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3日讯(记者 张春铭)“在一些农村地区,不仅老校出现了‘空心化’,一些新建学校也人去楼空,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院长秦和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大量学生到城镇就读的“空心化”现象日趋严重,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她建议加强对农村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发挥好闲置校产的效益。
秦和建议,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点)闲置情况进行认真排查,并请有关部门牵头,对如何利用提出指导性意见;在尽可能保留闲置学校(教学点)教育功能的同时,在乡镇或村级层面加强学校资源与文化、卫生等资源的统筹,发挥好闲置校产的效益。
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空心化”问题,秦和提出,要加强农村学校布局规划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有效衔接,对各地已制定的布局规划进行审核和调整,避免新建、改扩建学校出现“建成便空置”的现象;紧抓“教师”和“校长”两个关键,大幅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不断改善农村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拓宽农村教师职业发展空间,提升农村学校校长的管理水平,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长期、终身从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