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华中科技大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

——整合资源精准造血构筑“三个三”健康扶贫体系

2017-10-12 来源:规划司收藏

  积极响应中央扶贫工作部署,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华中科技大学深入开展对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的定点扶贫工作。针对当地医疗资源匮乏、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普遍的状况,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资源整合,精准施策,着力造血,系统设计了标本兼治、防治并举的“三个三”模式:组织公共卫生学院、协和医院、社区医院三家单位参与,着力“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健康管理”三个方面,构建“区、乡、村”三级联动的健康保障服务体系。目前,系列健康扶贫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肯定。

  一、顶层设计传递爱心,资源整合凸显优势

  (一)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健康扶贫助力精准脱贫

  当前,扶贫攻坚战已进入关键期。据国家扶贫办2016年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现有7000多万贫困农民中,因病致贫的占42%,远超其他因素。“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民族复兴、增进人民福祉的高度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于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具有重要意义。

  临沧市临翔区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长期以来集边、山、少、穷为一体,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截止2015年底,该区仍有农村贫困人口25098人,其中因病致贫人口3047人。

  经华中科技大学领导多次深入实地调研,与当地领导商谈扶贫工作,最终确立了对当地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二)整合优质资源发挥联动效应,构建“三个三”健康扶贫体系

  我国当前的健康扶贫工作,大多陷于“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一怪圈:医疗队一来,水平就上来,医疗队一走,水平立刻恢复到“解放前”。如何才能真正将对基层的医疗帮扶落到实处,发挥长远作用?华中科技大学站在主动服务“四个全面”目标、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高度,谋划此次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及可持续性。在深入学习2016年国家《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后,学校结合临翔区请求,做出总体部署和顶层设计:在“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重点,建立全民健康保障体系”的大健康观引导下,从疾病防控与预测预警、卫生资源配置与使用、健康管理等方面入手,帮助临翔区推进疾病防控、医学人才培养、基层公共卫生水平及居民健康保健能力等,筑牢健康扶贫三级体系。

  为此,华中科技大学充分围绕构筑三级健康体系的需求,整合并调用自身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校医院,通过这三家单位分别发挥自身在公共卫生疾病预防、重症诊治、健康保健等三方面的优势,针对临翔当地的区级医疗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三级单位,提供疾病预防、疾病诊治、健康保障三方面的帮扶,通过三级联动,在当地构建“三个三”健康扶贫模式:

  公共卫生学院,从疾病防控与宏观预测预警上,对当地区级医疗中心给帮扶;协和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从人才培养、疑难重症救治上,对当地市区级医院开展对口帮扶;校医院,从基层卫生所服务能力的提升、百姓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上,对当地村卫生所给予帮助;通过发挥1+1+1〉3的合力作用,对临翔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开出“药方”,并在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紧密结合的基础上,采取全方位有效措施,从而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明显提升基层卫生人员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努力为临翔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服务,真正让贫困群众做到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镇卫生院、大病不出县。

  (三)强化组织领导统筹人员配备,全方位大力度保障扶贫工作

  为保障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党委书记路钢、校长丁烈云担任;设立扶贫专项经费;选派能力强、素质高的干部挂职扶贫工作一线;整合并调用最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及人才,投入到此次精准扶贫行动。

  华中科技大学公卫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在全国排名第一。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系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医院,国内知名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甲综合性医院,国内一流的区域医疗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医院也是武汉市一流的社区医院。这三家单位作为此次扶贫体系“三个三”之一,均派出了最优质的、国内一流的专家团队,参与此次扶贫行动。

  其中,最让人感动的是,“2015年消除贫困奖”得主、因在健康扶贫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而受到习近平主席亲自接见的、协和医院原副院长、麻醉科主任、年过六旬的姚尚龙教授,在身体经受过三次大手术后,仍然心系医疗扶贫事业,主动要求参与对临翔区的帮扶工作,并充分发挥他在学界、业界的影响力,调动全国医疗资源,如吴阶平基金会等,对临翔区进行医疗扶持。目前,他已先后多次前往临翔实地指导扶贫工作,捐资授课,为当地提供最大限度的帮扶。

