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创新机制增活力 统筹发展促均衡

2018-01-04 来源:基教司收藏

河北省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率先在全国颁布实施了《石家庄市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用地方立法来保障教育资源配臵;率先在全国开展山区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率先在全省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全市跨入优质教育发展新阶段。石家庄市辖22个县(市)区,人口近1100万,现有小学1300多所,教学点1200多个,初中近270所,义务教育在校生近107万,专任教师近6.5万。在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优化山区学校布局。在乡镇政府驻地或较大中心村新改扩建标准化寄宿制小学,在县城或周边新建寄宿制初中,集中转移安臵山区学生就读,同时保留必要的教学点,保障难以转移的低学段儿童就近在教学点就读。完善学生资助体系。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对山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资助,累计安排市级生活补助和交通补助突破1亿元,惠及学生达10.5万。健全升学保障机制。畅通小升初、中考、高考三条升学通道,确保山区学生升学有路、就业有门。2011年以来,近9200名山区初中毕业生全部接受高中阶段教育;2017年,将近1300名山区学生高考升学率100%,本科上线突破1000人。深入开展精准帮扶。市区优质学校与山区学校“一对一”结对,开展全方位帮扶。工程实施以来,累计投入资金8.18亿元,新改扩建学校82所,转移安臵山区学生6.78万名,引导1.5万名家长创业致富,直接惠及贫困人口21.6万人,实现了山区教育跨越式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双赢”,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形成了教育扶贫的“石家庄模式”。

  二、扩容增量,保障教育资源供给

  地方立法,构建保障教育资源供给长效机制。2015年颁布实施了《石家庄市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科学合理确定各类教育设施布局,用立法来均衡教育资源,引领教育优质发展。《条例》实施以来,全市新增教育用地6100多亩,主城区移交初中、小学23所,新增学位2.7万个。增容挖潜,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新改扩建中学13所、小学196所,新增学位近12000个,累计投入“全面改薄”项目资金20.8亿元,改、扩建学校885所。

  三、双轮驱动,扩充优质资源规模

  实施学区管理制改革。在主城区组建试点学区33个,参与学校94所。通过建立校长联谊沟通、教师交流互派、捆绑考核等制度,逐步实现学区内“九个统一”。一批薄弱学校生源逐渐回流,达2000余人。开展名校集团化办学。通过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组建教育集团的形式,共组建兼并重组,协作型、混合型、引进式合作、特色联盟等类型教育集团54个,参与学校176所。

  四、补培并重,促进师资均衡配置

  实行教师轮岗制度。积极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薄弱学校流动,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臵,2016年全市校长教师交流近2300人。拓宽农村教师补充渠道。落实特岗教师待遇,安臵周转房,承担交通、体检费用,为87名特岗教师解决婚姻问题。2017年,我市市级特岗教师计划荣获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特岗类优秀案例第一名。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6年,对扎根乡村并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乡村教师给予每人5000元奖励。实施“百千万”名师培养工程。近年来,年均投入培训经费超过1000万元,年培训校长教师6万余人次。

  五、惠民工程,提升学生幸福指数

  保障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与本市户籍子女同等待遇,零门槛、无差别入学。按照“公办小学全覆盖、申请学生全纳入”原则,投入2000多万元,在主城区210所公办小学全面推行小学生课后免费托管服务,共计惠及学生家长12万人,占在校生人数的41%,累计受益学生达30万人次,有效解决了小学生“三点半难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成为我市“幸福城市”一张靓丽名片,省内省外多地教育部门到我市学习借鉴经验,中央电视台等多个媒体给予广泛关注。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和“留守儿童之家”,发动教职工与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帮扶。

  石家庄市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先进地区仍有差距,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地区好的经验和作法,以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为契机,把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工作抓深入、抓具体,抓出更大成效,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