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不忘初心勤教育,精准帮扶出人才

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对接云南教育扶贫典型案例

2019-10-22 来源:广东省教育厅收藏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的《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精神,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实施教育结对帮扶行动,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作为我市开展教育帮扶工作的学校之一,以职业教育和培训为重点,以就业脱贫为导向,积极致力于培养来自云南省昭通市的贫困学子,并将此工作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真诚合作,不忘初心勤教育,精准帮扶出人才。该校自2017年以来与云南省昭通市、红河市开展教育扶贫结对帮扶,目前在校的云南籍学生300多人,其在校学习生活稳定,学习积极性高。

  学校以“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为工作目标,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勤工俭学活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另一方面又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辅导学生参加省、市乃到国家级技能竞赛,精准帮扶优秀学生成长成才。经过两年多的职业教育帮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该校绝大部分云南籍的学生思想情结稳定,学习积极性高涨,成才意识强烈,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学生人才,其中吴云清同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吴云清,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2017级电子与信息技术1班学生,来自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三桃乡菜坝村,属建档立卡贫困户,兄弟姐妹4人合着父母、祖父母一家8口人挤在60平方的破旧瓦房子里。兄弟姐妹4人均在上学,家庭开销非常大。为了供给4个孩子读书,农民出身的父母不得不背井离乡,终年漂泊在外地务工,为了拿过年期间双倍的工资,为了节约回家的路费,他们甚至几年没回过家,据吴云清说,打记事以来,和父母的团聚不超过10次,每次都是来去匆匆,父爱母爱就是电话里熟悉的声音和窗外云端里的思念。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吴云清同学深深体会到家庭的困难,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秀,中考考取了威信县重点高中。可是,面临外人觉得并不算高昂的高中学费,他为了把机会留给哥哥、弟弟、妹妹,一直憧憬着大学校园的他退却了。他违逆了父母的意愿,选择不去读重点高中了。

  受惠于东莞市教育结对帮扶云南省昭通市的行动,吴云清同学坚决选择了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因为他相信:技能改变人生,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是他梦想起飞的地方。入读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之后,学校领导和老师把这批来自云南的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他们解决了学杂费和生活费等系列问题,更在学习上鼓励他们进步,希望他们能够成为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人。

  领导的关怀和鼓励,让吴云清等同学备感温暖,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同学倍感鼓舞,吴云清和同学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也正因为抱这份感恩和感动之情,吴云清更加激励自己,更要刻苦学习技能。

  他不忘初心,积极上进,勤学苦练,全面发展。入学后加入了学校志愿者中心、学生会,凭着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很快受到了团队的信任和肯定,担任学生志愿者、学生会的核心成员。在学习上,他勤奋好学,动手能力强,成绩优秀,技艺超群,在老师的推荐下,被选拔进校竞赛团队。

  2018年5月,吴云清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广东省无线电测向科竞标赛,荣获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吴云清并不满足当前的成绩,为了挑战更高难度,学得更多知识,他先后参加多项市级、省级、国家级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2018年10月,吴云清同学参加东莞市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电子电路装调与应用赛项,荣获一等奖的第一名。

  2019年3月,参加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电子电路装调与应用赛项,荣获一等奖的第三名,并获得参加本赛项国赛入场券。

  2019年5月,吴云清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电子电路装调与应用赛项,与来自全国104支队伍同台竞技,以第15名的成绩荣获该项目的国家二等奖。

  在技能竞赛的平台上越攀越高,每一份成绩的背后都是汗水的浸透。在备赛期间,指导教师黄惠玲老师尽职尽责、全身心投入到备赛指导工作,师生团队没有了午休,没有了周末,有时候为了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连饭都吃不上。老师的辛勤教育让吴云清同学深怀感恩,为能接触到那么多新知识、新技能而快乐。

  在沉甸甸的荣誉背后不仅仅是个人的付出、团队的付出,更是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结果。没有教育结对帮扶的政策,就没有继续学习的机会,更没有来到拥有雄厚的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的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学习的机会。

  因为贫困,让吴云清同学更懂得父母的辛苦、懂得谦让,把读书的机会留给兄弟姐妹;因为贫困,他积极参加勤工俭学,花的每笔钱都思前想后;正因为贫困,他更渴望改变生活,改变命运。

  “笑时犹带岭梅香,已识辛勤刻脊梁。也羡同龄多稚语,唯将谢意寄方长”,这正是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来自云南昭通、红河300多名学子深怀感恩、感谢国家教育结对帮扶政策的写照,国家教育扶贫政策给了他们优质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有机会通过技能改变命运,实现我的未来我做主!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