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教育现代化的杭州上城“启示录”

2017-05-31 来源:《人民政协报》收藏

  编者按:多年来,浙江省教育现代化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多地形成了各自的探索模式。近日,记者来到杭州上城区深入采访,该区在教育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治理改革等方面的探索给其他区域提供了借鉴经验。

  胜利实验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探索:

  用教育信息化打造智慧校园

  在杭州胜利实验学校学生“创客”展台前,有一个会自动浇水的仪器,这个小仪器一端插在花盆里,另一端插在水杯中,打开开关后,它会自行测试土壤的湿度,并自动调节浇水。

  这是该校六(4)班袁喆等几位小朋友的杰作。

  “不同以往的信息技术课,我们不再局限于教学生如何上网,如何打字,如何发送邮件,我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能力。”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校长张浩强告诉记者,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学校自主开发了包含趣味游戏编程、3D建模课程、创意智造课程等为主的创客教育课程群,通过每周的综合实践课和社团选修课的开展,满足了孩子们对创客教育的需求。

  在胜利实验学校的课堂上,学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深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录播教室里,四台电子课桌和Activewall互动墙格外吸引眼球,老师正和孩子们一同进行基于电子课桌的协作式学习研究———“天平上的推理游戏”;在科学与英语课堂上,老师则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和平板电脑进行数据分析,整理错题,为学生布置个性化的作业。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已推广“微课”到不同学科,实现精准供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借助电子课桌、平板电脑、互动白板等载体,学校形成了从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再到应用数据的智慧化教学流程,努力探索未来课堂新范式。

  张浩强说,以往的教育技术进入学校更关注结果,现在则更关注人与过程,“学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从原先的接受学习到具有校本特色的自主式学习,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有效思考和个性表达。”

  教育信息化如何融入教师日常教学?张浩强说,设备和技术只有让教师精通地使用后,才会融入他的日常教学中,否则就是一个摆设。

  据了解,学校每引进一项新技术,都会采用项目管理的办法,由感兴趣的骨干教师报名组成核心小组,在最短的时间研发各项新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方法,提高教育技术在课堂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大大缩短了该项技术全面进入课堂的时间;考虑到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不同,学校还推出菜单式的微课培训内容,如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网络操作平台的使用方法等。教师可以根据其技术程度选择参加培训的内容和方式,灵活调节学习进程。在每项培训结束后,学校还对教师进行过关考核,授予过关教师相应学分和奖励。对不过关教师会进行二次培训,同时学校以每年与教育技术相关的赛课为平台,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每一次的准备过程就是一次练兵,就是一个教育技术的学习过程和教学研究过程。

  在胜利实验学校,通过电子白板记录学生的板书和思考过程,利用移动终端积累的数据给学生做行为分析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除此之外,教育信息化更重要的一点是“智慧治校”。

  “在做出某一个决策后,往往有部分教师不满意,但真的在决策前去征求他们的意见时,大家又都没空,或者没人愿意主动来提建议。这确实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张浩强说,针对民主决策难题,学校想了一个办法,利用在线平台———问卷星进行调研。“我们要征求老师的意见,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每一个老师,但问卷星不同了,只要老师有手机,就能直接上传反馈意见。往往几十分钟时间就能收齐所有教师的问卷结果。而且这种数据都自动生成留底。老师们感受也很深,这个方便多了,在路上在家里就能做事。”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关键是理念现代化,光有硬件不行,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视角,服务学生成长,服务学校治理。”张浩强说。

  教育理念现代化的崇文样本:

  个性化教育是未来努力方向 

  “有一次,我和妈妈在商场里买羽绒服,发现最普通的都要五六百元,我很好奇,是制作羽绒服成本太高,还是商家‘黑心’,于是,我结合书上的‘成本、利润’等知识,对我买的羽绒服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杭州崇文实验学校“小海燕创新研究室学术发布会”上,六(3)班的章渝笳发布了主题为《谈羽绒服身价之前世今生》的调查成果。

  精致的PPT、翔实的数据分析得到了与会老师和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在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经常会有同学走上讲台,畅谈他们近期所做的学术研究成果,现场由学科老师进行点评、同学提问,最后还会被授予证书,记录他们的学业成果。

  这只是崇文实验学校进行个性化教育的一个场景。

  走进一二年级的教室,你会发现每个教室里都有两位老师在上课,校长俞国娣告诉记者,这叫“教师包班”。这一个班级的所有课程都由这两位老师来上,即全科教学。“‘包班教学’有什么好处呢?老师在不同的课堂上看到孩子们不同的表现,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不同的特长,所以在老师看来没有差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儿童,挖掘他们的潜能。”

  俞国娣说,在崇文实验学校,教师的办公室也在教室,老师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再加上每堂课都有交流,老师对学生就像妈妈对孩子一样了解,这就是“教学区生活化”的一种状态。

  到了中高年级后,学校又开展了“教师合作,走班教学”的模式,在某些方面教学比较擅长的老师可以帮助经验较弱的老师到他所在的班级上课,学生们一门科目的老师可能不止一个,也避免了学生因为不喜欢一位老师而放弃一门学科的现象。俞国娣说,“教师走班教学”发挥了教师长处,解决了学生个性,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老师。