  二、筑牢三级健康体系,防治结合全面造血

  (一)未治病先防病,聚焦帮扶精准

  1.摸排大数据,锁定因病致贫元凶

  为切实达到医疗卫生帮扶工作的精准化,2016年11月12至15日,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校医院派遣专家团,赴临翔区开展了为期四天的调研,重点调研“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状况。

  专家团实地考察了临翔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美乡卫生院及勐准村医疗点等,了解当地疾病谱最终梳理出了临翔区“因病致病、因病返贫”数据库,并找到了导致当地“因病致病、因病返贫”的元凶——排在前5位的因病致贫重特大疾病分别为:恶性肿瘤、 终末期肾病、脑梗塞、精神病、艾滋病。

  在确定疾病谱和主要因病致贫人群的基础上,帮扶工作就能够在“三定三精准”的原则下精准开展——定基数,确保帮扶对象精准;定疾病,确保救治机构精准;定方案,确保治疗措施精准,从而有效解决因病致贫群众看病治病难题,努力让脱贫攻坚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

  2.遍访多机构,探询当地帮扶需求

  调研过程中,专家团还着重向当地政府和医疗机构了解当前基层卫生服务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精准施策,按需扶贫。

  (1)临翔区基层医疗工作主要困难:基础设施滞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较弱;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综合素质不高;村医任务重,承担医疗指导和家庭健康档案工作;居民对村医的信任度与依从性不足,其卫生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2)临翔区基层医疗帮扶需求:培养基层医疗专业师资骨干人才,为持续扩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队伍做储备,提升区级\县级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借助远程信息化网络平台,区内多家卫生服务机构与扶贫方实现医疗资源共享;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村医卫生服务能力;规范公共卫生服务流程。

  3.建立工作站,提高本土疾病监测水平

  在调研数据的科学支撑下,在以预防为主的“大健康”建设观指引下,华中科技大学决定,拟在当地成立专家工作室(站),指导当地提高疾病防控专业队伍业务能力,提升当地疾病检测和预防的水平。

  目前,公共卫生学院聂绍发教授已带领他的专业团队,在临翔区建立“慢性病症状监控与疾病预警”首个专家工作站,并帮助指导临翔区疾控中心5位工作人员(何花、王新梅、施正仙、李学兰、罗忠芳)完成论文4篇,协助申报市级科研成果1项。这将为后续在当地实现疾病防控与建立预测预警机制打下基础。

  调研期间,专家团克服水土不服带来的身体不适,每天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实地调研工作中去,收集资料,听取当地医疗发展需求,甚至与当地领导商讨扶贫方案至深夜,仍不觉困倦。专家团敬业的工作精神受到了当地工作人员的高度赞赏。

  (二)提高诊疗水平,致力基层造血

  医疗扶贫,不仅是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作为参与此次帮扶工作的主要单位之一,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充分发挥自身品牌、人才和技术优势,在技术援助、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扶植等多方面,对临翔区进行智力、技术帮扶,通过全方位“造血”,将先进的医疗技术留在当地,全方位“造血”,力争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专家团队,造福当地百姓。

  1.签署帮扶协议,制定帮扶规划

  医院成立对口支援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扶贫工作,制定帮扶工作规划方案,并从干部选派、学科建设、人员培养等工作的开展方面做出总体部署。

  为了保证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满足当地所需,医院领导多次深入云南,就扶贫规划、远程平台等工作开展调研,并在此基础上,于2016年1月7日与临翔区人民医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帮扶框架协议约定:将用五年时间,从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合作等多个领域,对临翔区人民医院进行全方位帮扶,使该院在服务能力建设、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力争达到三级乙等医院水平。

