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北京大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

——探索“1+8”帮扶模式 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2016-10-13 来源:规划司收藏

  自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启动新一轮定点扶贫工作以来,北京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扶贫办、教育部的部署,定点帮扶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北京大学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探索“1+8”扶贫工作新模式,在教育扶贫、医疗扶贫、产业扶贫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整合多方资源,力争产生实效。

  “1”是指学校在宏观层面统筹指导扶贫工作,全校一盘棋,以“全校动员、统筹资源、院系对口、智力帮扶”为原则,以智力扶贫为主旨,引导北京大学的人才、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等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科技知识与优秀人才对地方脱贫致富的核心拉动作用。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的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通过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模式,精准发力,强化校级宏观安排和战略部署,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与深度融合。

  “8” 是指北京大学建立8个院系与弥渡县8个乡镇定点结对帮扶机制,实现了扶贫工作的全县覆盖,切实增强了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艺术学院、法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共8个有代表性的院系,分别与弥渡县德苴乡、苴力镇、牛街乡、密祉镇、弥城镇、寅街镇、新街镇、红岩镇共8个乡镇定点结对帮扶,从微观的院系层面推进落实扶贫工作。

  北京大学在探索“1+8”扶贫工作模式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扶贫成果,具体项目进展如下:

  一、统筹规划,动员调研

  北京大学成立了党委书记、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学校30个职能部门及基层院系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将定点扶贫弥渡县工作纳入学校“十三五”规划,为定点扶贫工作提供“人、财、物”绿色通道,下发正式文件,实施北京大学扶贫“甘霖计划”,每年安排扶贫工作专项经费,全校统筹动员,院系对口承接,明确具体责任人,一对一对口帮扶,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支持弥渡县加快发展,真诚帮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致富,全力协助该县如期实现脱贫。

  北京大学针对每个参与扶贫工作的单位制定了详细任务清单、时间表,对扶贫工作实施进展、质量进行跟踪、检测和考核,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各项扶贫措施落实到位,推动扶贫成果的快速实现。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常务副校长柯杨、副校长王杰、副书记叶静漪等学校领导先后多次赴弥渡县考察调研,先后走访了该县中小学校、幼儿园、企业、医院等20余个单位,深入山区特困村农户家庭实地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科学制定扶贫规划,部署相关工作,促进北京大学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二、院系对口帮扶,强化责任落实

  北京大学全面推动扶贫工作“重心下移”,8个对口学院安排院领导专人负责扶贫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支持帮扶对象融资融智、兴业脱贫。

  集聚扶贫资源。各对口院系积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发掘院友、产业、社会、科研等方面资源,根据对口扶贫乡镇的特色及比较优势,紧贴社会发展需求,帮助对口扶贫乡镇完善地方产业经济,促进乡镇人员就业增收,建立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模式。光华管理学院为弥渡县德苴乡捐赠图书2460册,价值6万元;同时积极联络院友,协调云南省水利厅落实1300多万元水利项目工程在德苴乡落地,解决该乡缺水问题。

  发挥院系优势。各院系发挥学科优势、专业优势、行业优势,在发展规划、政策咨询等多方面,派遣专家学者实地调研、制定方案,推动地方科学决策、科学发展。2016年2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师生代表深入弥渡县密祉镇,就如何整合相关文化资源用以发展旅游业以及文化产业,做了一系列实地走访和专题交流。学院师生还与密祉花灯、密祉民歌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了互动和交流。合唱团的同学们共记录了十余首当地传统民歌,并收集了大量曲谱手稿;学生舞蹈团的团员们向老艺人学习了单扇花灯舞的基本动作和要领,并对花灯节节目的编排提出了意见。

  资助贫困学生。各对口院系遴选对口扶贫乡镇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开展定向帮扶,对其学业成长情况进行指导,帮助其获得有效资助。2016、2017两年,各对口院系每年将资助至少15名学生完成学业,预计资助贫困学生超过120名,并带动其家庭脱贫。

  北京大学鼓励各对口院系根据科研项目特点,积极联合大理州及弥渡县,共同申请国家、部委及地方的科研项目。结合县情,优先引导科研项目落户弥渡。

  三、统筹卫生资源,改善民生医疗

  完善卫生规划。为提高当地医疗水平,北京大学医学部领导多次赴弥渡县调研医疗卫生工作,就弥渡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完善弥渡县三级医疗体系发展规划。

