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就,农村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完善,农村的交通、网络、信息以及城乡双向流动的渠道也更加畅通,“三农”问题的内容和形式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农业的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但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导致的农村空心化现象还很普遍,农村里年轻人的数量急剧减少,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部分农村更是由于空心化,缺乏活力而难以发展。需要培养新一代的农村农业“接班人”。
建议创新支持和鼓励年轻人返乡下乡就业创业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在支持、鼓励和引导年轻人返乡下乡就业创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
长期以来,支持、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是高校主要职能之一,在新农村建设方面高校也承担了大量的农技推广和新型职业农民、青年农场主、农村实用人才等农民创业服务培训工作。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在创新,而高校是新知识、新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之一。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多功能优势,更好地服务区域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教育部和科技部在39所高校设立了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因此,建议在实施支持年轻人返乡下乡就业创业工程中,高校要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发挥积极作用。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还鼓励地方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业技术推广联盟。高等学校,特别是涉农高等学校,可以结合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业技术推广联盟,参与支持年轻人返乡下乡就业创业工程。(本报记者 王强 采访整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