  在崇文实验学校,学校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有80多门,如果学生想学什么,学校还会专门给他们进行“课程定制”,专门聘请老师来上课。同时还会不定期地为学生举办画展、个人独奏会等。一个学期大概有几十个孩子享受这样的“待遇”,6年下来,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站在聚光灯下。

  “学生不仅在选课程,也在选兴趣,长远来说,也在选职业。”

  俞国娣告诉记者:“崇文在做的是一种探索性的教育,小班化是一种方向,但小班不只是班小、人少,我们要做的是个性化的教育,目的在激发孩子个性化的发展。”

  位于杭州市上城区近江南路的杭州崇文实验学校占地只有30亩,但一花一草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用俞国娣的话说,校园是最好的教育资源,校园里每个细节都体现着教育元素,比如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中有《活化石》这篇文章,里面有提到银杏树,学校就专门种植了几株银杏,让孩子们能近距离了解银杏的生长样态。诗经中有一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在校园池塘边真的能找到一片芦苇荡。在小池塘里,有孩子们自己养的寄居蟹、小乌龟、鳄鱼等,不仅供大家观赏,还可以让大家观察小动物的成长规律。

  学校的图书室名字叫“崇文书院”,这个书院是完全开放的,学生自主自助阅读,不用刷卡,没有老师专门监管,中午的时候,有在附近上班的孩子家长还专门跑到学校和孩子一起阅读。

  在书院的一角,有一排书架,上面摆满了学校每个老师推荐的书籍,在书籍的扉页,写着推荐老师的推荐语,如果翻开第二页,还有可能有学生的留言。

  “书籍是打开儿童心理的一扇窗户,通过这种方式以书会友,教学相长,让孩子们爱上校园,对校园有牵挂,学习就变成很美的事情了。”

  在俞国娣看来,教育现代化,最关键的是人现代化,也是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就是关注到每个孩子的特殊方面,激励他们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教育治理现代化上城经验:

  一切基于学生成长和发展

  打开微信,关注公众号“星级家长执照”,输入家里孩子的年龄段,登记注册,你就开始了学习之旅。平台上面,有各种关于孩子教育、健康方面的微视频,每个视频一个主题,几分钟片长,这样碎片化的处理,很符合家长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的“习惯”。

  今年5月,杭州市上城区启动“星级家长执照”工程,面向0至15岁孩子的家长,通过手机终端、线下活动等途径,帮助家长成为合格家长。

  “我们希望家长从孩子出生之日起,甚至在妈妈肚子里时,就给他们提供亲子养育方面的服务。搭建家长教育平台,倡导明责任、乐学习、会倾听、常陪伴的上城好家长理念,推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局长项海刚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需要自我提升,上城区想为家长提供这样的服务,优化家庭育人的功能,为孩子的健康幸福人生助力。

  而这仅仅是上城区改革教育治理模式的一个方面。

  为了改变传统的以应试教育为指挥棒、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质量评价观,上城区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从2009年开始开展校区间合作,进行区域教育质量提升试点。改革从教育治理结构、课程研究、教育评价等入手,一切基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在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杭州上城区教育局进行了“管办助评,各归其位”教育治理新体系探索。

  “管,是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创新方式,把该放的放掉,把该管的管好;办,是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明确权利责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评,是教育质量、成果要接受社会评价、检验和监督。”项海刚说,在教育管、办、评三个维度之外,又创设“助”这一维度,突出业务支持部门对办学主体的助力引导,将上城教育治理形成一个“管、办、助、评”相对分离又统整协调的“闭环”。

  管办助评的“助”,是上城教育改革独有的“IP”,是一个创新概念。“明确‘导助’职责。比如,将原来的教研室改为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以学生、学法为重心,指导、帮助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再如,创新设立学生成长支持中心,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专业服务。”项海刚说,那些家庭处境不利、学习成绩落后和焦虑抑郁、行为有偏差的学生,以及那些在身心、学业方面有较好发展潜能,在学校“吃不饱”的学生,都可以从学生成长支持中心直接获得支持和帮助。

  “教育改革的方向有很多,评价起的是导向作用。”项海刚说。

  自2009年开始,上城区教育局围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一系列评价改革。比如,测评学生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更要关注学生的公民基本素养:情绪情感、价值观、社会公正、社会信任、法律意识、自我意识、问题行为等。“当我看到有人被别人利用时,我会想去保护他们”,测到的是学生的正义感。“在做决定前,我试着看看不同立场的人的观点”,测到的是学生能从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对那些比我不幸的人,我经常有心软和关怀的感觉”,测到的是学生的善良和同情。

  “通过这些测评数据,教师和家长读到的不仅是冷冰冰的作为学习个体的学生,更是一个鲜活的完整的个体,一个健全的人。”项海刚说。

  “在全面现代化之路上,上城教育管办助评改革还在不断深入,还在不断释放改革红利。”项海刚感慨地说。(本报记者 解艳华)

(责任编辑:赵奕(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