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围绕全域旅游做好乡村振兴?如何发挥学科优势服务地方经济?近年来成都理工大学一直在探索实践旅游扶贫新模式。学校致力于唱好“规划、研学、培训”三字经,在定点帮扶的阿坝州黑水县,宜宾市高县,通过乡村旅游规划、乡村研学实践服务、乡村旅游讲座培训等方式,以旅游扶贫助推乡村旅游振兴,取得令人瞩目的帮扶成效,受到当地政府百姓的一致好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8月省税务局牵头四家省级帮扶单位联席会上,高县人民政府提出了39项帮扶需求,其中19项需要学校单独支持,9项需要学校联合支持,但就乡村旅游方面的需求就高达15项。足以可见旅游帮扶在当地沉甸甸的份量与期许。
一、乡村旅游规划助推乡村振兴
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智力帮扶更是结合学科优势,发挥大学特长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学校定点帮扶的黑水县、高县的村村寨寨,房前屋后留下了学校旅游规划团队师生的足迹和汗水。
在阿坝州黑水县,学校旅规专业团队对麻窝乡别窝村和十古窝村旅游资源进行调研,提出具体规划措施;对晴朗乡仁恩塘、扎窝古寨、红色昌德、康养羊茸、甲足村等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现场,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并从旅游扶贫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对奶子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进行现场指导;对黑水猛河红色步道打造提出规划意见。在知木林乡木都村,“香猪花海”品牌创建活动在学校专业团队指导下,以木都村作为试点,通过品牌策划和打造,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目前学校旅规团队正在编制黑水县《冰川彩林国际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
在宜宾市高县,学校专业团队冒着近40度的高温翻山越岭,对庆符镇丛木村、瓜芦村、小靖村、金鱼村、红岩村等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踏勘调查,设计若干个契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乡村旅游项目,以期带动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庆岭乡、落润乡、来复镇、庆符镇、可久镇,学校专业团队正在规划当地乡村旅游的提升打造,其中庆岭乡的“春酒小镇”旅游项目已包装完成。前期规划的“蜀山茶海”、“红岩山”等景点项目已在有序的实施过程中。
二、乡村研学实践服务开启乡村创新文化建设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经济振兴,更需要文化创新。开展乡村研学项目,是学校文化创新的新点子,新举措。在“精准扶贫·规划青年在行动”主题研学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师生发挥专业特长,为高县庆符镇提出旅游开发建议的同时,还为定点帮扶丛木村小学的同学进行绘画与素质拓展训练;在“青春心向党·规划筑梦新青年”研学实践活动中,学校实践团队克服了酷暑、雷暴、滑坡、停电等重重困难,在落润乡新寨村开展了深入的调研、测量及建模等工作,提出了“体验+服务”的乡村旅游模式,对新寨村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并加以规划设计,为其发展乡村旅游助力。
同时,学校“星火燎原红色研学旅行”实践团队在黑水县昌德村组织开展以“星火燎原寻初心,继往开来再出发”为主题的红色研学旅行活动。为昌德村编制红色研学旅行手册,赠送小红军衣服和文具等,为当地学生讲解发生在黑水县的长征故事,并开展“唱红色歌曲”、“诵长征诗词”、“绘长征路线”等活动,为丰富昌德村红色旅游提供了一条成熟线路和实践教材。
三、乡村旅游讲座培训帮扶乡村人力培养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力资源的培养在乡村扶贫工作中是核心关键点。有了带头人,有了执行人,乡村振兴工作才能真正开展实施。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围绕黑水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为县级领导干部及部门负责人、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业务骨干近100人作了“黑水县全域旅游发展研判与思考”暨AAAA景区创建专题讲座;对高县农业、旅游、电子商务等相关职能部门、乡镇分管领导和县域内电商企业负责人开展乡村旅游商品开发与营销的专项培训。
在“2019年黑水县党政干部素质能力和管理技能提升培训班”上,针对当地提出的《乡村文创与景观设计》课题,学校专家围绕“文创+这一新兴概念,就“文创+民宿”“文创+农土特产品”“文创+公服设施”“文创+现代农业”四个方面进行乡村振兴的详细讲解。并组织两县村组干部、致富带头人赴战旗村、温江九坊宿墅、柳街、幸福田园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旨在发挥乡村振兴中两支重要队伍的“头雁作用”,整合乡村人财物各类资源,实现城乡融合全域旅游。
自去年扶贫日以来,学校共计在帮扶县进行16次旅游帮扶。期间举办培训讲座5次,编制规划4个,投入人力198人次,投入工作经费50万元。助力帮扶县乡村振兴,服务地方经济贡献了新的“成理智慧”。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