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江西弋阳:坚守本土做“有根”的教育

2017-06-29 来源:央广网收藏

  央广网北京6月29日消息(记者 方永磊 王子衿)“教育是功德,不是功劳”,央广网记者日前跟随教育部组织的“迎接十九大 教育看变化”中央媒体采访团走进江西省时,弋阳县教体局办公室副主任周东生这样告诉记者。在当前城“挤”乡“空”的教育状况下,弋阳县在推进义务教育综合改革和城乡教育均衡一体化改革发展上闯出了自己的一条新路。

  明代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载江西“地产窄而生齿繁,人无积聚,质勤苦而多贫,多设智巧,挟技艺以经营四方,至老死不归……”及至现代,经济相对欠发达的江西省弋阳县仍有相当多的人选择外出谋生,学生或选择随父母进城就读,或为追求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涌向城市学校,农村生源不断萎缩。这样的情况并非弋阳独有,事实上,城乡教育资源无序流动导致农村学校人去楼空、城市学校人满为患的现象成了困扰当前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重要因素。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弋阳县却实现了乡村学生回流明显,城区学校全面“瘦身”,义务教育学校巩固率也全面攀升。据介绍,近三年来,弋阳县乡村学校回流中小学生2790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了98.24%。

  沟通:不让一个孩子遗忘在角落

  “我的世界,因为有你才会美,我的天空,因为有你不会黑。给我快乐,为我伤心流眼泪,给我宽容,让我能展翅高飞……”用仍带稚嫩的声音为央广网记者唱出这首《最美的太阳》的是弋阳县曹溪中学六年级学生王煜(化名),开朗、阳光是同学对他的评价,如果不是听班主任徐海兴老师提及,没有人会想到王煜曾经是个因为脚部略有缺陷而感到自卑的学生。

  因为身体和成绩等原因略显内向的王煜在2016年元旦晚会上表演了一首《哥只是个传说》,尽管歌声不尽完美,但依然获得了校长、老师和同学的称赞,王煜自己也找回了自信,还参加了学校音乐社团,并担任了学校自行车摆放管理员一职,每天上午五点十分左右就会主动早早开始车棚管理的工作。

  在采访时,徐海兴告诉记者:“教育是育人工程,也是良心工程,我们希望能够挖掘到每个孩子身上闪光的地方,鼓励他们,让他们能够爱上学校”,王煜也自信地表示去年元旦晚会没得奖比较遗憾,今年一定要拿到奖项。

  据介绍,为了发掘学生潜能,曹溪中学还专门设立了“校园吉尼斯”,凡被认定为“校园吉尼斯”记录者的学生都会被刻入“吉尼斯墙”,让在学习上找不到自信的学生同样可以大显身手。在曹溪中学,央广网记者还注意到,和大部分学校班级之星是一位同学不同,曹溪中学班级牌上所有校园之星、学习之星、纪律之星等都是两个人,这也契合了该校“寻找伙伴、发现自我”的办学理念。

  “沟通才会使人心灵上的距离拉近,一旦打开他的心,学生就会愿意听老师的话,爱上学校和学习”,这是曹溪中学工作人员介绍该校情况时反复提及的话,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弋阳县乡村小学近年来辍学率大幅度降低,乡村学校回流明显,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学校,家长也更加了解、支持和乐于参与教育工作。

  被评为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局长”的弋阳县教体局局长方华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校与校之间的差异是中国客观存在的显示,如何能够让中国城乡老百姓都能在就近入学的同时享受到应得的教育资源,实现老百姓教育的选择公平,是教育工作需要考虑的一大重点。”

  社团:家长当起本土文化“传承人”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弋阳县学校纷纷开设了各种社团。记者在曹溪中学看到,学校因地制宜开设了清明果社团,教授学生清明果这一当地特色食品的制作方法,葛溪中学也开设了龙舟、龙灯、腰鼓等极富当地文化色彩的社团。

  据葛溪中学校长路光生介绍,葛溪中学因地处弋阳县葛溪乡而得名,而葛溪乡坐落于有弋阳母亲河之称的葛河旁,沿河每个村落都有龙舟,当地至今仍然保持着每年端午节和五月十三划龙舟的传统。此外,葛溪当地还会在丰收之后举行大团圆庆典,通过舞龙灯、敲腰鼓等的方式庆祝丰收。

  据悉,葛溪中学充分调动当地家长资源,在进行前期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后选择有特长的家长走进校园为学生们传授相关技能,变成“不要工资的老师”和本土文化“传承人”,并进一步将传统文化社团设置成学校的德育课程。

  “我们学校的龙舟是本地村民捐赠的,授课工作也是家长自愿参与的,这样一方面让家长有了展示自己特长的平台,另一方面也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路光生告诉央广网记者,“我们希望能够通过社团活动挖掘和传承本土文化,做真正‘有根’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真正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在葛溪中学教学楼里,记者还注意到,几幅由学生社团完成的以弋阳当地风土人情为内容的十字绣被精心装裱后悬挂在走廊两旁。事实上,注重挖掘乡土资源,传承乡村民俗民风的并非只有葛溪中学。

  据介绍,近年来弋阳县涌现出了一批如漆工小学《漆工笔谈》、葛溪中学《葛河文化》、圭峰中学《走进龟峰》、曹溪横桥小学《农耕文化》、南岩遇春小学和港口上坊小学《石绘》等的本土品牌课程,把乡村学校办成了民俗民风的传承地和桥头堡。

  据路光生透露,接下来,学校还将准备在十字绣社团开展“百村图”活动,将葛溪近百个自然村全部用十字绣展现出来并悬挂在学校,让学生能够在培养细心和耐心的同时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更加了解自己的“根”。

(责任编辑:刘潇翰(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