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现在明白‘知识改变命运’不是空话”

——海南省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侧记

2017-07-10 来源:《科技日报》收藏

  “我怎么继续念书?当时,家里有四个人要上学。”回忆当年,已经成家立业的海南姑娘王世姑依然露出了无奈的神情。她眸光低垂,“我考上了琼台师范,那是我一直想去的学校。”但初中毕业的王世姑还是选择了“牺牲”。她放弃了继续求学,外出打工。

  此时,她的人生轨迹和大部分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重合。2009年,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曾做过一次调研,发现60%左右的农村贫困家庭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送初中毕业后的女孩继续上学。这些女孩,有的出外打工,因没有技能傍身,工资微薄;有的留在农村,早婚、早育现象普遍。

  “农村家庭致富兴旺,女性起着很大作用。”在近日教育部组织的“迎接十九大,教育看变化”采访团座谈会上,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校长张毅生说。2009年,学校联合省妇联开始面向全省贫困家庭女孩招生,创办扶贫巾帼励志班,探索职教扶贫励志模式。

  王世姑就是第一批学员。

  那时,她已经在外飘来荡去了六年,渴望着一份能坐办公室的工作。“打工的时候,领工资都要去财务部,特别羡慕他们。” 王世姑回了学校,从零开始学习财会专业。

  不用交一分钱,每月还有300元补助。她的命运,从那一年起,摆脱了贫困的阴云。

  现在,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教学楼上,还挂着横幅——“当年贫困失学女孩,今日职场绚丽绽放”。

  围绕海南产业发展规划和海南建设旅游岛的战略任务,学校开展契合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比如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美发与形象设计,也围绕热带农产品加工产业以及相关的上、中、下游产业,将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所需人才作为培养对象,比如农产品保鲜与加工、西餐和中餐烹饪等。

  总之,就是要做到精准招生、精准培养、精准资助、精准就业创业、精准培训。如今,“想读书找政府、想致富找职校”这句话,已经在海南农村地区广为流传。

  但是,就在十年之前,海南省的职业教育还举步维艰。

  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邢孔政感慨,当年,海南省大力发展职教,是为了将那些初中毕业没上高中的孩子拉回学校,也是为了给本省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那时候,海南年财政收入刚过100亿,刚开始投入职业教育时,每年要拿出八九个亿,那真的是不容易。”邢孔政回忆。

  “学生不足、校舍不足、教学设备不足、资金不足,教师对未来没有信心,这就是十年前的海南省职业教育。”张毅生坦言,那是最艰难的时候。

  和2012年相比,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的在校生人数是当年的四倍,学校建筑面积是当年的五倍。“4913。”对现在在校生人数,张毅生可以脱口而出,精确到个位数。“我们学校的发展是海南职业教育发展的缩影。”

  10年来,海南省对职业教育的累计总投入达到220亿元。现有招生的中等职业学校65所,高职院校12所。中职年招生5.2万人,在校生12.3万人;高职教育年招生2.8万人,在校生7.8万人。中职校舍建筑面积228万平方米,中职生均实训设备总值5475元;高职校舍建筑面积187万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11988元。

  为鼓励更多贫困地区学生就读职业学校,海南省在2013年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全面免除了学费,又从2014年起实施人才培养及招生试点项目,推动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

  其中,推进精准扶贫,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教育扶贫的关键,就是要知道贫困户需要什么。”海南省农业学校校长陈克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来自一所扎根农业的院校,陈克文觉得身上责任重大。学校性质使得其天然就和脱贫息息相关。“贫困户需要掌握现代农业的关键技术,那我们就要把技术融入到我们的课程里,在专业打造上满足他们的需求。学生学完回去了,还不算完,我们还要进行跟踪培养。我们要教的,必须是易学、易会、易用的技能。”陈克文也表示,教育扶贫的最大的挑战,是动员贫困户接受教育。曾经,他们一度需要挨家挨户、苦口婆心劝说,现在,职业教育终于初步摆脱“质量差”“没前途”的固有形象,在贫困人口中有了口碑。

  而对王世姑来说,进入巾帼扶贫励志班,接受中职教育,成了她“逆袭”的关键一步。现在,她在海南一家公司做财务,已经是公司中层。王世姑成了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2016年还出资3万多元给家里盖起了楼房。她负担了两个弟弟的大部分学费,如今,两个弟弟都从大学毕业。

  “家里经济状况比以前好了太多。”王世姑感叹,“不得不说,真的是‘知识改变命运’。不然,我可能还是会走回贫困的老路。” (本报记者 张盖伦)

(责任编辑:闫昊(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