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3日讯(记者 施剑松)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无疑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现实中家庭教育却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关注的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的教育职责。父母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
在朱永新看来,中国的父母大多没受过专门训练,在教育子女上难免会出错。一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使家庭教育偏离了方向;也有一些父母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转而寄托于孩子来完成。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朱永新分析说,通常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的家庭的影子。同样,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
然而,现实中不少父母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孩子有高分就被看作是好孩子。只要成绩好,孩子提什么要求都答应,而对孩子出现品德低下等问题却不甚关注。
“这样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令人忧虑,家庭教育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事实上,影响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乐,是受人欢迎、尊重,而不是知识学问。”朱永新说。
有研究发现,在学习型家庭中,父母与孩子是共同成长的,甚至是相互影响的。他们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响方式,如亲子共读、亲子通信、讲述成长故事等。朱永新建议,父母在培养儿童智力的同时,切不可忽视非智力能力的培养,应该使年轻一代具有远大的目标、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独立的性格。
“应该让孩子有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那样的话,他即使考不上大学,也会有健康、幸福的人生。”朱永新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