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立足乡村实际 为云南教育跨越发展提供队伍保障

2019-10-22 来源:云南省教育厅收藏

  云南山高谷深,自然灾害易发多发,民族众多,社会发育程度差异大。云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集中连片特困县有85个,深度贫困县有27个。云南校点分散,办学成本高,小规模学校为数不少。乡村的孩子和老师,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努力着、奉献着,立德树人不仅仅写在纸上和墙上,也流露在孩子们快乐的笑脸上,印在老师们拳拳相守的心里。

  云南不甘落后,统筹谋划各级各类教育,借力实现跨越式发展。10天前,第三批45个申报县接受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检查,学校和师生的良好风貌,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城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始终是检查组专家关注的重点之一。赴大理市督导检查的专家去到大理市挖色镇花椒箐小学,这是个一师一校点,目前只有2名三年级学生,李伟老师是目前学校唯一的老师,在花椒箐小学任教长达22年。其间,他因工作需要调到条件更好的完小任教,但花椒箐村民忘不掉他,也舍不得他。新学校建好之后,村民们亲自将李老师接回花椒箐小学任教至今。22年来,李老师一直坚守在岗位上,从没有因私事耽误学生一节课,每逢刮风下雨,总是见他背着学生,拉着学生,往返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花椒箐村民和一代又一代学生看在眼里,更记在心里。22年来,不论学校有多少学生,他矢志不渝,静心抓好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用信念坚守和责任担当生动诠释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生动内涵。虽然身处教学点,但李老师对教学一丝不苟,积极参加教研和培训,钻研教育信息技术,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复式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李老师一人承担多份工作,除了上课,还要为孩子们做营养午餐。在他的办公室,作息表、课程表、工作安排表、教案等应有尽有,校园安全、营养餐操作流程、学生档案、报刊图书、教具器材等管理有条不紊。李老师用爱心引导学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实现了“零辍学”。花椒箐这个仅有2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已走出了7名大学生,12名中专生,这些乡村学子的成长,无不凝结着李老师的心血和汗水。

  李伟老师只是我省50多万教师爱岗敬业的一个缩影。我们始终把立师德、铸师魂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师德标兵引领,先进典型感染,从教师平凡的奉献中体现职业的非凡,从他们坚守的信念中凸显理想的崇高。

  为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出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差别化政策,建立“越是偏远,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我省85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筹集资金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目前,全省129个县已有107个县实施这一政策,85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均已实施,其中补助幅度最高的达每月2000元。全省累计补助教师近18万人,发放补助资金18亿元。怒江州是习近平总书记挂念的“三区三州”,也是我省贫困程度最深、最有代表性的直过民族聚居区。全州4县市于2016年开始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差别化政策,不搞平均主义,每月补助标准最低500元,最高1000元,重点向教学点、村小和条件艰苦地方倾斜。此外,州级财政每年安排近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助高寒边远山区和独龙江学校中小学教师津贴、奖励州级优秀骨干教师。

  这一政策的实施,增强了乡村教师的岗位吸引力,稳定了乡村教师队伍。怒江州2019年招聘特岗教师120人,极大优化了乡村教师队伍结构。

  为乡村学校培养优秀教师,我省于2017年实施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按照有编有岗、统一考试、签订协议、公费培养、定向就业、履行服务期承诺的原则,生源地优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学校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培养经费按照8∶1∶1的比例由省、州市、县三级财政分别承担,其中,省级财政承担80%,州市、县两级分别承担10%,扶贫攻坚重点地区迪庆州、怒江州、昭通市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的公费师范生培养经费由省级财政全额承担。改革培养模式,突出“需要什么教什么”,结合乡村教师承担多学科教学任务的需要,发布“公费师范生培养方案编制指导意见”,将学科学术性与教师专业性有机结合,体现实用、够用,不片面追求难度,体现一专多能要求,探索多学科素养综合培养,学生在主修本学科专业基础上,须辅修不少于2个其他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高校在招录时增加面试环节,并对公费师范生进行中期考核。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回定向岗位县乡村学校任教,服务期为6年。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欢迎。2019年共有1万多名应届考生报考1163个招生计划,全省省级公费师范生培养规模达到2586人。

  党的十九大为教育改革发展确定了目标和任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云南教育系统师生员工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方能不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