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做好扶贫这件“天大”的事

——天津大学扎实做好宕昌县定点扶贫工作

2018-10-17 来源:规划司收藏

  按照《关于做好新一轮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做好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工作安排,天津大学自2012年起与甘肃省宕昌县结成对口帮扶单位。六年里,学校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充分发挥人才、教育、科技资源优势进行对口支援,精准、有力、扎实推进定点扶贫宕昌县工作。

  倾“心”扶贫——完善领导机制,强化扶贫力量

  2013年,学校专门成立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全校师生参与定点帮扶,形成工作合力。在长期对口支援实践中,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到宕昌县推动工作,落实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保障;召开专题党委常委(扩大)会,听取定点扶贫工作汇报,完善工作规划,落实工作责任。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学校在推动定点扶贫工作上更加聚焦发力,更加强调一把手负总责、更加强调聚焦问题破解难题。从坚持问题导向出发,学校全面排查定点扶贫宕昌县工作,出台《天津大学定点扶贫宕昌县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针对脱贫攻坚的具体问题逐一建立台账落实落细,一件一件对标整改。

  今年7月30日,校党委书记李家俊带队亲赴宕昌县进行调研,实地推进扶贫工作。坚持合力攻坚,甘肃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海燕,省政府副秘书长贾宁,兰州交通大学、陇南市委、宕昌县委县政府等负责同志“组团”开展调研,将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与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人才优势充分结合。调研团结合学校的优势与特色,主动对接宕昌脱贫需求,以更加精准、更加有力、更加扎实的举措推进定点扶贫宕昌县工作升级。期间,现场组织召开定点扶贫工作座谈会,现场提需求、问方法、解难题,在旅游资源开发、城镇建设规划、中草药产业发展扶持、教育发展支持、科技发展支持、农副产品开发推广等方面明确工作任务,把工作摆上“日程表”,落实在第一线。

  倾“力”扶贫——主动对接需求,服务产业扶贫

  天津大学将产业扶贫作为高校扶贫的新思路新途径,形成了“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的方法,助力宕昌打造全链条电商扶贫产业。以宕昌县大寨村为例,村里227户,1035人,人均年收入3000元,其中贫困户95户,贫困面达到41%,村民主要靠外出打工生活。天津大学通过派驻第一书记助力脱贫攻坚,使该村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以“宕昌县农村电商产业化基地”为载体,构建“种植/养殖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办企业—多渠道销售”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体系,整合扶贫资金、政策奖补资金共计138万元,发展打造全链条的农村电商产业,并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目前已成立村办企业1家、合作社3家,建设农村电商产业化基地5000平方米,培育、开发沙湾臊子等12款农副产品,创新“产品代销、农成品入股、技术入股”三种带贫方式,与180余户村民签署了改革入股协议,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8户。同时,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党建扶贫模式,将天津大学结余党费60万元用于帮扶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帮扶发展了新城子藏族乡岳藏甫村民宿客栈扶贫项目等。

  天津大学坚持发挥人才科技优势,主动服务宕昌产业发展需求。旅游和中草药种植和劳务输出为宕昌县的支柱产业,天津大学结合宕昌县实际,选派计算机学院于瑞国、王建荣,建筑学院张春彦等优秀青年骨干到宕昌县开展科技扶贫工作,支持宕昌县“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和“拉路梁万亩中药材综合展示园建设”两个重点项目建设。扶贫要俯下身子接地气,切实帮助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宕昌县至今保留着宕羌傩舞、宕昌旋活、宕昌社火等一大批富有地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大学提出“非遗+旅游”的扶贫攻坚新举措,在做好当地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百姓就业脱贫,形成了《天津大学“非遗扶贫”工作思路》,并被评为首批教育部直属高校“非遗扶贫”示范创建项目。天津大学充分发挥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的丰富经验和优势,挖掘宕昌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大力发展民宿、民族特色游、开发民俗产品提供智力支撑。

  倾“智”扶贫——发挥智力优势,聚焦教育扶贫

  “扶贫先扶智”,要想不断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关键在于精确瞄准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关键群体,天津大学打出深化教育扶贫的“组合拳”。积极开展宕昌县党政干部及专业人才(师资)培训工作,落实每年30万元的专项培训帮扶资金,解决培训学员在学校培训期间的食宿及交通费用。2017年,对宕昌县30位中小学校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业务培训;2018年,先后组织农村电商人才、非遗保护专干和教育系统骨干分别到天津大学参加专题培训,合计三期共129人次;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选派教学名师赴宕昌县开展干部培训。通过一系列的组合式培训,有效推动一线岗位工作人员素质提升,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厚植基础。

  天津大学还注重创新人才扶贫形式,将扶贫工作与师资培养、学生培养紧密结合,搭建多种形式的“人才扶贫”新平台。2017年11月,天津大学与宕昌县人民政府签订《共建高端教育培训基地协议》和《共建青年教师实践基地协议》,先后组织青年骨干教师实践活动、优秀辅导员代表学习实践活动、师生代表定点扶贫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通过组织广大师生走进宕昌、了解宕昌,进一步发挥人才科技优势,为当地发展建言献策,进一步拓展了智力帮扶的深度和广度。在天津大学第八期青年教师暑期实践营中,青年教师深入当地村民住所,了解实际困难和需求,加深了对乡村经济建设一线的理解,同时围绕宕昌旅游产业规划、品牌宣传打造、教育资源对接、农副产品消费等一系列主题建言献策,形成专题报告递交当地政府,充分发挥了高校科教资源高地优势。

  天津大学始终坚持将扶贫攻坚一线作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选派2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到宕昌县中小学支教一年;选拔和组织优秀学生骨干到宕昌县开展扶贫暑期实践,如“天津大学党员精英班赴甘肃宕昌精准扶贫实践队”,对大寨村九年制学校、依靠电商发展产业经济的公司以及农村家庭进行了走访,组织了“Summer+”暑期科学营、“富民产业”调研、“甘霖基金”走进五保户家庭、大学生村官座谈体验等实践内容,此外,还为有需要的中小学、幼儿园开设第二课堂和做好推普工作,在扶贫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城拔寨、决战决胜的冲刺期,天津大学将进一步深刻理解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战略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尽“天大”的努力做好扶贫这件“天大”的事。支持宕昌县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天津大学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天津大学将进一步对接宕昌的实际需求,在旅游资源开发、城镇建设规划、中草药产业发展扶持、教育发展支持、科技发展支持、消费扶贫、农副产品开发推广等方面开展有效帮扶,力争为宕昌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