  加强业务指导。北大先后选派附属医院两批共计40名医生赴弥渡义诊、会诊,为群众免费诊疗超过1500人次,并结合具体病例开展专题讲座,并指导医疗科室的建设工作。指导儿科独立建科,提升检验科、骨科、神经内科等关键科室工作,对弥渡县医疗技术骨干进行了临床技术业务指导,提升弥渡医疗管理水平。面向基层医护人员举办临床科研、护理团队建设和医院感染管理等学术报告,提升医务人员管理理念,切实防止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开展健康扶贫。北京大学精心组织专家团队,赴弥渡县开展教学查房、带教指导、咨询等活动,为当地百姓诊治疑难病症,提供优质医疗服务。面向广大群众开展健康科普宣教活动,普及营养与食品健康、防治妇科肿瘤、心理调节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当地居民健康意识,帮助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培养医疗人才。北京大学安排弥渡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院长、副院长等医院管理骨干到北大医院进修,安排8名弥渡县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到北大医院、人民医院、第三医院进修,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

  引入惠民工程。北京大学协调卫计委重大专项“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落户弥渡,经费800余万元,分三年完成。在有效防控贫困地区群众高血压、大幅降低脑卒中发病率的同时,可为全县群众节省大量医药费用开支,大幅减少“因病返贫”的现象。北京大学协调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和北大妇儿保健中心的保健项目落地弥渡,重点支持弥渡县妇幼保健事业。

  四、发挥人才优势,突出智力帮扶

  夯实组织基础。北京大学高度重视干部挂职工作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落实好向弥渡县选派挂职副县长、向贫困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北京大学先后派出两名干部挂职弥渡县副县长,一名干部挂职弥渡县密祉镇八士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这些选派干部勤奋敬业,以县为家,将基层组织优势变成扶贫优势,将组织活力化为扶贫攻坚动力,受到当地干部群众欢迎。

  紧抓干部培训。做好扶贫工作,当地的干部是中央多次强调的“关键少数”。北京大学结合弥渡县县情需求,开设了“北京大学弥渡讲坛”。该讲坛是北京大学倾力打造的品牌性培训工程,自2016年5月起,每月一讲,由8个对口院系轮流选派知名专家学者赴弥渡县,为当地党政领导干部、教师、医生,举办县域干部执政能力、城乡建设规划、媒体关系管理、文化产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医院管理、教师能力建设、创业能力建设等培训课程。截至目前,已举办“资源禀赋、互联网机制与农村经济活力”、“中国的贫困与反贫困”、“乡村治理的政道、治道、官道”三期讲坛,后续授课安排仍在紧密筹划中。

  此外,北京大学还先后为弥渡县级、乡镇级领导干部在京免费开办两期干部培训班,共重点培训103名重要岗位上的干部;学校邀请名师专家到弥渡县培训干部和骨干,讲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法制保障”、“十八大后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地方政府如何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等讲座,多年来累计培训497人次,提高了该县干部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工作作风。此外,北大还协调弥渡县干部考察汇源果汁等现代农业企业,学习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拓展联系,启发发展思路。

  选派学生支教。北京大学在团省委、团中央的支持下,先后安排2批3名学生赴云南省弥渡县弥渡一中支教,每批为期一年。北大支教学生扎根贫困地区学校,与当地师生同吃同住,在传授知识、树立学风、促进教育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表率和贡献。

  开展师资培训。北大附中接收弥渡县一中、二中10余名教师来校跟班学习交流,帮助弥渡县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社会服务。自2013年以来,北京大学博士生服务团、学生社会实践团积极开展走访调研、励志宣讲、村民法律知识讲座、田间调研、义诊宣传等多项活动,支援弥渡各项事业发展。

  五、引导当地发展,创新产业帮扶

  重视发展规划。北京大学系统安排校内专家学者根据当地农业、文化、矿产、医疗卫生、工业等领域情况,开展相关研究,进一步帮扶弥渡县在总体发展战略和政府政策制定等方面科学发展。

  突出产业优势。为调整和优化弥渡县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深化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根据弥渡县地理气候特点,北京大学安排药学院屠鹏飞教授到弥渡县选址考察,校地探索共同推进弥渡中药材产业建设。

  六、吸引社会资源,完善社会保障

  在北京大学的组织动员下,北大方正集团、北大先锋科技有限公司捐款31万元用于滇西扶贫开发;协调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捐款30万元资助特困教师,奖励特岗教师,并支持德苴乡邑郎完小的硬件建设;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组织社会爱心人士为密祉镇八士村捐赠了78万元扶贫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支持该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动员社会力量捐赠6万元支持村小教学设施改造;协调宋庆龄基金会向弥渡县捐赠价值20余万元救护车。

  自定点扶贫工作启动以来,在国家扶贫办、教育部的领导下,北京大学积极探索“1+8”扶贫模式,整合资源,形成项目,整体推进,通过认真规划、细致调研、积极推动、筹措资金、创新工作,已先后引入扶贫项目资金、公益捐赠资金共计2300余万元,扶贫工作不断取得实效。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