  2.致力人才培养,提升基层水平

  开展"专家医疗周"帮扶活动。2016年5月17日至21日,姚尚龙教授带领16名专家赴临沧开展“大型专家医疗周”活动,通过“专家查房、专题讲座、手术带教、门诊指导”等方式,发挥传帮带作用,提高当地医疗水平。目前,医院已先后派4批30多名专家,现场示教手术12台,并且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还充分调用社会资源,向临翔捐赠价值130万元的医疗设备和医学书籍,同步改善当地医疗条件。

  医疗周期间,专家们不辞辛劳,辗转两个航班,花费七个小时赶到扶贫地,还未来得及休息,就马不停蹄投入工作。儿科孟浦教授进行了教学查房,查看了疑难杂症患者,指导当地制定治疗方案;风湿科主任沈凌讯教授,为当地患者紧急协调急需的生物制剂,免除了患者的奔波之苦;肿瘤科张涛教授在授课、教学查房及义诊的基础上,对当地提出帮扶建议,约定每年接受4-5名专业人员来我院肿瘤中心进修学习;胃肠外科蔡教授开展了5台腹腔镜手术,并协助当地完成一项科研成果的总结和提炼,顺利通过鉴定;心内科魏宇淼教授对10余例疑难患者进行了重点查房,并针对当地心内科医生的实际困难和迫切需求,围绕重度心衰诊治、心肌梗死救治、急性肺栓塞诊治、冠心病心电图分析以及如何防范医疗不良事件,系统开展了五场专题讲座;眼科曹阳副教授开展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专题讲座,接诊患者60余人。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他派人将眼科手术设备及临床诊断试剂,从武汉护送至临沧,连夜调试机器,成功完成了四台白内障手术。术后第一天,患者视力恢复至0.5……

  在拉祜族少数民族村寨, 心内科魏宇淼教授为年迈的婆婆问诊、量血压、诊治病情。专家团队临走时,拉祜族婆婆紧紧握着专家的手,依依不舍。

  实施医护人员“培训计划”。不仅仅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为了真正达到在当地“造血”的目的,协和医院邀请翔区人民医院12批40名医护人员,免费来院进行为期三个月到半年的全方位业务学习,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学习新技术新业务,提高基层医护人员业务素质。

  制定医疗管理“百人计划”。医疗机构的管理能力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疗水平。为此,协和医院在接下来的 5年内,还将接收临翔区人民医院派送的100余名骨干来院学习;华中科技大学也将接受当地6名教师和44名科级干部来校培训,通过系列专题学习和带教,提升当地医疗管理水平。

  3.开展远程医疗,加强医疗协助

  基于当地需求,经过多方努力,2016年11月上旬,临沧市第二人民医院与协和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终于正式开通。利用已建好的远程平台,目前,协和医院可实现对该区卫生工作帮扶的常态化。

  除了开展远程会诊、手术指导,指导临翔区医院开展急危重症救治外,协和医院还将定期组织专家进行远程视频授课,分不同的课题在线培训,确保持续提升该区卫生水平。截止2016年底,系统已免费培训当地专业技术人员13名。在此基础上,协和医院还与临沧当地建立了快捷转诊通道,使临沧百姓能够便捷享受三级医院专家的高端医学服务。

  通过近一年的帮扶工作,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有信心,依托自身在医疗、科研、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帮扶全面提升临翔区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和医务人员综合素质、打造至少2个市级以上重点专科,并且有望在五年内,力争使当地区医院达到三级乙等医院水平,大幅提升当地疾病诊治水平。

  (三)倡导健康管理,构建长效机制

  基于长效考量,健康管理是阻断因病致贫的长效机制。通过健康管理及相关服务,改善贫困人群的健康状况,降低疾病发生概率或严重程度,从而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几率,最终实现健康脱贫。为此,基层医院发展健康管理,才是预防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根本之道。自2016年以来,华中科技大学医院通过建立医疗扶贫点、开设村医课堂、上门卫生指导等方式,提升基层卫生人员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高贫困群众健康管理水平。

