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湖南公费定向师范生:

为乡村培养“定制化”优秀教师

2017-05-08 来源:《人民政协报》收藏

  今年两会期间,本刊大篇幅版面关注乡村教师,引起业内热议。近几年,乡村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除改善硬件之外,更多人呼吁加强师资建设,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近日,记者跟随教育部中央媒体采访团走进湖南,走进乡村学校,实地探寻如何让乡村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更要教得好”。

  乡村教师,进得来更要留得下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着“年龄老化、结构失衡、素质不高、流失严重”等问题,湖南省溆浦县便是代表之一。据副县长莫百生介绍,县里55岁以上教师占农村教学点教师总数的70%。而由于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学点地处偏僻、条件艰苦,外地教师难以派进和留住,全县目前空编1000左右。

  “国家实行特岗计划,确实有很多老师来到乡村,但是很难留下。”湖南省教育厅教师处副处长王俊良告诉记者,省里几乎每年特岗计划的招聘任务都难以完成,最多只能招到计划的80%,有的县情况更差。有次,某县领导告诉王俊良,得知有特岗教师要来,县里立马派人开着最好的车去火车站接。到学校门口,刚要帮忙把行李搬下来,老师突然阻拦,说先去看看学校情况。“这还有啥不明白的,人家是要先考察一下环境,如果条件不好,立马掉头回火车站。”

  除了难招生、难留下,特岗计划所招教师质量不高也是难题之一。王俊良调研发现,特岗教师很多并非师范专业毕业,对教育的感情不深;实际能力差,常常是一两年内才能适应工作。

  为解决农村学校教师补充困难的问题,2006年,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各县根据实际情况上报招生计划,省厅统筹下达。招生对象主要面向农村,尤其是家庭贫困的初中、高中毕业生。报考学生经过笔试、面试等筛选进入指定师范基地学校免费学习。招生时,考生与培养学校、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培养协议,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学校定期服务,其任教岗位与编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确保招生培养与教师岗位需求有效衔接。

  “公费定向师范生毕业后回到家乡教学,环境熟悉且有亲朋好友相伴,情感上更容易留下来。”王俊良说,招生时优先选择家境贫寒的学生,这也是一种扶贫,而且意义更深广。他们毕业后回到家乡教书,打开学生视野,扩大教育扶贫的覆盖面。此外,公费定向师范生学费、住宿费、军训服装费、教材费均免缴,但毕业后需按照合约回家乡服务5年或8年,如若违约需要按照1.5倍赔偿。“我们不限制学生的选择,只有真心喜欢乡村教育才能教得好。而且,我们还能用补偿的钱培养更多适宜的教师,有何不可。”

  据悉,十余年来,湖南省已基本形成了省、市财政两级培养,四五六年三种学制,县来县去、县来乡去、乡来乡去、乡来点去四类计划的培养格局。截止到2016年7月,湖南省各级财政共安排专项培养经费7.76亿元,培养4.13万人,已毕业1.4万人,毕业生几乎都补充到农村学校任教,并成为主力军,违约率不到2%。据对2011-2014年毕业的3577名免费生的调查,已有3255人受到县级以上奖励,占91%;335人已成为所在学校校级或中层管理骨干。

  老师来了,孩子变了

  2014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公费定向毕业生张柳来到统溪河镇学校,担任初一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同年,老师眼中调皮捣乱、成绩不好的小阳(化名)由小学升入初中。

  担任班主任后的第一件事,张柳选择了家访。最远的一次,他步行了3个多小时,可男孩一句“我不想上学”让这个堂堂七尺男儿流下了眼泪。与男孩奶奶聊了很久,张柳才知道孩子父母在外打工并离异,男孩跟着老家的奶奶。张柳已经不记得为了劝男孩回到学校,自己说了什么,说了多久。他只记得,男孩后来成了班上一名优秀的体育生。

  小阳也是张柳家访的对象之一。小阳父亲回忆,儿子以前成绩差,是老师眼中的“落后分子”,他自己也对孩子不抱什么希望。张柳来家访时,父亲积极性不高,以为孩子又闯祸了。刚要训斥小阳,只听老师说:“小阳很聪明,我就是来了解了解情况”,父亲这才安下心来。几次家访后,张柳找到小阳“落后”的原因———小男孩爱玩,习惯不好,父母、老师没有给予足够的鼓励。针对此,张柳积极发现小阳的理科优势,有意识地鼓励、称赞。如今,小阳已经从倒数几名一跃成为班里的前三。“张老师讲课有意思,很多难解的知识点经他讲解变得好玩、通俗易懂。”谈及最爱的老师,小阳很腼腆,但语气里满是感激。

  同事兼学姐的雷微微比张柳早两年来到学校,今年是她合约期的最后一年。问及以后的打算,她嘴角微微上挑,“理所当然”地说道:“继续留下来教书呀。”

