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打破本科教育旧边界,多融合鼓励学生敢创新

2018-06-28 来源:中国网收藏

  中国网6月27日讯(实习记者 吴雨航)本科教育是大学的基础,一流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压舱石",是提高和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立本强基工程,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6月21日在成都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上,教育部长陈宝生直言:"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

  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当前,我国一流高校纷纷迈上教育改革的快车道,从学生到老师,从课堂外到课堂内,不断革新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使本科生的水平提高,更为研究生教育打下基础。

  从"大班授课"到"探究式-小班化教学"

  无人机点名、师生共同打游戏、学生聚集听课,这些恐怕以前会被老师点名批评的课堂行为如今在川大的每间教室内都在发生。如何让课堂焕发活力,让学生充分思考?四川大学开拓式的从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发起了一场"教室革命"。

  "人怎样才能够长生不老?端粒与人的寿命有怎样的关系?"这是一堂生动的细胞生物学的课堂,杨军老师提出这样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们通过互相讨论,得出各种有关端粒的假设和思考。在互动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 杨军(吴雨航/摄)

  其实穿过川大的走廊可以看到,每一间教室都被贯以独具特色的名字,"灵活多变研讨教室"、"网络互动教室"、"手机互动教室"等等。从外形上来看,这些教室打破传统的桌椅板凳,透过现代化设备与每个学生产生互动,以小组为单位的小班式授课。从课堂内部来看,过去沉闷生硬的课堂气氛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一个个抬起的头和思考的眼神,以及时不时会爆发争辩或笑声,在这里,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带动课堂的节奏。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 杨军(吴雨航/摄)

  据四川大学教务处长张红伟介绍,四川大学从2010年起,把新生按25人规模编课,全面开展高水平互动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目前,开始互动式、小班化课程9024门次,占比达70.5%"

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接受记者采访(吴雨航/摄)

  "我们投入了2亿多元全面推进"教室革命",打造多视窗互动教室、灵活多变组合教室、移动网络互动教室等类型的智慧教室400多间,超过教室总数的80%,。在此基础上,全面实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和探究式讨论"的课堂教学革命,让学生真正"把头抬起来、坐到前排来、提出问题来。"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介绍到。

  而在谈到川大对未来本科教育的理想状态时,李言荣说:"理想的校园是学生能转身遇到好老师,随处可以见讨论,这是校园最美的风景。"

  从"传统工科生"到培养"新匠人精神"

  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工程教育发展必须因时而动。记者在参观成都工业学院时打破了对原有工科教学的刻板印象。作为一所应用型大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重中之重。

  "我们要培养的是能够掌握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知识理论,能够在生产过程中既发挥工匠的作用,又能顺应产业和经济的发展的新兴工匠。"成都工业学院院长严余松告诉记者。

  据了解,学校自主设立了科研项目的"企业专项",采用"企业出题,学校资助、教师作答"的形式,由企业发布需求指南,学校科研基金提供资助,学校教师联合企业人员进行申报并开展项目研究,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截止2017年12月,共与26家企业联合发布36项企业专项项目指南,直接指向企业实际问题160余项,涉及自动化技术、智能控制、软件开发、数字识别、无人机等相关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我们从大一进来,不管什么专业都会来校办工厂进行动手实操,从最简单的拆卸到跟着工厂老师学习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这种实践既好玩又能够把书本学到的知识运用上,收获很大。"成工院一名大二的学生告诉记者。

成都工业学院校办工厂内学生在动手实操机械课程(吴雨航/摄)

  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一流高校?严余松用"五融合"来解释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逐步构建并实践以"培养规格与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相融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教学场所与真实工厂相融合""教师队伍与工程师队伍相融合"为主要特征的产教"五融合"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重点突破和示范引领。

  此外,作为综合类高校,天津大学在布局新工科专业结构上注重"因时而新",实施专业建设"双十工程",重点建设10个新兴工科专业,改造升级10个传统工科专业,带动全校专业重构、内容重塑、水平提升。

  从"快乐的大学"到"有挑战的大学"

  中国的大学课堂与美国高校相比,课程的难度是有差距的。"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以及"上了大学就解放"的观点普遍存在于学生间。一些内容陈旧,轻松通过的"水课"依旧出现在大学课程上。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课业难度和深度,扩大课程可选择性,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的"金课"。

  据北大校长林建华介绍,北大要走一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之路",着力点是打破边界,释放学生潜力。目前,北大实行学校内部自由转专业、全校范围自由选课,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潜力,并压缩专业核心课学分,鼓励跨系选课,使学生可以自主设计主修和辅修专业。

  同时,陈宝生还表示:"要严把出口关,改变学生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