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发挥高校扶志扶智功能,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帮扶和平村发展农业产业实现精准脱贫启示

2019-10-22 来源:广东省教育厅收藏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从2018年开始继续帮扶阳山县七拱镇和平村,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将其转化为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的生动实践,充分发挥高校扶志扶智功能,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通过发展“一村一品”农业产业,提升贫困群众种养技能、加工技术、营销技巧,着力解决贫困户致贫的本质问题,从根本上夯实贫困户脱贫的经济基础,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基本情况

  和平村位于七拱镇南部,距七拱镇政府约7公里,辖区面积23.13 平方公里,山林地面积18836多亩,耕地面积3337亩。下辖有17个村小组,总人口1122户4885人,劳动力2200人。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种植水果、水稻及养猪、养鸡为主,以种植蔬菜和树木为辅。和平村现有贫困户123户249人,其中五保贫困户26户26人,低保贫困户51户84人,一般贫困户46户139人。

  (一)深入调研,众智谋划“好点子”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然而,不发展受罪,乱发展受累,只有科学发展才受惠。因此,在发展产业时,不喊“百万亩、十万头”的大口号,不搞“一哄而上、一拍而散”的盲目跟风项目,以务实的作风、精准的举措,按和平村和贫困户实际施策。

  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和平村和贫困户实际深入开展调研,查政策、询机构、访专家、问乡贤、进村组、入农户、听民意,全方位、多视角收集信息。经过多番调研论证,发现田螺养殖项目具有投入低、产出快、收益优的特点,且和平村气候、水质适合田螺养殖,又有市场需求。至此,发展田螺养殖这一“好点子”,在众智的汇聚中脱颖而出。

图:邀请农业专家为贫困户开展种养技能培训

  (二)埋头苦干,试验趟出“新路子”

  驻村工作队深知,想法与结果之间隔着行动。有了点子,还要扑下身子、迈开步子,才能趟出路子。唯有实干,才有实效。然而,实干,却不能蛮干,贫困户经不起折腾,一下子全面铺开养殖田螺的风险太大。对此,驻村工作队坚持试点先行。

  经过精心挑选,驻村工作队全力支持最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冯绍庆于2017年3月开展田螺养殖试验。驻村工作队不仅帮助冯绍庆上网找资料、查信息,而且专程送他到隔壁镇向田螺养殖大户学技术、购螺种,还常常一起研究肥料、监测水温等,在摸索中前进,在苦干中发展。经过近一年的养殖,冯绍庆的田螺养殖规模从最初的1.6分地发展至2.3亩地,且田螺已上市销售,供不应求,截至今年5月份,冯绍庆田螺销售达到600多公斤,收入约1.2万元。冯绍庆改田养螺,养出了全家人的希望,也为和平村产业扶贫趟出了“新路子”。

图:驻村工作队带领部分村民代表赴大型田螺养殖基地参观学习

  (三)志智双扶,凝心聚力“撸袖子”

  一枝独秀不是春,冯绍庆一户贫困户田螺养殖的成功,不是驻村工作队的最终目标。他们要发动和平村更多贫困户参与田螺养殖,带领贫困户把田螺养殖这一“致富路”走宽、把田螺养殖这一特色产业做大。

  然而,贫困户与驻村工作队并非“一条心”。贫困户以不懂技术为由,不想尝试的有之;怕没有销路,担不起风险的有之;慵懒惯了,不想做太多的有之。这是贫困户发展动力和信心不足的具体表现,驻村工作队找准症结,志智双扶。一方面驻村工作队深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通了,才能赋予行动。因此,驻村工作队专门召开会议讲、上门入户宣、田间地头谈,逐家逐户打消贫困户顾虑,激发贫困户斗志。另一方面给贫困户请来田螺养殖“指导老师”,让冯绍庆给贫困户“上上课”,传授田螺养殖经验,讲解田螺养殖窍门。

  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和平村有劳动能力且长期在村的14户贫困户全部同意参与到田螺养殖中来。随后,2018年初学校出资帮扶贫困户租地连片养殖田螺,首期养殖12亩,2019年初有7户养殖田螺成功并上市获得收益。

图:贫困户集体动工建设田螺养殖基地

  (四)多维合力,努力摘掉“穷帽子”

  为提升贫困户田螺养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驻村工作队帮扶贫困户成立了阳山县七拱镇和康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平台,将贫困户的个体养殖整合为集体经营,为贫困户提供从种苗、技术、管理、销售等“一条龙”帮扶。以“贫困户自主销售+合作社包销”方式解决田螺销售渠道,以我校创新创业师生团队和阳山消费直通车公司为依托通过电商经营模式,实现贫困户田螺养殖效益最大化。同时,以“帮扶单位+村两委+合作社” 的模式多维合力,确保贫困户田螺养殖项目扶上马、送一程,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

图:阳山县七拱镇和康养殖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

  二、实施进展

  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既要看方法,更要看实效。田螺特色产业发展一年多来,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一)田螺养殖特色产业,落地开花

  经过不懈努力,我校帮扶和平村贫困户发展田螺养殖特色产业已全面落地,并开出增收的“幸福之花”。我校帮扶有劳动能力且长期在村的14户贫困户租地连片养殖田螺,首期养殖12亩。

