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微电影《措曲赞歌》是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定点帮扶黑水县的一个扶贫专项。设立这个项目旨在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以文化帮扶、技术援助的方式,打造一部微电影精品。一方面用影视记录长征年代、剿匪时期、新时代发生在黑水的故事,唱响红色黑水;另一方面通过实景拍摄,让没有到过黑水的人看到黑水春天的鲜花、夏天的绿荫、秋天的彩林、冬天的达古冰川,打开外界了解黑水的窗口,让更多的人感受黑水的魅力,激发他们对黑水的热爱,从而为黑水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
助力扶贫 携手唱响措曲赞歌
高度的站位把脉精准的方向。作为黑水县的定点帮扶单位,学校自2016年以来,坚持“智志双扶”,通过党建扶贫、教育扶贫、智力扶贫、产业扶贫等举措,聚焦黑水县需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如何发挥高校学科优势,以文化软实力助推精准脱贫,搭建起培育师生的家国情怀,提升道德修养和实践能力的平台,是学校党政一直高度关注的维度。
七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优秀第一书记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重要指示,恰逢学校党委书记龚灏带队学校专家在黑水调研,他庚即指示《措曲赞歌春之篇》要深入脱贫攻坚主战场,走进群众,用镜头记录战斗在中国扶贫一线驻村第一书记的感人故事,诠释基层干部的精气神,用特殊的方式坚守高校人的初心,宣扬时代精神,讴歌新时代扶贫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情深意长,打造时代精品,唱响一曲《措曲赞歌》献礼脱贫攻坚世代伟业。
在拍摄前的开机仪式上,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清友强调拍摄《措曲赞歌》系列微电影促推文化旅游事业对于黑水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肯定了助力黑水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用。他要求剧组师生们发扬“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训精神,将影片打造成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微电影精品。
当地县委政府对微电影的拍摄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大家一致认为此部微电影把黑水县的红色文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搬上银幕,将为外界认识黑水优秀文化打开一扇窗,必将吸引更多的学者、创业青年、游客走进黑水、了解黑水、热爱黑水。
反复修改 只为呈现魅力黑水
求真的态度造就成功的剧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拍好一部戏,好的剧本是前提。只有走进人民心中,贴近生活,才能创作出好的剧本。去年底到今年七月份开拍前,校扶贫办组织剧组三次前往黑水考察,听取当地领导及民众意见,给师生们诠释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力求将真实的魅力黑水、人文黑水呈现于银幕之上。
在剧本创作上,大胆突破扶贫题材的惯例,将人物以轻松有趣的事件贯穿联系起来。推陈出新,用扶贫故事讲述美丽新黑水,倾诉扶贫工作者对这片土地洒下的汗水与挚爱。为了抓住时代特征,在学校扶贫办、总制片的指导下,剧本几易其稿。驻扎在拍摄地当天,导演还根据当地特点与编剧进行沟通,重新调整主人公性格设定,再次将剧本进行完善。拍摄期间,每天深夜在忙完白天的拍摄工作后,总制片都会与主演对戏,将第二天的台词一一推敲,力求生活化,平民化,当地化。
以戏育人 师生上阵推陈出新
精干的团队打造精良的作品。为了在最短的时间拍出上乘精品,学校对剧组团队进行了严格把关。在报名筛选和举荐的基础上,挑选了精兵强将参与此次拍摄。剧组从编导系中挑选了优秀的同学负责摄影助理、场记、航拍等工作,向兄弟院校借调了优秀的录音专业学生,外聘了专业的摄影师、助理及灯光师、化妆师。由中国金鸡奖理论评论奖获得者刘迅教授作为总制片人,传艺院编导系党支部书记曹新伟老师担任制片主任,著名导演肖成刚老师担任该片导演。
为了拍好这部作品,师生默契配合,将在校所学所感都运用到此次实践中来。开拍前,由学校派驻的驻村第一书记带领一支小分队勘景定景、选演员、找道具,另一支小分队则在专业老师带领下考察驻地,录环境音、航拍飞机试飞,每个组都各司其职,紧张有序。在演员选取上,就地选人,自己人讲自己的故事。让黑水人民带着对党和政府的爱戴,讴歌精准扶贫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大变化。
团队磨合 扶贫精神感动你我
精诚的合作催生成长的团队。剧组成立伊始,每个小组都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人;选景期间,师生冒雨工作,丝毫不减干劲儿;拍摄期间,每天劳动强度巨大,但就算凌晨一两点结束当天的拍摄任务,依然雷打不动的例会都会总结并落实翌日工作安排。
虽然这个精干的团队有着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高强度的工作量一时之间让同学们无法适应。因为拍摄地道路崎岖、位置偏远,师生一行人常在农户家解决三餐或者方便面就地解决;因为饮食不习惯,很多同学出现了感冒、拉肚子、起红疹等状况,仍然轻伤不下火线;位于平均海拔3500米的黑水县,风光旖旎但空气稀薄。很多同学在拍摄期间,转换场地、取道具、布置场景的时候,就会觉得难以平复呼吸;老师和同学们都安排住宿在当地乡中心校的学生寝室,高海拔地区到了夜晚十分寒冷,昼夜温差极大。虽然条件十分艰苦,大家相互关照,友爱互助,没有一个人轻言放弃。
此次微电影拍摄任务是艰巨的,但师生们的完成是出色的。为了赶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片子前期拍摄任务,师生们放弃暑假休息时间,不计报酬,认真完成拍摄工作。这份特殊的扶贫情怀感染着每一个人,也激励着团队中每一个人,团队磨合更加默契。剧组用最少的资金,最强的信心,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完成了此次拍摄任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