入汉江综合治理防洪工程、石泉水电站、石泉大桥外围、石泉县城关镇杨柳社区上坝村杨柳水保生态清洁示范园以及田间地头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石泉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工程情况,汉江治理工程、中小河治理、山洪沟治理以及饮水安全工程情况以及当地在社会发展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基层干部群众对水利设施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当地水利人才教育、培训和科技合作的需求等,广泛听取水利基层单位对河海大学服务基层水利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工作找准施力点、提高精准度提供了基础数据信息支撑。2012年以来,学校与石泉县密切联系,加强互动,互访人数达115人次。

  (二)立足智力资源,在立德树人中推进定点扶贫项目教育内涵

  对于高校而言,要取得扶贫攻坚成效,做好教育扶贫是根本。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提供智力支持、强化人才培养,既是高校扶贫工作的重点、特色,也是高校在扶贫攻坚战中所独有的优势和历史使命。河海大学在做好传统扶贫模式的同时,以坚定的决心、明确的思路、精准的举措,进一步加大扶贫工作力度,不断探索适合学校特点的帮扶措施和办法,为师生提供发挥积极作用的平台,实现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彰显“献身、求实、负责”的水利精神。

  为确保教育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进一步加大了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设立了河海大学扶贫工作专项经费,与石泉县签订了《资助协议书》,设立了“河海大学助学金”,用以奖励、资助陕西省石泉县优秀学生完成学业。2014-2015年相继投入资金28.00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2016-2020年,学校每年还将继续投入10万元教育扶贫资助,教育扶贫助学金总额将达78.00万元。为鼓励学校管理干部积极投身定点扶贫工作,学校为扶贫人员专门设立了生活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贴以及配偶、未成年子女的探亲路费等,每年共计6.05元,最大限度地为定点扶贫干部缓解经济压力、解除后顾之忧。四年来,学校共投入扶贫资金34.62万元。与此同时,河海大学正积极争取国家、上级部委对定点扶贫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将定点扶贫工作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规划,建立学校扶贫工作绿色通道。

  为进一步推动教育扶贫工作,我校对石泉县报考河海大学并达到河海大学录取分数线的高中生,在符合政策和程序的情况下,经省招生主管部门同意,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2014年学校实施面向农村学生的“单独招生”,学校组织部、学生处、专业教师等专家送考上门,在石泉县专门设面试点,学生就近参加考试、现场选拔认定。石泉中学58名学生报名,25名学生参加面试选拔,被确认合格的12名学生有9人成绩超过省本一线,其中4人超过省本一线80分,2人超过省本一线90分,最终2名学生被录取。2015年,学校招收石泉籍学生5名,其中农村计划2名。2016年,石泉县报考河海大学农村招生计划的学生为8人,目前招生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三)围绕水利特色,在科技扶贫中提高扶贫地方自我发展能力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智慧和劳动改进贫困落后面貌,广泛参与扶贫事业,扶贫工作才能最终取得实质性成效。基于此,河海大学将进一步加大地方水利专业人才培训力度,增强水利人才队伍管理能力,为石泉县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提供帮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2015年,学校免费为石泉县涉农涉水岗位技术人员开展2期培训,分别为江苏省基层水利工程管理所长岗位技术培训班、水生态文明和水利现代化高级研修班,邀请学校、江苏省水利厅等18名专家学者,讲授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水利法规与水行政执法、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实务、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水利经济和社会发展、农村水利规划、农村饮水安全、排灌泵站—农村水利技术等学习内容。来自石泉县水利勘测设计院、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水政监察大队、水利局、农田水利建设办公室、水电公司、水土保持服务中心等共15位石泉水利骨干参加了培训,学校为石泉水利干部免除学费、住宿费、资料费等培训费用共50400元。2016年,学校将继续为当地水利人才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

  抓扶贫本质是抓发展。河海大学结合水利特色优势,将科技扶贫与当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技术创新有机结合,努力与石泉县共同走出一条不同的脱贫发展新路。结合学校水利特色优势,学校联系河海大学设计院,在石泉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组织专家现场勘测,免费为池河镇开展池河翻板水坝设计,以达到汛期控制水量减轻洪水对下游的冲击,干旱时期蓄水补水,保证民生用水和正常生产生活的目的。同时,河海大学还将与地方政府一道帮助地方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支持贫困户脱贫致富,使科技扶贫项目切实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科技扶贫的实惠。

  三、持续发力,确保定点扶贫项目扎实深入开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这实际上提出了科学扶贫的思想。要打赢扶贫攻坚战,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是关键,必需注重把扶贫开发与做好“三农”工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开展教育扶贫等结合起来,把做好顶层设计与加强基层探索结合起来,不断完善有利于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加快发展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一)加大教育扶贫力度

  一是发挥河海大学的“人才库”作用,动员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地方扶贫工作。在陕西省和石泉县的支持下,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干部、研究生到石泉县政府机关,水利行业,学校等单位挂职,为脱贫工作提供人才支持。二是鼓励师生赴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各相关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制定计划、讲授课程,灵活开展定点支教、暑期社会实践以及志愿服务等活动。三是着力培训当地水利人才。在国家和地方的统一安排下,河海大学安排石泉县干部、教师有计划地到校或在当地参加学习、培训和交流,尤其加大水利专业人才培训,增强水利人才队伍管理能力,为当地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提供帮助。

  (二)提升科技扶贫精准度

  一是加大科研项目联合申请力度。河海大学发挥科研优势,积极联合陕西省及石泉县,共同申请国家、部委的科技扶贫项目,促进石泉县的资源开发水平,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扶贫发展模式。二是着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河海大学积极推动符合石泉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研成果在当地转化,积极鼓励相关科学技术在石泉县的普及与应用,进一步推动当地生产力的发展。三是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农田水利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石泉县水利发展与改革,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土资源开发工程、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建设,建立水利发展与运行的良性机制,为石泉县全面实现小康提供水利支撑与保障。

  (三)做好扶贫工作保障

  一是建立联络机制。河海大学定点扶贫工作办公室与石泉县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加强日常沟通联系,建立协商机制,确保各项扶贫措施的具体开展,推动扶贫事业的落实。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河海大学定点扶贫办公室组织调研团队赴石泉县开展扶贫成果调研活动,听取扶贫挂职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监督评估机制,确保扶贫项目的开展成效。三是政策资金保障。河海大学积极争取国家、上级部委对石泉县扶贫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保障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河海大学将定点扶贫工作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规划,建立学校扶贫工作的绿色通道。四是加强宣传嘉奖。对定点扶贫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先进组织、先进个人予以及时的通报和表彰,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提高对定点扶贫做的宣传和支持力度。

(责任编辑:任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