图:首期12亩田螺养殖基地

  (二)和康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运营

  随着2018年合作社营业执照的领取,标志着阳山县七拱镇和康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运营,为贫困户提供从种苗、技术、管理、销售等“一条龙”帮扶的平台已基本建成。

图: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卢羡文和七拱镇党委委员官彩霞为合作社揭牌

  三、主要特点

  (一)用好“党建+”,让脱贫攻坚有了“加速器”

  “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我校党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用“党建+”让脱贫攻坚有了“加速器”。一是“党建+基层组织建设”。学校党委通过派驻 “村第一书记”为抓手,着力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探索完善村级组织运作机制,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提高真心实意为群众谋福祉的能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能力。二是“党建+合作社”。通过实施村党总支扶持和带动合作社发展的形式,用“党建+合作社”为贫困户田螺养殖项目保驾护航。

图: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根本,抓好和平村基层组织建设

  (二)用好“专业+”,让脱贫攻坚有了“催化剂”

  一方面是邀请专家和田螺养殖专业技术人员全过程指导田螺养殖,为贫困户养殖田螺提供业务咨询和技术支持,用“专业+”让贫困户养殖田螺有了专业知识、专门技术、专项指导。另一方面通过发挥我校专业特色和优势,组织艺术设计专业师生到和平村开展“红色墙绘”,美化乡村,为和平村“美丽乡村”建设增色添彩。进而为和平村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坚实基础,为旅游扶贫注入了“催化剂”。

图: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师生到和平村开展“红色墙绘”活动

  (三)用好“旅游+”,让脱贫攻坚有了“新引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精神需求的持续发展,旅游业成为了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和可持续发展产业。可喜的是,和平村具备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资源禀赋和先决条件。鉴于此,我校通过扶持和平村发展乡村旅游,努力实现旅游兴带动百业兴的良好局面,以游客品尝田螺、购买田螺、宣传田螺,为和平村田螺养殖等特色产业的发展装上“新引擎”。

图:和平村生态旅游启动仪式

  四、成效经验

  实践证明,田螺养殖特色产业的发展,对和平村脱贫攻坚乃至乡村振兴有着凸出成效,核心是解决了“三大问题”。

  (一)坚持聚焦富民,解决“增收”问题

  帮助贫困人口增收,是精准扶贫工作让贫困群众最具获得感幸福感的实事。对此,我校坚持帮助贫困群众增收为本、增收为先,通过帮扶贫困户改田养螺,从耕种水稻亩年收益2000元,到养殖田螺亩年收益超过6000元,实现贫困户大幅增收。让脱贫攻坚实绩更有“温度”,富民答卷更有厚度。

  (二)坚持聚力攻坚,解决“脱贫”问题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贫困村和贫困户存在的最核心问题就是经济发展不足问题。解决了经济收入问题,贫困和贫困所带来的住房、医疗和教育等问题便可迎刃而解。鉴于此,我校聚力发展产业,为贫困户增产增收提供坚实保障。通过帮助贫困户发展田螺养殖特色产业,落实“造血”扶贫,实现长效脱贫、深层脱贫。我校帮扶的第一个开展田螺养殖的贫困户冯绍庆,通过养螺2017年增收1.2万元,实现了整户脱贫。而且,冯绍庆一家田螺养殖的规模持续扩大,实现稳定脱贫乃至致富,指日可待。

  (三)坚持聚合发展,解决“动力”问题

  扶贫先扶志,脱贫攻坚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的信心,立下致富的志向。我校通过扶持贫困户冯绍庆先行试点养殖田螺,养出了成效,养出了全家人的希望。这让其他贫困群众看到了养殖田螺的“甜头”,树立了榜样,增强了信心,贫困户纷纷主动加入到田螺养殖产业中来,激发了贫困群众靠自己辛勤劳动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实现了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同时,在田螺养殖基地的田基拓宽、水渠修缮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我们全部要求贫困户各自做好本户的“责任田”,努力让贫困户用自己的付出体现价值,靠自己的劳动实现增收。让“靠着墙根嗮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在和平村没有市场,全面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五、下步计划

  (一)把田螺产业的“起势”发展为“定势”

  在首期帮扶贫困户养殖12亩田螺的基础上,将“起势”发展为“定势”,力争到2020年,把和平村田螺养殖产业发展至20亩以上,预计收益将超过12万元,确实把田螺养殖这一特色产业打造出“和平模式”,努力成为广东省“一村一品”战略中叫得响、拿得出、立得住的品牌。

  (二)把旅游产业的“优势”发展为“胜势”

  借助阳山县发展全域旅游的契机,把和平村以“学发公祠”为带动的旅游业“优势”发展为“胜势”,努力让旅游兴村、旅游富民的“和平梦”成为现实,向外来游客推销绿色有机田螺,为贫困村“摘帽”和贫困人口脱贫奔康提供坚实支撑。

  (三)把“公司+合作社”的“合势”发展为“常势”

  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驻村工作队力促和康养殖专业合作社与阳山消费直通车公司签订购销互利协议,将和平村绿色有机田螺销往珠三角地区,借助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市场”,实现田螺能卖个好价钱的同时,确保销售渠道畅通,构建脱贫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