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精准施策 精准发力 构建社区学院高校教育扶贫新模式

2018-10-17 来源:规划司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西北大学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教育扶贫“双百工程”任务,丰富自身扎根西部、服务陕西办学实践的过程中,遵循“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的扶贫工作原则,确立了“12348”帮扶工作思路和“3+1+X”工作指向,构建起社区学院教育扶贫模式对接平利县“社区+家庭手工业”社区工厂精准扶贫模式,实现了高校科教资源和贫困县脱贫需求有效对接,进一步激发了平利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了贫困县“造血功能”。

  一、项目背景

  平利县地处陕西省东南部,陕、鄂、渝三省交界处,是省级贫困县、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移民搬迁重点区。全县国土面积2647平方公里,辖11镇,137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总人口23万。该县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5.6%。但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工业发展受到限制,产业底子尤其是工业底子十分薄弱。截止目前,平利县尚有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13147户,31477人。

  面对脱贫攻坚艰巨任务,该县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自2011年来建设集中安置区130个,转移搬迁群众4.8万人。与此同时,为解决搬迁群众的生计问题,破解增收难题,从2014年开始,该县按照“政府引导、能人引领,以厂兴社、厂社融合,基地孵化、连锁推进”的思路,在社区创办工厂,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区工厂”精准扶贫模式。截至目前,平利县已创办社区工厂35家,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1600多人,初步实现了有业安置和就地城镇化的目标。

  二、项目策划

  西北大学针对社区工厂精准扶贫模式进行了深入调研。2016年,该校郭立宏校长带队全面考察调研了平利县的各社区工厂,完成了《平利社区工厂精准扶贫模式研究报告》,形成了一系列对策建议。2017年,在该校经济管理学院白永秀教授承担的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北地区易地移民搬迁的精准扶贫机制、综合效益评价与政策创新研究》中,将平利县社区工厂精准扶贫模式作为五大经典案例予以了系统阐释。2017年底,该校率先成立了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围绕平利县精准扶贫与异地移民搬迁、城乡融合、乡村产业与乡村经济等现实问题开展了跟踪性研究。

  通过充分调研,西北大学分析得出了平利县社区工厂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扶持要适度、市场需求要适应、社区教育要适时、社会保障要适量等四点对策建议,并明确了“以建好社区学院为平台,对接产业、突出特色,精准促进社区工厂模式创新发展,带动智力、教育、科技、人才、信息、文化、民生、志愿服务等具体帮扶项目整体提升”的帮扶工作思路。

  三、项目实施

  2017年6月23日,西北大学平利社区学院挂牌成立,由西北大学与平利县共建共管,旨在为平利县社区工厂员工提供身份转变适应性培训,为创业人员提供互联网应用和创业技能培训,为社区工厂模式创新发展提供研究支持,促进搬迁群众由农民向产业工人和社区市民的转变,助力社区工厂“二次腾飞”。

  围绕这一目标,西北大学以健全工作机制、提供决策咨询、实施扶贫培训、推进志愿服务为抓手,推进项目建设落到实处、产出效益。

  (一)密切沟通联系,健全工作机制

  西北大学专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校长共同担任组长、多名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处级建制的扶贫工作办公室,编配了专职人员,从制度和机制上明确了教育扶贫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西北大学校级领导12人次、处级干部60余人次前往平利县深入一线了解平利县情民情,形成了校地协作推进社区学院建设的良好工作态势。

  (二)夯实主体责任,狠抓工作落实

  一是持续提供决策咨询建议。一方面,该校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白永秀教授和李同昇教授带领专家团队,先后赴平利县开展调研活动,就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城乡建设规划等课题深入一线走访考察,形成了《平利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面向精准扶贫的平利县情研究报告》。另一方面,该校连续两年组织了530余名师生组成19支团队深入平利县各社区工厂,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开展大调研活动,积累了平利县社区工厂的第一手资料。

