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泰州市:建立健全配套机制 源头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2018-11-09 来源:基教司收藏

  泰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要求,全面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充分利用独具泰州特色的资源优势,使出一系列“盘外招”,不断提升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服务功能,努力从源头上降温“社会培训热”。

  1.打造精品泰微课,在线解决学习难题。泰州市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集聚全市师资优势,自主开发中小学优质资源库—“泰微课”数字化学习平台,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一站式网络辅导,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不去培训机构也能便捷地解决学习难题。“泰微课”覆盖基础教育各学段各学科,由教师根据学科知识体系,针对各学科重点核心内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疑点、易错点,精心制作讲解微视频,并提供配套的微测试题及反馈、在线咨询服务。每条微视频讲解一个知识点,分析一个题目,时长3—5分钟,使用方便,目前全市已有40万名师生注册使用。2014年9月开通至今,“泰微课”平台已上线微视频10万多条、微测试题35万多条、导学案5000多例,出版发行“江苏泰微课网络课程”纸质版90个品种。“泰微课”被教育部确认为2017年度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

  2.实施弹性放学制,排除家长后顾之忧。开展课后服务是改善民生、增强教育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2014年5月,泰州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小学推行弹性放学的指导意见》,率先在全省实施课后服务,推行弹性放学制度,探索破解“三点半难题”。各小学落实以教师为主,以社区、高校、机关、部队、企事业等单位人员和学生家长为辅的弹性放学服务团队,充分利用学校社团、图书馆、活动室、运动场以及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阵地场馆,培养学生爱好,发展学生特长,让学生离校后“有地可去、有事可做”,得到学生、家长们的一致好评。截至目前,泰州市7个市(区)所有小学均实施了课后服务,投入经费5000万元,参与教师7000多名,参与课后服务的家长义工2500多名,共覆盖153所小学,惠及11万名小学生。

  3.发挥“教师妈妈”作用,温情关爱留守儿童。泰州教育系统立足教育系统的职能特点,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大走访大落实——“关爱留守学生,争做教师妈妈”活动。切实承担留守学生的关爱、教育和学习辅导责任,力求不让一名学生流向非法培训机构。“教师妈妈”坚持做到“四个全”:关爱对象全面覆盖;教育系统全员参与;所有学段全线跟踪;关爱工作全程服务。教师妈妈走进家庭、深入学生,关心帮助留守学生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发展的难点问题,倾情呵护每一个孩子。坚持做到每月至少与结对学生交流1次,每两月到结对家庭回访1次,并做好“关爱交流卡”记录。现在,“教师妈妈”关爱活动已经成为全市教育系统的服务品牌,泰州“教师妈妈”团队荣登中国好人榜,“教师妈妈”代表陈锦华入选全国十大“最美教师”。

  4.特邀社会观察员,家长群众齐监督。针对社会培训机构分布广、数量多且有的还有隐蔽性等特征,泰州市充分发挥家长和社会力量,加强监督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港区、医药高新区等地学校发放告家长书,向家长宣传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工作,争取家长对此项工作的配合理解,提醒家长慎重、科学地选择合格培训机构,尽量避免“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的现象。姜堰区在每个社区聘请校外培训机构观察员,对全区43个社区(村)和130多个校外培训机办学行为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