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迎接十九大·教育看变化⑧走进江西

“家校社”协同育人有“温度”

2017-06-27 来源:微言教育收藏

  在抚州市实验学校廉礼馆,面对采访团记者们的“长枪短炮”,小讲解员们热情的讲解和大方的仪态,令人刮目相看。

  “学生们自信、优秀的表现,和学校开展家访,推动家校协同育人是分不开的。”政教处负责人丁军昌介绍说,自2010年建校之初,抚州实验学校就开办家长学校,每学期举办两场讲座,邀请教育专家给家长们分享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300人的大教室每次都座无虚席。

  刚刚听完家长学校的讲座,走出课堂的郑女士很有感触。“我的孩子上六年级,前段时间经常顶撞我们,我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郑女士说,“听了学校开设的课程,运用在家长课堂上学到的方法教育孩子后,情况好转了很多。现在孩子顶嘴少了,还知道母亲节给我买礼物了。家长学校对我们做父母的帮助很大。”

  在抚州市金溪县第二中学林云校区,采访团一下车,就看到了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展板,上面写着:2015年,金溪二中开始开展“党爸党妈”与留守学生结对帮扶活动,学校林云校区党支部的61名党员与1300余名寄宿留守学生结对帮扶,基本实现了寄宿留守学生的全覆盖。

  初一语文老师王富生介绍说:“我自己就是28个留守学生的‘党爸’。除了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我们还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困难,给予适当的帮助。 ”

  初一学生余力程是王富生的28个“孩子”之一。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平时寄宿在学校,一到周末看到同学们回家,就会感到很孤独。“现在有了‘党爸’王老师,除了平时辅导学习,他周末还经常带我参加亲子活动。上周六,我们还一起包饺子了呢!” 余力程开心地说。

  热水器、空调、书房、视频通话室、洗衣房……看到抚州市东乡区第三中学留守学生干净整洁的宿舍,采访团的记者们也忍不住点赞:“这‘家’真好!”

  学校留守儿童教育中心主任乐冬灵说,“校中建家”正是东乡三中对500余名寄宿留守学生的管理模式。除了提供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中心还要负责留守学生的食宿生活、思想教育以及心理疏导。

  在生活教育方面,学校专门开设课程,对留守学生的生活、生理、营养和疾病预防等进行全面指导;成立了跆拳道、书法等20多个社团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还开展了整理内务、烹饪、合理使用零花钱等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学校还动员企业为留守学生筹集资金,先后设立了“雨帆”、“一品”等奖学金。为弥补亲情缺失,学校还积极为留守学生寻找代理父母,至今已有20多位热心人士与学校留守学生成功结对。

  在弋阳县最边远的山区学校曹溪中学,记者们认识了刚来工作的英语老师洪璐。她说,这所学校有不少学生是留守儿童,因此,学校每年要开展三次特殊的家访。

  第一次是在每年春节之前,学校组织全体班子和所有班主任,逐村逐户进行家访,向打工回家过年的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商讨孩子的教育问题;第二次是每年正月初八、初九,邀请家长带孩子对学校进行“回访”,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第三次是升级考试之后做家访,分析学习得失,共同帮助孩子进步。

  曹溪中学校长汪水辉说:“三次家访改变了家长的观念,改善了家校关系,形成了教育的合力。”

  洪璐的弟弟洪翔原来在县城读小学,在姐姐建议下,他回到了曹溪中学读书。“这里的老师非常关心我,经常到家里来了解情况。爸妈也对我的学习更重视了。”他这样说。曹溪中学像洪翔一样从县城回流的学生还有很多,在校生也从2014年的765人增加到如今的1000多人。

  在弋阳葛溪中学,采访团一进校园就被“咚咚”的鼓声吸引了过去,原来是学校的腰鼓社团正在演练。除了腰鼓,学生还可以参加划龙舟、十字绣等多个社团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校教导主任江步文说:“这些社团的设立都是学校夜访的成果。”

  什么是夜访?小编在葛溪中学的海报橱窗里看到,在“教师家访活动掠影”的栏目中写着:为全方位关爱留守儿童,学校开展晚自习后的家访——称之为“夜访”。

  通过夜访,老师们发现不少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校就开设各种社团;夜访了解到学生中留守儿童较多,学校就成立了周末学习互助小组,承担他们的家庭教育。江步文说:“这种对留守学生的帮助更直接、更有效,也更深入人心。”

  家长们都称赞夜访活动说:“多年不见的好传统回来了。”甚至有人把家里的麻将室改成周末学习互助小组的学习室,还自愿指导留守学生的学习。

  感受了江西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温度”,小编再带大家看一组江西“万师访万家”活动大数据↓↓↓

  看似小小的家访,让教育生态发生了改变,问候多了、埋怨少了,笑脸多了、指责少了,收获多了、委屈少了,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浓郁氛围,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刘潇翰(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