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刘益春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对破解当前教师教育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师范大学全面落实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深化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推进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具有极端重要性。
一、把师德养成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推进“两代师表”共育。与一般大学相比,师范大学体现出“两代师表”共育这一重要特征。新时代,东北师范大学成立了教师工作部,把师德养成教育提到教师工作的首要位置。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制度建设,强化师德考评,完善约束和激励机制;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加强引领,注重感召,借助新媒体平台,形成强大正能量。
二、把创新精神作为教师核心素养,倡导“创造的教育”理念。作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率先提出“创造的教育”理念,目的是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习惯的优秀师资。“创造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过程属性,改变传统“重演绎轻归纳”的教育模式,使教育过程由知识形态到问题形态,再到方法形态,最后到教育形态,将目标教育转化为过程教育。这一理念还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爱好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批判反思的思维习惯,让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主动探究未知世界,体验到创造的乐趣,进而全面提高其发展、研究、探索、归纳的能力。
三、把实践能力作为教师重要素质,完善“U—G—S”培养模式。进入新世纪,东北师范大学以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为实践载体,提出并实施了“U—G—S”(大学—政府—学校三方合作)教师教育新模式,有效破解了师范生教育实习、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等难题。近年来,学校教育实习模式不断优化,逐步走向基础实习与应用实习相结合、本科实习与硕士实习相联合的模式;在职教师培训形式不断多样化,“同课异构”已扎根课堂,“双向挂职”实现优势互补,“名师工作坊”向中小学拓展延伸;教师教育数字资源建设突出特色化,建设了“互联网+‘U—G—S’”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大中小学课堂对接”基础教育资源平台等。
四、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组建“教师教育研究院”。部属师范大学应始终致力于在培养卓越教师和未来教育家上有新作为,在破解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重大热点难点问题上有新突破,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师范大学办学模式上有新举措。为进一步彰显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特色,东北师范大学确立教师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组建“教师教育研究院”,汇聚全校教师教育资源,统筹负责教师教育学科的规划与建设,承担教师教育学科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团队建设”三位一体的建设职责,开展教师教育领域学术交流与社会服务。希望经过5至8年建设,努力形成具有东师模式、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教师教育,引领中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