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
近年来,成都理工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自觉担当时代重任,聚焦帮扶县发展短板和需求,从“选派干部”到“党组织结对共建四好村”,从“双百双梦”到“志愿支教”,从“师生送智上门”到“拍摄微电影”,从“扶贫产品进校园展销”到“援建蔬菜基地、小吃加工作坊”再到“学校工会、后勤集团定向采购”……学校以党建扶贫、教育扶贫、智力扶贫、产业扶贫为四大抓手,凝聚智慧,精准发力,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成理扶贫”名片,用责任和担当在脱贫攻坚的新长征道路上续写了壮丽篇章。
一、“一二三四”扶贫工程
(一)一大引领
学校始终将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一大引领”。学校党委总揽扶贫工作全局,切实履行组织领导职责。构建帮扶到户、责任到人、压茬推进、督导落实的扶贫工作体系。成立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其他校领导为副组长,校内各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开展全校精准扶贫工作。严格落实每个月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到帮扶地督导推进、每季度分管校领导召开会议检查帮扶计划落实、学校帮扶工作半年小结、校内各相关单位(部门)党委年度帮扶工作考核制度。
(二)两支队伍
学校着力建设扶贫干部和扶贫专家“两支队伍”。一方面,先后选派10余名优秀干部到一线驻地帮扶,加强对帮扶干部的教育培训,完善对帮扶干部的考核管理,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待遇,解除帮扶干部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组织党建、环保、地灾、文旅、营销学科领域专家,组建学校精准扶贫工作专家库,2018年以来累计组织专家库成员60余人次到帮扶地区开展智力帮扶。
(三)三方力量
学校引导全体教职工、在校学生和广大校友三方力量融入精准扶贫工作。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以购代扶”扶贫活动。踊跃捐款设立“成都理工大学志智双扶基金”。2017年起每年组织150名在校学生参加“双百双梦”教育扶贫活动志愿服务工作。2019年暑期有序组织200余名大学生赴黑水、高县开展“三下乡服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爱心支教等志愿扶贫活动。学校还引入校友企业参与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帮扶,帮助地方拓展农副产品销路。
(四)四大抓手
学校聚焦贫困地区短板,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将党建扶贫、教育扶贫、智力扶贫、产业扶贫作为四大抓手,扎实推进定点扶贫工作。
1.党建扶贫
学校机关党委、商学院党委、管理科学学院党委、后勤服务集团党总支分别与对口帮扶村签订了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协议。根据定点帮扶村党组织特点和帮扶需求,通过共同开展“三会一课”、党员培训等活动,把帮扶村优秀党员干部培养成脱贫致富带头人;通过组织农民夜校等学习教育活动,把帮扶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或村两委后备干部。学校还组织16个基层党委和两县三村共同举办脱贫攻坚宣传、评比活动等,帮助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2.教育扶贫
(1)举办“思梦圆梦 黑水﹠高县学子成理行”(简称“双百双梦”)教育扶贫活动。从2017年开始,学校每年邀请两县各100名初中贫困学生到校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体验。通过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大学生活、感受大学文化,激励贫困学子筑牢大学梦,点燃孩子们学习成才、改变命运的梦想。此活动将持续到2020年,直接受惠师生近千人。
(2)捐赠设立志智双扶基金。学校发动教职工捐款22万余元分别在黑水县和高县建立了“成都理工大学志智双扶基金”,用于资助两县贫困学生和优秀学生,目前两县已有近百名学生获得资助。
(3)切实开展大学生支教活动。迄今,学校共选派35名优秀研究生分5批赴黑水县开展为期3个月的支教活动,累计支教4200课时。
(4)开展脱贫激励教育和乡风文明教育。学校利用暑假组织师生赴高县、黑水县进村入户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投入资金15万元组织两县三村共开展脱贫标兵、致富带头人、道德模范、清洁卫生户等评选奖励活动。
3.智力扶贫
(1)组织专家规划指导
根据两县需求,学校组织专家实地调研考察,并编制《高县庆符镇丛木村乡村旅游总体规划》《黑水县猛河红色步道建设方案》《黑水县冰川彩林国际旅游目的地规划》和《黑水县晴朗乡二牛奶村藏香猪田园综合体规划》等;指导黑水县地质灾害排查和防治、地灾隐患监测设施安装及使用和黑水县麻窝乡政府及水库移民安置点选址;在黑水县晴朗乡建设地灾知识教育馆,捐赠监测专用设备,将泥石流泛滥点俄多沟数据适时上传到学校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最大限度帮助当地干部群众提升防灾减灾避险能力,减少财产损失;地勘查高县红岩山地质旅游资源、黑水县晴朗乡热水塘温泉资源等并出具勘查报告。
(2)举办干部群众能力提升培训
针对帮扶要求,在校举办“乡村人才能力建设专题培训”和“地质灾害防治骨干人员专题培训”黑水县干部能力提升"等培训;在高县举办“电子商务理念和发展思路”“乡村旅游商品开发与营销”等专题讲座;在黑水县举办“沟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与地灾防治”等专题讲座。共培训干部群众3000余名。针对贫困户,学校分批组织两县贫困村民免费到校接受为期3个月的带薪厨艺培训,迄今已有20余名村民接受了培训,12人考取了职业资格证书,3人留校就业。
(3)文宣助推,拍摄微电影
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以文化帮扶、技术援助的方式,打造了一部微电影精品《措曲赞歌》。用影视记录长征年代、剿匪时期、新时代发生在黑水的故事,通过实景拍摄,让更多的人感受黑水的魅力,唱响红色黑水。
4.产业扶贫
(1)定点采购帮扶。2018年,在4个学生食堂开设“精准扶贫售卖窗口”,学校后勤服务集团和工会定单采购黑水县、高县农副产品金额达200万元。
(2)设立农副产品专卖店。在学校农贸市场免租金开设50平方米“黑水、高县农副产品实体店”;并在校园电商平台同步上线“精准扶贫专区”。线上线下销售帮扶县农副产品200余万元
(3)扶持发展产业。学校投入资金30余万元帮助高县建设了“学生食堂蔬菜供应丛木村基地”“苽芦村生态养殖基地”“高县特色小吃加工厂”,资助高县“丛木村光伏提灌站”建设项目;在黑水县建设了“晴朗乡生态蔬菜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基地”等项目。
(4)举办校内扶贫产品展销活动。2018年底,携手高县、黑水县等地举办“成都理工大学精准扶贫美食文化节”,帮助销售扶贫产品,金额达120余万元。
二、帮扶成效
学校的精准扶贫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地方政府及群众的高度认可。举办的第二届“双百双梦”教育扶贫活动和“智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黑水干部大讲堂”活动被四川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脱贫攻坚简报》第127期刊发《成都理工大学立足自身优势,多措并举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文章,专题报道学校定点帮扶工作。中国网、四川教育网、四川在线等媒体也对学校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报道。学校帮扶的“省级四好村”高县庆符镇丛木村,2018年集体经济收入由以前年均不足1万元增至10余万元,一跃成为高县集体经济增收“明星村”。
目前,成都理工大学定点帮扶的高县已经顺利脱贫摘帽,进入脱贫成效巩固与乡村振兴并行阶段,黑水县计划于今年脱贫摘帽。学校将严格遵循中央与省委关于精准扶贫的部署安排与相关要求,深入推动“一二三四”扶贫工程,实施“成理智慧”人才支撑、教育帮扶、科技支持、产业扶持、文宣助推五大行动,扎实抓好定点帮扶工作,为帮助两县人民打好脱贫攻坚战,贡献成都理工大学的力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