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着力禁毒防艾宣传教育 助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

——西昌学院“青春红丝带行动”综述

2019-10-28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收藏

  毒品、艾滋病是凉山彝族深度贫困地区致贫、返贫的重要根源。铲除这两大毒瘤的关键在宣传教育,在观念的转变和认知的提高。近年,作为地处凉山州的省属本科院校,西昌学院积极投身党和政府大力倡导的禁毒防艾工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宣传教育和关爱行动,有效地推动了凉山健康扶贫和卫生扶贫工作。2018年6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亲临西昌学院,为新成立的西昌学院青春红丝带志愿团授旗,由此拉开了志愿行动的序幕。

  学校精心选拔热心志愿服务、热爱艾防宣传、熟悉凉山彝区风俗民情、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的优秀大学生加入青春红丝带志愿团。志愿团根据凉山彝族文化特点和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结合彝区工作实际需要,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和研发宣传产品。在凉山州卫健委、凉山州疾控中心、重点县卫生疾控部门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掌握了重点家庭、重点人群的第一手材料,自2018年7月开始,校学生会、各二级学院组建的32个志愿者小分队350余名志愿者,带着使命和嘱托,带着感情和责任,连续两年奔赴大凉山村村寨寨,深入开展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和艾滋病关爱系列行动。 

  出发前,学校专门组织为期5天的集训。聘请专家对志愿者进行体能训练与素质拓展,开展了志愿服务理论知识、毒品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禁毒防艾法律法规及本地政策解读、凉山州艾滋病疫情特点、急救知识和凉山彝族文化、风俗民情等方面的系统培训。

  两年来,各小分队深入美姑、布拖、越西、昭觉等县医院、学校、社区、戒毒所和戒毒康复站,深入各乡镇、村组和家庭,采用讲解艾防知识、发放宣传资料、组织拒毒防艾签名、问卷调查和有奖问答、现场访谈和现身说法、游戏和情景再现、组织观看禁毒防艾微电影和《彝文艾滋病防治知识100问》视频、绘制宣传壁画、分发安全套等多种形式开展了系列活动。小分队所到之处,掀起一阵阵艾防宣传和关爱的高潮,村民们踊跃参与,认真听讲,详细咨询,对毒品、艾滋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禁毒防艾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决心。两年来,志愿者们秉持“做一粒爱的种子,让爱心疫苗遍地开花”的理念,深入大凉山腹地、深入彝区群众,开展了富有成效的艾滋病防治和毒品预防志愿服务工作,逐步形成了志愿队伍骨干化、宣传服务本土化、宣教对象精准化、工作机制长效化的特点。两年累计对村组干部、警察、“一村一幼”教师、医生、毕摩、第一书记等290位重点人物进行了深度访谈;入户宣传761户;与303个家庭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在62所小学和52所中学开展禁毒防艾宣传;开展知识讲座53场;播放微电影30场;在受艾滋病影响较大村寨的围墙、堡坎等位置精心设计、绘制壁画40余组。群众宣传活动覆盖人数超万人。

  红丝带行动打响了向毒品、艾滋病宣战的第一枪,为深度贫困地区拔除穷困病根、消灭脱贫攻坚拦路虎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全州艾滋病疫情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截止2019年上半年,抗病毒治疗覆盖率达83.3%,有力推动了全州脱贫攻坚进程,累计退出贫困村1454个、减贫65.94万人,脱贫攻坚总体任务完成70%,贫困发生率降至7.1%,战役形势发生根本变化,总攻决胜态势全面形成。省政协副主席、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充分肯定西昌学院“青春红丝带志愿团”的工作,高度赞扬志愿工作为凉山艾防攻坚行动注入了青春活力、奉献了青春力量。

彭丽媛为西昌学院青春红丝带志愿团授旗


禁毒防艾进校园


禁毒防艾进家庭

集市设点宣传

总结表彰及出征仪式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