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职业院校“技能”助推 精准扶贫“精准”发力

2017-05-03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收藏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扶贫攻坚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作为全国职业院校的一支排头兵、生力军更应发挥自身优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有所作为。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扶贫工作,选派优秀党员干部会计学院副院长张格杨到省定贫困村无棣县小泊头镇郭马村担任市派第一书记,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智力人才优势,精准发力,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郭马村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扶贫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实行精准宣传,首先要加强对贫困人口进行思想教育,杜绝“等靠要”的思想,其次要加强素质偏低的体力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并给他们提供明确的接受职业教育的指引。针对贫困人口农忙时节忙于劳动生产,很难集中时间、地点学习。从实际出发,以方便村民、方便培训为前提,成立了小泊头镇郭马村田间培训学校,学校提供相关师资,将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组织村民开展食用菌种植、枣树栽培、棉花生产期管理等生产技能培训共五期。田间培训学校既方便了组织村民参加培训,又不耽误村民的日常生活、生产,使得村民生产、培训“两不误”。

  二、技术支撑,产业发展“精准”发力

  要从根本上实现可持续脱贫目标,除通过救济解决生活温饱,援建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外,主要还靠发展经济来实现。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专业人才聚集优势,助推产业发展是郭马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产业扶贫思路确定后,组织涉农涉林专家学者到问诊把脉,明晰发展规划:立足小泊头林业强镇这一平台,依托俊棣万亩林场这一得天独厚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短养长,即以林下养殖业、种植业见效快之短,养林业发展见效慢之长,形成了“做林业文章,解脱贫难题”工作框架。

  (一)“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发展林下养鸡、养鹅

  充分利用俊棣林场丰富林地资源和资金优势,先行一步,示范带动。2015年6月份中旬,俊棣合作社率先购进5000只芦花鸡苗在林下散养试验,获得前期成功,陆续扩大规模,当年养殖规模达到50000只,成功带动了10名贫困户家庭成员在养殖场就业,实现利润300余万元。走访到贫困户陈景娥家中,她抑制不住激动的泪水,“打心里感谢学院和张书记为我提供的在养殖场干活的机会,使我有了稳定的收入,日子宽松了很多”。

  通过考察发现,鹅的饲养除喂养少量精饲料外,大部分喂草,而林下草资源丰富,对鹅进行林下轮牧,既可解决了鹅的饲料问题,同时还能除草,一举两得。于是,他鼓励村民以“合作社+农户”方式养鹅。在生物工程学院的帮助指导下,2015年10月,村民高文岩牵头成立了养鹅合作社。截止今年8月份,养殖规模达到80000只,初步测算每只鹅利润为65元以上,千只鹅可年增加纯收入70000元左右。高文岩谈到:“林下养鹅有钱赚,还节约了大量林下除草的人工费用”。

  (二)“合作社+基地+贫困户”运营模式:发展林下肉鸽繁育

  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带动贫困户发展经济,立足本村有养殖肉鸽的传统习惯,学院投入资金10万元,协调扶贫资金40万元,以投资入股方式成立了肉鸽养殖翱翔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肉鸽繁育。建成肉鸽养殖厂房3个,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养殖肉鸽10000只。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养鸽,签订协议由合作社免费提供种鸽及幼鸽孵化,并进行养殖技术服务,成品鸽由合作社统一回收销售,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了稳定收入。按照每户50对的养鸽规模,每户年增收7200元。

  (三)“产业项目+贫困户”运营模式:种植食用菌

  学院协调市、县农业局以农业项目支持方式,帮助郭马村建设“鲁北平菇生产农业扶贫示范园”,项目总投资300万元,该项目38个大棚及装料车间已经全部完成并投入生产,生物工程学院安排食用菌种植专家到场给予种植指导,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吸收贫困户到合作社承包蘑菇大棚的生产管理或务工,对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给予分红。目前共有25个贫困户,38名贫困人员与食用种植项目结了姻,2017年可实现全部脱贫。

  三、立足专业 各显奇能

  学院团委精心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服务团队到村及周边村镇开展了为期10天的帮扶及科技宣传系列活动,建立了爱心书屋。为扶贫工作散播了阳光和活力。

  会计学院组织教师团队,为合作社运营管理制定了规范的管理方案,对会计人员进行了财务管理业务指导。

  信息工程学院组织电商专业教师团队,协助建立了郭马村农村淘宝服务站,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平台的市场拉动作用,为村民生活、生产物资采购及农产品上线销售提供了便利。

  医疗学院、护理学院组织医疗、护理专业教师学生到村开展义诊活动,为村内老年人口和贫困户进行了健康查体,发放常见病预防资料和贫困户调查问卷1600余份。

  建筑工程学院组织建筑专业3名老师为幸福苑建设进行了前期规划和草图设计。

(责任编辑:李娜)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