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坚持重教重育 助力富民强县

——兴文县推进教育扶贫工作成效

2019-11-01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收藏

  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滇黔渝结合部,面积1373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其中5个苗族乡,人口49万,其中少数民族5.26万,现有高中阶段学校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59所、学前教育园点182个;现有教师近4500人,学生近850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11137人。

  医疗决定一个家庭的底线,就业决定一个家庭的稳定,教育决定一个家庭的未来。兴文县始终坚持把教育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统筹抓好学校教育扶智、技能培训扶技等工程,打开适龄儿童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通道,长效保障精准脱贫效果。

  一、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扶智的学堂

  兴文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书包翻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工程。一是全力推进“行动计划”,确保每一个园点规范而有风格。坚持“政府办园驱动、村社民办互动、示范创建带动、集团发展拉动”的发展策略,每个乡镇中心园从占地面积、设计理念、建设规模等综合考量,均达到国家中心园建设标准。同时,加快推进小区配套园同步建设和民办园的规范建设。二是全力推进“全面改薄”,确保每一所学校标准而有特色。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围绕“全面改薄”扫尾工作,有序推进乡镇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积极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配齐教学仪器设备,改善师生生活设施。全面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三是全力推进“攻坚计划”,确保每一所高中现代而有品味。兴文二中和职业技术学校分别按省一级示范性高中和国家级示范职业高中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为我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不断优化教师结构,让每一名教师都能成为扶智主力

  “要扶贫必先扶智,要扶智必先重师”。兴文县始终把尊师重教落到实处,不断为教师改善工作生活条件,提升教师素养。一是实施人才捆绑结对。全面落实兴文县教育专家人才党员先进分子帮扶团,到贫困村的村小和相邻学校开展专题讲座、跨点执教。通过示范引领,促进村小管理水平、教学常规、教师素养的综合提升,切实提高村小教学水平,增强贫困村教育发展活力。二是实施教师补充工程。2019年我县第一次公招到岗71人,“特岗”教师计划到岗131人,全部补充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完成接收安置公费师范生52人(另保留聘用资格至年底12人)。通过多渠道补充,我县教师总量净增超过100人,师资配置基本达到脱贫标准要求。三是实施素养提升工程。2019年我县外送培训300余人次。其中市级班主任培训100余人次,市级学科骨干教师第一轮培训200余人次,校园长外培58人次,合计投入培训经费30余万元。二是县师培中心组织各学科培训1000余人次,投入培训经费32万余元。 三是实施教师待遇改善。全面落实和保障教师绩效工资按时足额到位。每年投入2400余万元,落实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事业人员工作补贴。

  三、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让每一个学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我县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聚焦立德树人、提升教育质量”为主题,聚焦课堂教学改革、聚焦艺术体育改革、聚焦学校文化培育。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全力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切实推进“学前教育儿童兴趣培养与习惯养成奠基工程”“小学学科和艺术素养奠基工程”“初中质量提升工程”“高中质量提升工程”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二是践行“生本教育”,实现教育返本归真。我县以开展《边远贫困山区教育模式创新改革试点》省级课题研究为方向,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试点为突破口,以推进自主高质课堂建设为核心,以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初步建立了生本教育课程改革体系,确立了20所“生本教育基地校”,构建了6个生本教育实践共同体。三是培育学校文化,树立教育品牌特色。我县按照“确立文化主题,厘清文化主线,和谐文化主调,统一文化标识”的校园文化培育思路,努力实现“一校一品”办学特色。培育了以“书院文化”“红色文化”“科普文化”“僰·苗文化”“感恩文化”“竹·石文化”等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与艺术进校园活动。

  四、不断强化保学机制,让每一位孩子都能顺利完成学业

  兴文县始终把控辍保学、扶弱助困、教育兜底作为精准扶贫重中之重,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全面落实“一免二补三助”教育扶贫兜底政策,切实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完成学业,实现自立、致富。一是切实加强控辍机制。建立由“县长、乡(镇)长、村长、校长、家长”共同负责的控辍保学“五长责任制”。建立健全“乡镇—行政村(社区)—村民小组”三级联动控辍保学网络,真正把依法控辍工作落到实处。学校与所联系的村建立贫困家庭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各学校行政人员、教师“一对一”对口帮扶贫困留守儿童。二是切实开展关爱行动。切实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重点解决全县聋哑儿童的全寄宿就读,全力做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工作,“三残”入学率达到96.1%。结合全县党建促脱贫“三联三同”活动,由干部联户负责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情况调查,开展扶弱控辍工作。三是切实开展助困保学。兴文县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过程的“学有所助”长效机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入学实施兜底保障政策,除享受普通学生的助学政策外,再享受以下助学政策:入园幼儿补助早晚餐生活费1000元/年·生;义务教育阶段据实免除教辅费,补助早晚餐生活费初中375元/年·生、小学600元/年·生;普通高中学生据实免除住宿费、书本费和教辅费,职业高中一、二年级学生据实免除住宿费和书本费,再享受助学金2500元/年·生;大学本专科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和特别资助共计7000元/年·生。仅2018年,全县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金额5126万元。其中,免除幼儿保教费和高职中学费2375万元、义务教育生活补助和高职中1685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实施专项救助1066万元,惠及近2.7万人次,切实解决贫困学生在享受相关资助政策外的就学困难。

  五、不断创新扶技模式,让每一个家庭都有脱贫致富能手

  我们深知,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能和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技能,是保障稳定脱贫成果最重要的保障。一是努力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兴文职业技术学校担负着推动兴文职教转型升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培养中初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兴文职校坚持“学好一技之长,成就一项职业,脱贫一个家庭”的育人理念,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道路,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培训中心、技能鉴定中心的作用,落实好各类专项的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学生出口渠道稳定。分别与宜宾市职业教育集团、四川旅游学校等联合办学,与华为集团、海信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推进“订单式”的培养机制,每年输出学生就业1500余人。二是广泛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兴文县职校主动与县人才服务和就业局合作,开展返乡农民工培训,帮助返乡农民工提高外出务工的技能,提高他们从事各项工种的能力水平,提高其就业创业技能,增加务工收入。与乡镇政府合作,开展贫困群众种养殖业培训,涉及养鸡、养牛、养鱼、养蚕、油茶种植、茶叶栽培等10多个领域。

兴文县教育和体育局

2019年9月11日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