  二是持续推进扶贫培训工作。西北大学组织专题会议部署陕西特色产业高校扶贫培训工作,编制了社区学院建设方案,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岗位适应性及技术技能、中蜂养殖、电子商务、茶园栽培管理及茶叶初加工技术等培训项目的实施方案。2017年6月以来,西北大学平利社区学院已在平利县五镇19个行政村组织了11个项目24期培训,共计培训学员1364人,其中贫困人口1030人,占比75.5%。按照“对接产业、突出特色”的工作思路,该校逐步凝练出特色产业扶贫培训的四大培训方向:一是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培训,主要面向每月一期招收的平利县电子商务孵化中心培训班学员和平利县电商协会成员,专门讲授小微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前沿知识和实用技能,目前已持续开展了5期;二是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包括茶园栽培管理和茶叶初加工技术、中蜂养殖技能、猕猴桃种植技术、中药材种植技术、家猪养殖技术等培训项目,主要面向贫困人口和广大从业人员;三是劳动力创业就业实用技能培训,包括电工技能、电焊技能、建筑工技能等培训项目,主要面向具有创业就业意愿的劳动力人口,帮助其提升技能水平,考取相关从业资格证书,获取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酬待遇;四是苏陕合作劳务输出岗前培训,主要面向通过苏陕合作渠道前往江苏省务工就业的平利县劳动力人口,开展心理、法律和相关技能等方面的课程辅导。2017年10月20日,陕西省副省长魏增军莅临该校在平利县电商培训现场,对该校在贫困县持续开展特色产业扶贫培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是持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西北大学依托社区学院强化对平利县教育领域的重点帮扶工作,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跨市县大学区联合办学机制,组织了一期平利县义务教育教师“国培计划”培训班,建立了平利县中学优质生源基地,实现了该校各附属学校与平利县各学龄段学校的对口帮扶“全覆盖”。另一方面,该校注重发挥社区学院的引领支撑作用,广泛动员共青团、学生会、志愿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先后选派5名师生赴平支教,组织法学、化学等专业的师生团队和“西北大学流动博物馆”走进平利县基础教育课堂,开展了“情暖茶乡”“尊法守法 携手筑梦”法治宣传系列活动,组织了“趣味化学”实验演示、有毒危险生物灾害等科普活动。

  四是持续加强学院全面建设。一方面,在硬件条件上,西北大学与平利县共同启动了社区学院二期建设工作,着力打造集教育培训、会议座谈、对外展示功能为一体的教学工作场地,设立家政月嫂、电子商务、厨艺烹饪等专用实操培训教室,引入视频会议系统和校园网络资源,设立函授教育站点和网络教育站点,搭建扶贫信息大数据网络平台。另一方面,该校依托社区学院策划了文化旅游规划编制、乡村新媒体运营建设、“讲好平利故事”文学创作等重点项目,进一步发挥了社区学院的辐射带动作用,丰富了活动载体。与此同时,该校积极推进社区学院与西北大学平利地方科技工作站科技扶贫工作融合发展,以社区学院为载体承接中蜂饲养关键技术及中蜂蜂蜜开发、富硒速溶茶有机原料基地与产后生物加工技术集成、魔芋低聚糖等生产及应用、葛根种植及深加工产业化等实体项目的技术培训任务,打通产学研用各环节,用社区学院、地方科技工作站“双轮驱动”引领支撑全面帮扶工作。

  (三)注重宣传报道,营造良好氛围

  西北大学注重扩大社区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双百工程”的精神引领作用,营造舆论氛围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推动工作。《光明日报》和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等主流网络媒体,于2017年6月25日在刊发了题为《我国首个高校社区学院挂牌成立》的报道。《陕西日报》于2017年11月26日头版头条刊发了题为《“谋划务实 行动扎实作风硬实 西北大学三个‘实’助力脱贫攻坚”》的西北大学平利社区学院扶贫工作纪实。与此同时,该校借助陕西省扶贫办、省教育厅门户网站和校内官网、新媒体,持续报道社区学院建设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