  谈及雷老师,小爱(化名)母亲的话多了起来。过去,小爱随父母在外地打工,成绩不好,还常常发脾气。去年9月,小爱回到老家,成为雷微微的学生。因为住宿,刚开学的几天里,母亲很担心,就怕老师找自己告状。几天过去了,一周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她并没有接到老师的告状电话,反而发现小爱变了。“回家后,会主动和我打招呼。有时,还会帮忙做些家务。我已经好久没有听到他说脏字,特别有礼貌。”问及对新老师的印象,小爱告诉母亲这样两件事:有次我把饭碗打翻了,雷老师不仅没有骂我,还想办法帮我弄吃的;还有次,我半夜醒了,发现雷老师在给大家盖被子。

  “老师特别负责,经常家访了解情况”、“我们家孩子现在变得多才多艺,性格开朗多了”、“因为这些老师,周围一些邻居让孩子从县里转学回来”……谈及两位定向师范生,家长们赞不绝口。

  这些“90后”老师的到来,还带动了学校氛围的变化。2014年,刚到桥江镇中学时,舒茂蓉被分到成绩最差的班,学生很调皮,打架斗殴、小偷小摸时常发生。“也许我不能过多地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但是,我希望在我的陪伴下,他们能成长为一个正直的人。”舒茂蓉抓住一切活动、比赛的机会,陪学生一起努力。此外,她还利用大学锻炼的美术功底,做了各种环境创设。慢慢地,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成绩也变好了,口中时常是“我们班如何如何”“不能这样做,会给班级抹黑”……看到舒茂蓉班级学生的变化,学校其他老师时常来“取经”,不再眼里只有“成绩”,逐渐增加文体活动。此外,老师们还经常在一起磨课,设计各种类似踏春、故事大赛等活动。

  “公费定向师范生几乎是全科发展,脑袋里有各种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他们的活跃、对孩子的耐心潜移默化影响着老教师。大家慢慢意识到,农村孩子同样有潜力,农村教育照样可以丰富多彩。”油洋乡中心小学校长严佳明看着走廊里玩耍的学生,笑着说道。

  有人教,还要教得好

  “近几年,乡村学校硬件已得到很大改善,提升软件成为燃眉之急。正因此,公费定向师范生计划除了解决进得来、留得下外,还应该保证教师教得好。”王俊良告诉记者,培养基地之所以选择师范院校便是考虑到教师质量。调研中,他发现,师范院校毕业生专业技能更扎实、职业认同感更强。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李茂平告诉记者,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生源质量不高、专业情意不牢、教学技能不强、学科知识不宽、就业机制不畅”等问题。针对此,学校不断探索,形成了“初中起点、六年一贯;综合培养、分向发展;三性融合、三位一体;实践导向、能力为先”的“一师模式”。

  与很多综合大学的教育专业不同,在湖南一师,所有学生必须要能说会道、能唱会跳、能写会画。“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加上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唱爱跳,生动的教学方式更受欢迎,也更有利于提升教育效果。”湖南一师教育科学学院院长蒋蓉表示,基于小学特点,音体美、“三笔字”、口语等是在校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定向师范生大多家境不好,羞涩、胆怯是其共有特点。这些技能的学习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我相信,毕业后,这些职业素质也能帮助其班上的留守儿童。”

  据了解,在一师,公费定向师范生有两种培养模式:高中招生,学制4年;初中招生,学制6年。“前者学科功底好,但思维较固化;后者,可塑性强,职业认同感及职业基本素质培养起来更容易。”蒋蓉说,学校更倾向于第二种培养模式。在招生数上也有所倾斜,两类比例1:3。此外,学校希望学生一专多能,除主修的一门学科外,还应辅修一门以上的其他学科。“这种模式也更适合乡村教育师资缺乏的现状。定向师范生到学校后,常常可以担任多门课程。”

  为了缩短毕业生入校后的适应期,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见习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18周。“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教育智慧。”蒋蓉说,除平时的小实习外,学校还安排学生到长沙市知名小学进行为期8周的实习,近距离学习优秀教师的带班智慧、教学技能。第11学期,学生还需到农村学校全期定岗实习,了解农村孩子的身心特点,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家庭环境特点。“实习中,学生被要求必须担任班主任且要教授多门课程。同时,还需要进行教育调研,写调查报告、教学反思,以培养反思、研究意识。”

  为了帮助学生成为优秀的农村教师,湖南一师为公费定向师范生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课程。如在心理学课程中加入对留守儿童心理特点的介绍。专门开发乡土文化与农村教育相关的教材,让学生学会开发、利用农村教育资源,如用稻草做美术手工、用树叶当乐器等。“我们希望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生态,教育贴近培养对象的生活,搭建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的桥梁,让教学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蒋蓉说道。

(责任编辑:任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