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服务国家战略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海南高校在行动

2017-07-06 来源:中国网收藏

  中国网7月6日讯(记者 刘昌)“独特的生态环境、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省域国际旅游岛”,海南这个最年轻的省份正在用自己的实力谱写美丽经济新篇章。6月28日—30日,由教育部组织的“迎接十九大,教育看变化”中央媒体采访团走进海南。

  记者一行人,历时3天,从海口到三亚,围绕“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题,对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等高校进行了集中采访,零距离感受海南教育的新变化。

  创业成果“落地开花” 海南大学创新教育很实在!

  “功耗小、占地少、成本低,1小时能剥开1800个椰子。”刚走进海南大学生科技创新展览室,采访团就被一个叫做“开椰一号”的设备吸引了。这台“剖椰神器”是由该校机电工程学院学生李伟、唐政、邹骞、黄耀明等人自主研发的,它剖开的椰子,除了椰汁、椰肉能够利用,平整的椰壳也会受到生产椰雕、活性炭等产品的企业青睐。

  邹骞是一名大四毕业生,刚刚参加了毕业典礼,如今已经拿到了清华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三所一流名校的offer。谈及参与此次创业的感受,他欣喜地告诉记者:“学校和学院都给了研发团队很大的帮助,指导我们将“创新思维”与“地方特色”融合到一起,能够为海南的科技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打心底里感到骄傲和自豪。”

  如今,“开椰一号”已经获得专利,邹骞等人也已经与厂家签订了协议,椰子加工企业或将很快用上这台“神器”。

  记者了解到,海南大学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本科教学工作全过程,形成了“创新课程打基础”、“创新实践学动手”、“科研训练但项目”、“参加竞赛出成果”、“产蹙额结合促创业”的“一条龙”培养模式,“开椰神器”、虚拟现实眼镜等一批学生创新成果走上基础转化之路,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海南大学副校长胡新文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热区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是海南大学的光荣传统、是必然的使命和担当,也是自身发展的需求。

  去年,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从动议到揭牌,仅用了50天左右的时间,彰显了“海大速度”。其中,“作物学”学科是我国热带作物领域中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取得了的丰硕的科研成果。

  2014年两次台风导致海南4万多亩农田遭受海水灌溉,给当地农业带来严重影响。海南省耐盐作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行玉告诉记者,土地盐碱化不仅导致土地数量的减少和土地质量的降低,而且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区域水盐平衡的破坏,对生物圈和生态平衡构成威胁。

  “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作物耐盐育种。”江行玉介绍说,团队利用海南野生及国内外引种的经济耐盐植物,驯化筛选出适合海南滨海滩涂盐渍化土壤种植的耐盐植物品种, 在海水灌溉农田种植了抗盐剂处理的玉米、水稻等作物,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恢复了受灾地区农民吃饭的问题,为受灾地区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

  除了耐盐玉米,江行玉教授还从一些盐生植物中寻找到新西兰菠菜和冰菜两个蔬菜品种,经在铺前镇盐渍土地上试种,也获得成功。这些耐盐农作物,具有抗逆能力强、极少病虫害等特点,是不需要用农药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同时,由于它们本身可以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盐分,通过种植耐盐农作物可以逐渐帮助土壤脱盐。

  目前,江行玉教授带领的团队正在与袁隆平院士课题组合作改良越南的海水倒灌农田,服务与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为南海驻岛军民提供耐盐蔬菜,为维护领海主权的国家战略服务。

  三亚学院:打造健康产业 推动旅游服务转型升级

  三亚作为国际知名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是养生度假的绝佳之地。怎样填补海南高端医疗健康产业领域的空白、怎样满足“养老”群体的功能性需求,三亚学院在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医健康旅游人才”上下功夫、做文章。

  “海南是旅游大省,还是国际旅游岛。三亚发展健康产业具有国内其他城市难以复制的地理气候环境等优势,间接推动地产业和旅游业的服务转型升级。”三亚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三亚中医药健康旅游协会会长陈小勇被聘为三亚学院时尚健康产业学院中医药健康旅游专业首席教授,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旅游产业新业态的诞生,我们一般会做市场研判,前瞻性地设置专业。开设休闲体育(抗体与抗衰老)、旅游管理(健康产业)这些专业方向,能紧贴行业用人需求,也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据介绍,三亚学院、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健康旅游分会、三亚中医健康旅游协会三方将共建中医药健康旅游科研教学基地,积极推动产教研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协同优势,共同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培训,开展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开发健康旅游体验项目。

  三亚学院时尚健康产业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合作共建将进一步强化校企沟通,促进产教融合,将推动未来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助力三亚、海南健康产业的持续蓬勃发展。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坚持“错位”发展 扛起人才兴海新担当

  2015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由琼州学院正式更名,成为我国第一所从综合类向专业性更名转型发展的高等院校。学校以海南、热带、海洋为关键词,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学校的转型升级,促进学校与地方经济社会更加对位发展、与其他海洋类高校“错位”发展,更加有力地扛起中国海南担当和学人的国家担当。

  据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院长曹瑜介绍,学校正在重点培育现有优势产业:优化提升海洋渔业,发展深水网箱养殖、优质水产种苗培育,建设人工渔场和海洋牧场,推动捕捞业由近海向外海转移,促进养殖、捕捞、加工、物流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通过渔业资源的调查,可以掌握海洋环境条件与渔业资源分布之间的规律以及渔场形成的机制和原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圈定渔业靶区,为捕捞单位提供渔情传递、安全生产以及后勤服务;结合海域资源优势,培育海水养殖特色品种,推动深海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打造一批标准化养殖基地、良种繁育基地。扶持发展与捕捞生产相配套的水产品收购、加工、冷链物流设备、设施。”在采访中,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李卫东向记者详细阐述了“智慧海洋”产业链的概念。

  记者了解到,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学科建设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依托区域资源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确定了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食品、海洋信息、海洋生态与环境、海洋人文历史、海洋旅游、海洋管理等7个重点建设的海洋学科方向。

  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琼”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通过对接产业发展,优化高等学校布局,发挥学科、科研和人才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环境、产业和体制三大特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转型道路。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