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校长 张卫国
西南大学作为“公费师范生”培养单位,在教师教育办学方面具有深厚的传统和鲜明的优势,《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出台,对西南大学全面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培养卓越教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明确了学校的努力方向。
一、坚持师德为要,强化师德养成和职业理想教育。坚持师德为要体现了党和国家一以贯之选用人才理念,在培养教师过程中,需要强化师范生的师德养成和职业理想教育。学校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开设针对公费师范生的“师德教育系列主题活动课”,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载体。实施分级分类教学,通过组织教师职业理想与师德专题讲座、开设与中学优秀教师面对面的“基础教育名师论坛”系列活动、未来优秀教师主题演讲活动、未来教师主题辩论会、诚实守信的主题团日活动、实习生顶岗支教心得交流会等,提升师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拓展实践环节,有计划地组织公费师范生走进农村学校和重点名校进行教育考察和实践体验等从教信念系列教育活动,在实践层面加深职前教师对乡村的认识与理解,培育师范生的教育情怀。
二、定位卓越教师培养,创新招生培养模式。卓越教师培养需要吸引优秀人才,同时提高培养质量,对高校改革招生和培养模式提出要求。学校将在招生环节提高一次选拔的生源质量,同时加大二次选拔力度,招收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学生就读师范专业,有条件的情况下试行跨学校二次选拔。在培养环节实施精英化培养计划,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组建由高校教育专家、学科教育教师、教育研究机构教研员和中学名师共同构成的一体化师资队伍,抓好校内培养。同时探索与国内知名中小学进行联合培养,选拔师范生参与知名中小学的教学科研活动;拓展师范生的国际视野,选拔师范生赴国外结对协同大学和中小学实习实践;建立本硕连读和硕博连读机制,推荐具有潜质的优秀毕业生免试攻读教育硕士和教育博士,构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与专家教师系统化培养新机制。
三、集合多方力量,打造教师教育共同体。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要充分发挥政府、高校、教研机构和中小学在卓越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的合力作用,完善政府、高校、教研机构、中小学“四位一体”协同运行机制,打造融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教育发展咨询服务于一体的教师教育共同体。学校将加强校地合作,针对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学科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与区域发展不均衡,跨地区交流平台缺乏的现状,搭建起卓越教师协同培养大平台,推动学科教育研究,促进学科教育教师发展与专业能力提升;搭建交流协作平台,共享优质课程与师资资源,探索学科教育学教师协同创新平台和运行模式,带动跨校跨地域的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建立高校教师教育教师与中学优秀教师队伍联盟,实施高校教师教育教师与中学优秀教师互聘互派制度,实现教师教育创新人才培养。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