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陕西高校:乘“一带一路”之风 打开与沿线国家的古往今来

2017-06-22 来源:央广网收藏

  央广网北京6月22日消息(记者 王启慧)两千多年前张骞从古长安出发一路向西,打开了古老中国与西方的连接通道。21世纪的今天,穿过时光隧道,今人传承古人的历史符号,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驼铃摇响。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高校作为文化传播和培养人才的高地,主动深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教育合作、发展方式,为高等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实现更深层开放办学发展。

  扎根西部 共盟发展 打造“丝绸之路学术带”

  以“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为己任的西安交通大学在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成立了“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联盟将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在校际交流、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沟通、政策研究、医疗服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增进青少年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据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介绍,联盟已有35个国家和地区的135所高校参与,形成了跨世界5大洲的高等教育合作平台。

  目前,西安交通大学以大学精神构建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在校际交流、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建立子联盟,培养精英人才;与外交部、商务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为相关决策提供支持。接下来,联盟将沿着“一带一路”共同打造“丝绸之路学术带”,为人类文明的共融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开放合作贡献力量。

  “歪果仁”做文化输入者和输出者 促进文化双向交流

  在交流中,打开中西方青年对彼此的认知,从来促进友好往来。来自土耳其的留学生白振国,就读于西北大学广告学专业。因为想让土耳其人看到中国西部真正的样子,他一个人坐了200多小时的火车去中西部的7个省份旅行,并整理出版了《51天中国行》一书。未来,白振国将在西北大学念戏剧影视学的研究生,他说:“我准备开一个视频公司,让土耳其导演和中国导演共同拍摄影视作品,用影视方式让两国人民更加了解彼此,使两国关系更加强大。”言语中,白振国不吝对中国的喜爱,他说:“中国是个友好的国家,‘一带一路’是一个让参与进来的国家都能够受益的好事情,这一定能够实现。”

  白振国的表哥白宇新也同样在西北大学读书,而他正在将贾平凹先生的《秦腔》一书翻译成土耳其语,希望促成两国的文化交流。同时,白宇新在西安外国语大学担任土耳其语老师,这样的双重身份正是他作为文化输入者和输出者的具体体现。

  西北大学是全国最早为中亚各国培养留学生的院校之一,2008年以来,每年来自中亚各国的留学生平均在300人左右。2014年,西北大学成立了中亚学院,面向中亚招收留学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培养复合型、技术性人才,开设中亚文明史、国际贸易、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七个专业。实际上,西北大学在丝绸之路研究上已有80年的历史,形成了一批重大成果,开展“一带一路”智库建设,成立中亚学院后启动实施了“千人培训计划”,直接服务了“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亚国家赢得广泛赞誉。

  在西安外国语大学波斯语的课堂上,伊朗籍老师佳乐正在给学生上课。“在我们国家很多人都去西方,没有人去东方,所以我必须去。”这是佳乐坚定要来中国的原因,如今,他在西安扎根,妻子儿女都在中国生活。他潜心研究中国文化,几乎走遍了中国所有省市。他将伊朗文化带给中国学生,同时在伊朗也发表学术论文,让伊朗人了解中国的真实面貌。

  西安外国语大学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的普通高校,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国内教学实践平台,创建了中亚学院,主要面向中亚五国,开展留学生教育,以“外语+专业”、“专业+外语”的培养模式,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利用高校特色优势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

  西安外国语大学利用自身优势,开展语言服务,打造“一带一路”多语种语言服务平台,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聚集全球翻译资源和业务,建成“西安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筹建陕西省“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及大数据平台,面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用户,提供便捷而高效的多语种语言服务和多语种大数据分析服务。记者在学生“技术写作与编辑”的课堂上,观看了该平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丝路沿线12个国家59所大学,在陕西杨凌共同发起组建了“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学校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先后4批次组织相关专家赴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进行实地考察,与4国有关政府、高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正筹建中国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并在此基础上设立非洲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等国别研究中心,计划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国际联合实验室、技术专业平台,示范推广我国优势作物新品种和农产品加工标准。

  西北政法大学集中优势学科,组建“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作为国家决策咨询机构、高水平法律研究机构以及高端特色法律智库,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一带一路”图书资料信息中心,以及“一带一路”法律信息网。目前,该智库目前已向国家外交部、教育部提供“一带一路”法律咨询意见,参与“一带一路”重大法律文件起草工作和相关国际公约谈判,是西北地区开展“一带一路”法律合作交流中,最大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对外合作基地。

  从人才培养到智库建设,从语言服务到农业发展,陕西各高校正利用大学资源、文化、技术优势为“一带一路”作出更多的建设贡献。

  而在这片土地,2000年前的伟大精神正得到传承。“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大漠中的驼铃声从过去响到现在,清脆动听。循着丝绸之路的思想精神,“一带一路”的建设必将取得时代性的发展成就。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