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都理工大学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立足学校优势,聚焦定点帮扶县短板,创新开展“带薪培训”,实现“精准造血帮扶”,走出了一条高校特色的后勤教育帮扶新路子。
一、背景介绍
按照学校“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做实做细精准扶贫定点帮扶”的工作部署,由学校扶贫办牵头,后勤集团党总支组织部分党员到两县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贫困镇、村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划和存在的问题,找准地方脱贫发展的路子;深入贫困群众家中,找准贫困群众的帮扶需求,切实做到因地施策、因户施策精准帮扶。
后勤服务集团第五党支部所辖的餐饮中心主要负责全校4万师生的饮食保障工作。学校依托党建创新立项活动,结合高校餐饮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求优势,找准贫困县群众需求与食堂用工需求的契合点,在学校对口帮扶贫困县高县、黑水县,创新开展“带薪培训”,实现“精准造血帮扶”。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在两县开展带薪培训
2018年10月,后勤服务集团针对两县帮扶村有餐饮从业意向的贫困群众,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带薪厨艺培训。培训期间按照学校规定统一管理,签订劳动用工合同、购买社保和公积金,每人每月发放3000元薪酬。
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知识、川菜理论与实践、红案及白案实际操作培训等,共68个课时,采取“理论培训 +集中实操+在岗实习”的培训方式,且高薪聘请国家级烹饪大师进行专业、系统的理论和实操培训。
培训期满对愿意留校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对愿意回乡创业人员提供后续支持,帮助他们成为致富带头人。培训结束后,组织考取厨师职业技术等级证书,培训者可自主选择继续留用、回乡创业或者再就业。2018年共有20人参加带薪培训,已有10人考取厨师职业资格证书,带薪培训结束后有3人选择主动留在食堂继续工作,留下来的学员和餐饮中心食堂员工同工同酬。
签订带薪培训人员劳动合同
(二)食品安全检测技能培训
种养殖业的产品最终将转化为食品,能否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是关系到两县种养殖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后勤服务集团在多年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抽样、检验检疫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因此,随着两县种养殖业规模的扩大,后勤服务集团开展了针对种养殖业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检测技能培训。
2018年下半年,后勤服务集团委派食品安全检测专业人员分别到高县庆符镇、黑水县晴朗乡开展食品安全检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培训,当地40余名种养殖业管理人员和贫困劳动力参加了培训。培训结束后,后勤服务集团还向两地赠送了蔬菜、肉类检测设备。
食品安全技能培训,一方面保障了当地种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让参加的贫困劳动力掌握了食品安全检验检疫技术,提高了其就业能力。另外,还有效保障了学校定点采购农副产品的质量,为学生食堂的食品安全又增加了一道防线。
(三) 与高县庆符镇丛木村支部委员会实施结对共建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推动脱贫攻坚,按照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印发的《“城乡党建结对共建”行动工作方案》,第五支部与高县庆符镇丛木村支部委员会建立党支部结对共建帮扶关系。共抓培训就业,后勤服务集团长期提供餐饮制作、餐饮服务、餐饮管理、成本核算、库房管理、绿化、水电工等相关岗位的职业培训,带动村民实现就业扶贫。
三、 主要成效与经验
一是后勤服务集团涉及餐饮、公寓管理、绿化卫生、水电供应、工程维修等多个领域,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后勤服务集团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与特点,在对贫困村劳动力进行调研摸排的基础上,针对就业意向及自身业务范围,开展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劳动技能培训,以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就业扶贫目标。
二是贫困人员通过到我校参加为期3个月的带薪培训,提高了个人的就业技能,通过考核取得了人社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结束后对愿意留校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对愿意回乡创业人员提供后续支持,帮助他们成为地方致富带头人。
三是后勤服务集团党总支第五支部通过与贫困县共建结对帮扶点,实施教育扶贫,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关系,培育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技能,组织、引导、支持贫困群众用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这一有效的扶贫方式继续推广和延伸下去,将助力更多的贫困户脱贫成功。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