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矢志不渝扶贫路

---记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教育扶贫之旅

2019-10-14 来源:规划司收藏

  2018年9月27日“滇西边境山区出国留学项目五周年经验交流会”在纪录片“蒙养滇西·行在路上”的开篇曲中拉开序幕。这部纪录片是对项目实施五周年成果的凝炼,是对五年来滇西边境山区中学英语教育教学发展风貌的展示。到会的教育部、云南省教育厅及国家留学基金委相关领导,滇西边境山区10州市政府、20个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北京语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课题组专家代表和滇西边境山区出国留学项目回国人员代表近150人,无不被片中孩子们质朴的语言、自信的歌声、烂漫的笑容吸引,无不感动于片中所传递出的温暖、真挚的教育情怀。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的话音在会场回荡、话语在荧幕定格,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激发内生动力,逐梦远行

  项目的实施源于2011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确定滇西边境山区的10个州市56个县(市、区)由教育部定点联系。教育部根据滇西教育发展落后、素质型贫困问题突出的实际,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优势,围绕把滇西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开发扶贫示范区的总体定位,精心实施了定点联系滇西八大精准帮扶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先后于2013年和2016年设立实施的“滇西边境山区中学英语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和“滇西边境山区中学教改出国留学项目”(以下简称滇西项目)被列入其中。由此,这些播撒梦想的“种子教师”和中学校长被陆续送出国门,从第一期到二十一期,从30人到651人,英国雷丁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以及北京语言大学都留下了他们如饥似渴、孜孜求学的身影。

  “我会很早到教室,就为了能多有几分钟时间和授课老师讲一讲我们学生的情况,我们教学的困惑……有时周五放了学,还会拖着外教再给我们讲讲某个模块的新东西”受训老师在访谈时这样说。

  此前,这些教师中有的只参加过校本培训,有的参加过当地教育厅(局)举办的培训,出云南省参加培训已属不易,走出国门的更是凤毛麟角。他们是带着学生的梦想,担着教育工作者的一份重担和责任,走出大山,飘洋过海,因此分外珍惜。

  滇西项目让他们浸润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优质资源中,冲击着他们的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和知识的边界,让他们突破了局限于农村基层教师的发展瓶颈,提升着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种反差式的培养路径促进了这些乡村教师的跨越式发展。回国老师说,他们在学生眼中不一样了,在其他老师眼中不一样了,在家人眼中也不一样了。校长们说,他们改变了自己,改变了课堂,影响了学生,影响了团队。

  “回国后,我变得更有耐心了,对学生更宽容,更能容忍他们的错误了”

  “现在老师爱笑了。以前英语学习太枯燥,我们连汉语都说不好,还要学英语。但现在我们上课不犯困了,我喜欢上英语课”

  “刚出国时,看到中国制造的商品会觉得自豪,一段时间后我会更深入地思考这种中国制造背后隐含着可能的污染、廉价的劳动力、缺乏创新的机械制造,我决定回来以后好好教学生,让他们以后去创新,报效祖国”

  这些来自老师和学生的切身感受,正是在滇西项目的浸润之下萌生、发芽并不断蔓延发展。云南师范大学课题组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委托对项目回国发挥作用情况开展了调研,总结出项目取得的三方面成效。一是促进教师专业理念转变、知识增加、能力提升;二是激发了教师生命成长的内在诉求、形成了学习共同体、树立了国际视野、滋养了感恩之心和家国情怀;三是探索了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探索了“任务驱动式”教师培训模式、探索了农村教师自我成长发展模式。

  国外研修中接触到的不同教育理念,改变了受训教师对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的看法,他们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中更加注重学生主导和师生平等。大理州鹤庆一中王双喜老师回国后根据在英国学到的知识理念,贯穿“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宗旨,在教学活动、教学科研上作了大胆尝试,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深得学生喜爱。这样的教学实例,正是每一位回国教师身体力行孜孜以求的缩影。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中学的刘明仙老师回国后组建了QQ群分享学习资源、供同行老师学习、交流。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公开课、示范课,通过课堂活动、小组竞赛、Jigsaw阅读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传递新的理念和方法。关注年轻教师成长,指出他们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每个教学环节应该怎样去设计、怎么去落实。这样的传帮带发生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悄然影响着滇西边境山区的课堂和校园。

  曾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研修的云南祥云一中的钱燕老师,回国后从激发兴趣入手,在指导学生英语写作中不仅有专业指导,还通过将学生文章制作成电子书等手段进行分享激励。最终,她指导的学生在全国中小学英语读写大赛中有3人分获一、二等奖。比老师的教学成果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走出大山的孩子有了一段与大山外面的同龄人在同一“战场”角逐,且赢得比赛的经历,这段经历也许将支撑他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教育扶贫路上,矢志不渝

  教育扶贫路上,国家留学基金委始终在前行。2013年、2014年、2016年国家留学基金委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发展,发挥资源优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扶贫扶智精神,在滇西边境山区(56县)、西部连片贫困地区等国务院划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教育部定点联系、对口支援片区,聚焦基础教育,以扶智助推扶贫攻坚,以培养师资及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为抓手,精准开展教育扶贫工作。针对滇西边境山区在内的6大连片特困地区及“三区三州”中的甘肃省临夏州和云南省怒江州,先后设立了滇西项目及西部连片特困地区出国研修项目,涉及云南、甘肃、青海、宁夏、贵州和广西6个省区,累积派出1395名中学英语教师及管理人员。

  六年来,国家留学基金委不断通过创新工作机制,以七人工作组保证项目绿色服务通道高效运行,以八个精心推动项目“选派管回用”各环节工作持续衔接,通过差距、问题、任务、分享、目标、效益六个导向践行精准扶贫内涵式发展之路。在2017年会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及课题组开展了全方位的建档立卡摸排工作,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两个覆盖目标的基础上,截至2018年8月底,两个全覆盖目标全部实现,即:通过滇西中英项目实现滇西边境山区10州市56个县每所高中全覆盖,共114所高中均至少有1名英语教师出国留学;通过滇西教改项目实现滇西边境山区56个县全覆盖,每县至少一名校长出国留学的目标。此外,通过西部连片特困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研修项目还实现了六盘山区宁夏境内7县区及甘肃境内有需求的36县区全覆盖目标。项目培养的种子教师和管理人才已逐步形成教学管理人才库,成为一支地方自主开展扶志、扶智工作的生力军,为引导和支持贫困地区增强“造血”功能奠定了人才基础。

  2019年,70名滇西项目留学人员已远赴新加坡、加拿大,去汲取养分、经历蜕变,继续着他们的圆梦之旅。随着脱贫攻坚已进入最为关键阶段,教育扶贫任务依然艰巨,国家留学基金委责无旁贷,留学工作将进一步与国家战略发展精准对接,持续发力,提质增效,久久为功。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