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电子游戏:为何与何为

2017-05-23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收藏

南京师范大学 黄 进

  不管你察觉还是没有察觉,“游戏”这个词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了。如果有人对你说:“我家孩子啊,太爱玩游戏了!”这里的游戏,八成指的是电子游戏,而不再是我们小时候说的家家酒、搭积木、跳房子之类的活动。当下社会中的“游戏”,从语用的角度而言,仿佛成为了电子游戏的特指,不再是一个囊括了从古到今五花八门的游戏活动的概念。

  电子游戏泛指一切以电子平台为中介的游戏活动,包括了游戏机、电脑游戏、手机游戏等等,是一种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类型。虽然假想、竞争等核心乐趣仍然存在,但是电子技术对人的经验却有着很强的塑造作用,它确确实实地改变了儿童游戏的方式。儿童不需要移步出门,就可以进入热烈的游戏现场;不需要身体接触,就可以想象各种情境;不需要行为互动,就可以构建虚拟关系。从简单到复杂,电子游戏几乎针对一切群体在开发技术所能达成的娱乐目标,将人的注意力和心思完全聚焦于一个与现实区隔的世界里。

  极富吸引力的情节、控制与反控制之间的张力、亦真亦幻的形象,牢牢抓住了成人和孩子们的心。这传统社会里没有的游戏形式,最集中地反映了现代社会中技术的魔力。它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从游戏的情节与角色,到市场开拓出来的相关产品,到传媒去对之进行传递和演绎,到成为人群之间的话题和共识,已经超越了游戏活动本身,而成为了具有社会意义的现象。我们会看到,哪怕幼儿园的孩子们,聚集在一起谈论、演绎电子游戏中的情节和形象,争执《植物大战僵尸》中那种武器最神奇,比赛自己在《水果武士》中的积分,以及假扮一些我们成人都不熟悉的游戏角色,都是非常常见的。

  由于市场的强大驱力,游戏设计如何体察、调动和维持人的兴趣需要,成为了一门专业,它对孩子的研究甚至比我们做教育研究的还要细致入微。当然它的目的是为了将孩子吸引在游戏机、电脑和手机旁边,而不是去关怀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幸福。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更为谨慎地对待电子游戏,既不要将之作为洪水猛兽一味禁止,也不要将之作为高科技产品一味崇尚。

  在人的生命早期,感官向外界彻底打开,渴望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探究去认识世界。而在试听觉方面设置了极富刺激性形象的电子游戏是非常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的。孩子长时间呆着电子游戏设备旁边,眼睛盯着屏幕,手操作着键盘,精神一直处于高度集中,维持着兴奋状态,随之而来的是精神的疲劳、身体缺乏运动所带来的迟滞,同时也丧失了获得更有益的经验的机会。一个游戏设计得再有趣再开放,它也不过是设计者掌控之下的世界,孩子在游戏中再自由,也不过是居住在别人的思想之中,与真实的社会、自然的气象万千,仍然是难以相比的。

  然而一味禁止却不是什么好办法。“人家都玩,凭什么我不能玩?”“我不玩,人家都不和我做朋友了!”面对孩子这样的反应,我们常常觉得为难。我的一个学生做关于幼儿周末生活的田野调查,发现孩子们周末很忙碌,一个接一个的兴趣班或者培训课。仅有在家里的一点空闲时间里,却又迷恋手机游戏。妈妈很苦恼地说:“他逮着一点机会就去找手机,拿着手机就放不下来,总要我喊,总要我骂。”可学生却发现,当孩子的爷爷奶奶周末来看他的时候,他似乎根本就忘记了手机的存在,他们在一起玩扑克、猜谜、讲无厘头的笑话,乐得停不下来。孩子说:“我就喜欢我爷爷奶奶来家,那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可见,玩手机带来的快乐,与和爷爷奶奶一起游戏的快乐相比,是不足为道的。那么平时他玩手机的时候,爸爸妈妈在做什么呢?他们总是在告诉他:“你要多看看书”、“有空去听听故事”、“自己一边去玩玩“、”你看你尽玩手机,眼睛会瞎掉的“……

  这样的案例使我们不得不意识到,孩子的生活和成人的生活是一个整体,他们之间会呈现出一种生态。当孩子的生活里充满了各种他们寻找不到意义感的活动,到电子游戏中找到刺激和满足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情。究其根本,人是情感的动物,情感是人最重要的需求,我们要使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意义感,就要以情感为基础,和孩子一起构建美好的生活啊。当孩子们有爸爸妈妈和小伙伴一起,去探索自然的神奇,去体验阅读的快乐,去寻找文化的厚重;当我们在一起,相互被需要、被尊重、被倾听,那种满足和幸福,是不会被物质所左右的。区区一些技术产品,又何足为敌呢?

(责任编辑:李娜)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