  1.送医入户赢民心 ,精准扶贫现真情

  自2017年5月5日起,由华中科技大学医院选派的医、护、药、技五名卫生技术专家组建的医疗扶贫组,赶赴勐准村,开展为期两周的基层医疗帮扶工作。驻村期间,扶贫组对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医工作室进行专业指导与人员培训,开展全科医学、药品管理和预防接种等专题健康管理讲座;在村卫生室坐诊,通过询问诊断,不少疑难病情有了明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实地走访村民,结合村民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家庭医生签约和慢性病检测。

  在扶贫点,专家们不仅用他们高超的医术为当地人民解决问题,还不时向他们传递浓浓的关怀和爱心,帮助他们树立健康脱贫的信心。一位患有癔症的八九岁的小姑娘,在初次见到来访的专家团队时,面对种种关怀和询问都不愿开口说话。专家团队的徐老师随手解下自己身上的丝巾,亲手帮她系上。小女孩慢慢放下戒心,敞开心扉,在徐老师送给她的笔记本上一笔一划的写下学校的地址和名字。徐老师留下了自己的地址,并且告诉她需要帮助随时可以或者打电话给她,小女孩点头应允依依不舍。回武汉前,徐老师给孩子留了一封信交给支书代为转交。徐老师说,从此,又多了一个牵挂的人儿。 

  2017年 5月11日,学校在临翔区建立首个医疗扶贫点——勐准村医疗扶贫点正式挂牌。

  截至目前,扶贫组共走访村民17户26人,坐诊14人次,组织3次义诊,接诊128人次,为65岁以上老人体检188人,捐助价值15760元医疗救助物资。在博尚镇卫生院开展业务交流,进行带教查房和病案讨论,为住院病人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2.定制村医口袋书,指导基层规范用药

  针对勐准村慢性病人较多,用药不规范时有发生的情况,驻村扶贫点专门对该村的村医开展了规范用药和治疗的培训。

  结合当地的疾病谱,校医院还耗时半年编写了一本《村医用药口袋书》,并印刷100本发放至各医疗点。该书结合临沧基层医疗实际情况,专为临翔区乡村医生量身定制,受到当地村医的热烈欢迎,目前已成为村医们人手一册必备的工具书。

  3.巧搭互联网平台,提供实时在线指导

  与此同时,为了让帮扶工作能够更加便捷有效,扎实而长远地开展下去,驻村扶贫点还自发组建了与基层医护药人员交流的微信平台。在微信群中,集合了我校医技护药专业人员,随时可在线为当地解答疑问。而由我校自主研发的药学服务手机APP,能够实时查看各类最新的药学服务资讯,也受到了当地各基层卫生服务站医护药人员的喜爱和点赞。 

  通过以上举措,华中科技大学在提升基层卫生人员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同时,可谓打通了医疗扶贫“最后一公里”瓶颈,倡导居民提高日常健康保障水平,从而从根本上、长效上改善贫困人群的健康状况,降低疾病发生概率或严重程度,从而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几率,最终实现健康脱贫。

  通过多方参与上下联动,筑牢三级健康保障体系,华中科技大学在临翔区构建的“三个三”健康扶贫体系目前已初见成效。为使后续帮贫工作更有实效,华中科技大学将再接再厉,发挥自身优势,推广扶贫工作经验,实施长效帮扶计划:目前,已签约对当地医技人员、管理人员、骨干人员进行轮训计划;加强学科建设,2017-2020年每年重点攻关4-6个专业;开展短期带教手术、学术讲座、专家门诊等活动;全面加强区医院能力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制订5年规划;针对区三级医院开展标准完成分析报告,制订建设规划;对因病致贫家庭建立健康档案,探索长效帮扶措施,助力精准脱贫。

  多少次送别专家团时依依不舍的深情挥手,多少回深夜里猛然想起专家团即将到来时的暖心欢喜,多少场围得水泄不通不愿散场的名医义诊,这其中饱含的又是多少医疗专家对基层百姓多么浓浓的关爱,铭记的是他们数不清的印在山山岭岭村村岗岗的真情足迹。心手相牵,真情帮扶,华中科技大学定当不忘初心,不负期待!

(责任编辑:张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