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为义务教育有保障提供坚实硬件基础

2019-10-15 来源: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作,不能再出现学生自带桌椅上课、爬天梯上学等问题。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既是守住“保基本”民生底线、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力措施,也是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反劲、缩小城乡和区域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我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实施以来,在区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不断加大建设投入,逐县有序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显著改善了基层农牧区学校办学条件。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保障。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摆在发展教育的突出位置,区党委常委会专题安排部署全面改薄工作,成立以政府分管副主席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安排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建设工作,分管教育的副主席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安排全面改薄工作,督促项目进度。教育厅与各地市签订责任书,将其列入重大事项议事范围,审查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出台《西藏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藏政发〔2016〕49号)。实行城乡统一标准的学生公用经费政策,每生每年为小学700元、初中900元;对在校生不足100人的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寄宿制学生在此基础上增加200元/年·生。2014至2018年地方共投入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资金8.03亿元。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二、三、四类区分别为500元、1000元、1500元,边境县再增加50元。把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纳入自治区住房保障体系。

  ——加强管理,狠抓制度建设。印发《西藏自治区教育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藏教发〔2017〕30号)和《西藏自治区教育基本建设项目监督考核办法(试行)》(藏教发〔2017〕31号),制定教育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流程和审核报批流程,出台《西藏自治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办法》(藏教督委〔2016〕12号),建立项目进度月报制度、项目调度会制度、公开公示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等。召开项目调度会10余次,培训市县两级项目管理人员400余人次。建立完善项目进度月报制度、校舍信息管理制度、质量监督制度、资金监管制度、检查通报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严格执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5〕3号),资金专款专用,封闭运行。

  ——落实资金,保障项目实施。我区各级财政优先配套资金,多渠道争取其他资金,确保了资金足额保障到位。工程实施以来,共落实资金63.66亿元,其中中央专款55.63亿元、省级财政资金2.65亿元、市县配套资金3.24亿元、争取援藏等资金2.14亿元,改造薄弱学校912所,改扩建校舍面积155.33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74.94万平方米,修建围墙7.02万延长米、护坎(坡)2.5万立方米。一体推进仪器设施补充和信息化建设,购置生活设施资金1770万元,购置学生用床3010张、食堂设备(含炊具、餐具和餐桌椅)491台/件、饮水设备(含净化设备)144台/件、图书67.35万册、数字教育资源1GB、课桌凳1.26万单人套、计算机3806台、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含接收、播放、网络设备等)1530班套、3167台/件、实验实习设备6.44万台/件、音体美等器材2.19万台/件、其他配套设备2806台/件。

  ——条件达标,硬件保障到位。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达到国家规定的20条底线标准。校舍总量满足教育教学需要,2018年底,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校舍面积722.3万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14.94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18.20平方米,全部达到国家和自治区办学标准。校舍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框架结构校舍面积525.2万平方米、砖混结构校舍面积190.5万平方米,两项占总校舍的比重达到了99.09%。大班额减少593个,超大班额基本消除。网络接入学校达到744所,建成数字化校园122所,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资源接入区内,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应用。

  全面改薄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西藏农牧区基层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为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教育脱贫目标奠定了坚实硬件基础。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