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认认真真教书 踏踏实实做人

——记黄淮学院土木工程教学团队

2018-02-08 来源:教师司收藏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是对我们所从事职业的价值与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剖析,更是我们教师职业道德的高度概括。教学是教师的天职,是需要我们倾注大量心血的终身事业。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困难、感到困惑,会有挫折感、失落感,也会得到巨大的快乐和满足。大学教师绝对不是单纯的教书匠,不仅是给学生传输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黄淮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承担了这份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一、垂范为人师表,引领学生成长

  “师爱”即“师魂”,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在日常教学中,团队老师时时处处注意观察学生,力争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能够以最大的限度理解他们;善待学生,从不吝啬关爱的眼神和信任的鼓励;严格要求学生,当他们犯错误时绝不姑息。对学生,团队倾注了全部热情,和学生平等相处,以诚相待,积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上课时,只要发现学生情绪异常,总会及时跟他们沟通,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困惑时,无论多忙,都会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给他们以安慰和引导。他们深知坐在教室里的每一张面孔背后都有一对默默操劳的父母,作为教师,承载着学生家长的殷殷期盼。团队一直在履行“垂范为人师表,铸就平凡师魂”的人生信条。团队成员曾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党员、驻马店市优秀教师、黄淮学院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

  二、教学效果突出,专业水平精湛

  团队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理念先进,能够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中。重视教育教学研究,在教育思想、内容、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从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育人才。

  团队负责人陈秀云教授,一直承担土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显著。她要求团队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认真把好每一关。以知识传授为根本,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提高教学水平,传授学生更多更新的知识,团队非常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工作技能的提高,他们注重外出学习,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在教学中,根据专业与课程的特点,运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团队曾连续五个学年度教学考核优秀,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一项、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三项、黄淮学院教学大奖赛特等奖十二项,并多次荣获黄淮学院教学优秀技能奖。

  作为教师,做好工作不仅要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离不开感情和爱心的投入。团队老师喜欢在课下与学生交流,搜集学生的意见倾听学生的心声,征求学生对自己教学方面的建议和要求,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耐心解答、正确教育和引导,鼓励学生珍惜求学时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阅读优秀书刊,这些都为学生成长成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潜心科学研究,推广科研成果

  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团队还注重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及工程应用。努力钻研,力求创新。团队负责人陈秀云教授在认真完成日常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同时,带领团队从未放松过科学研究。她惜时如金,克服困难,积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努力提高团队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及时总结经验,认真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

  几年来,这些成果大都源于在实际工作中的思考,他们把这些成果适时地运用在教学等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时,团队还成功申报河南省第八批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河南省第九批重点学科—结构工程、河南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高校道桥安全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桥梁隧道无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驻马店市生态建筑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驻马店市建筑文化遗产与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单位等教学与科研平台。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筑与土木领域关注热点和难点开展科技攻关,形成以工程结构检测及安全评价、工程抗震及加固新技术、工程建造新技术、工程管理信息化为特色的研究方向,引领地方建筑科技发展。五年来,团队主要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主持及参与研究省部级课题30余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中国建设部华夏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南省建设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编写国家规划教材《建筑施工图设计》等18部,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EI源刊14篇,CSSCI源刊6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学术成果丰硕,团队成员曾获得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驻马店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驻马店市拔尖人才、黄淮学院专业带头人和黄淮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

  四、勤于探索创新,提升服务能力

  团队主要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建筑人才。

  团队负责人陈秀云教授作为分管实践教学的副院长,从上任的第一天起,她就在不断思考学院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问题。她深知,推动实践教学、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工作。经过与团队教师一起调研、多次讨论论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在学校率先实行与建筑企业合作教学,大力开展合作发展联盟工作,创建实习基地,实行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2011年,在学院领导班子的支持和团队老师的努力下,率先培育两个工作室,并及时出台关于工作室的各项管理制度。按照“由点带面,辐射每个专业每个学生”、“整体工作向前进,单项工作创一流”的工作思路,于2012年作为批家培育成熟的工作室入驻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目前已扩大到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室内及景观设计、工程造价及咨询、钢结构、工程检测等七大类12个工作室,引进校外企事业单位入园的有10多家,参与老师近30人,每年固定承担学院约20%的实习人数,并作为学校的样板工作室,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其中,微建筑工作室和启元造价工作室受到教育部领导的赞赏。

  2012年,“黄淮建工”正式挂牌成立,多家企业的专业联盟又一次有力推进建筑工程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2013年,为更好促进学校应用型专业的亮点建设,丰富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建筑文化知识,营造良好的建筑文化环境,成功筹建“黄淮学院建筑文化研究所”。2014年,河南省置地建设集团为黄淮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供1000万元资金扶持筹建黄淮置地建筑技术工程中心,该平台的搭建,为推动今后全局、全方位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实习基地的创建有力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她带领团队教师把实际工程项目带进课堂,实行真题真做,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带到实习基地,采取真实案例、现场对练、教师点评、学生讨论等方法,探索具有黄淮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和教学管理创新模式。

  近年来团队完成项目90余项,代表作品有驻马店市体育训练馆设计(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新蔡文化产业园-水韵天街设计(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等;在京港澳高速公路扩建(郑州至信阳段)中,开展探地雷达理论及其在工程检测中的应用、浅层地震理论在高速公路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在叶信高速公路建设中,开展桥梁监控与预警系统研究。培养学生1000余人,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学生高品质就业,彰显专业特色,凸显高校服务地方。团队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志愿服务,以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以创新求发展,彰显团队特色

  该团队成员共15人,具有理论知识高深、科研能力强的教授、博士,又有实践能力强的国家级注册建筑师、建造师和结构师。教师团队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6人,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学缘结构多样化。团队成员长期致力于教学科研,教学效果优秀,科研成果丰硕,学术风气正派。

  团队将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努力践行提高团队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服务地方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教研和服务社会相统一的不断壮大的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力争在三年内,建设3门以上应用型精品课程,使8名教师职称得到晋升,新建2个教学科研平台或优秀基层教学团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十多个春夏秋冬,团队负责人陈秀云教授带领团队努力践行“认认真真教书,踏踏实实做人”的人生信条,在教师这一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团队成员潜心教学,淡泊名利,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在教育这一片土地上尽情地挥洒着青春。学生心中的她是一名知识丰富、亲切和蔼的好老师;同事眼中的她是一名秀外慧中、锐意进取的领导和朋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书育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心有大爱,才能多年如一日,不惧苦累,不畏艰难,勤于探索,不断创新。陈秀云带领团队一直以来的执着、热忱、务实、低调,彰显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师生的尊重与爱戴,在教书育人这条路上,走出的是快乐和幸福!

(责任编辑:田青(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