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东北大学实施教育扶贫“三个三”工程 助力昌宁脱贫攻坚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2019-10-15 来源:东北大学收藏

  东北大学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频共振。按照中央和教育部关于定点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我校于2013年起承担了定点帮扶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的光荣使命。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和重大实践意义,围绕教育帮扶,针对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以及各类型的教育培训实施了“三个三”工程,即:落实“三个精准”,夯实教育脱贫根基;打造“三个基地”,提升教育脱贫能力;面向“三个维度”,集聚教育脱贫力量。学校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科学高效的教育帮扶之路,树立了东大品牌,展现了东大风采,彰显了东大情怀,有力助推了地方脱贫攻坚和发展进步,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

  一、落实“三个精准”,夯实教育脱贫根基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工程,而是长期性和战略性的系统社会实践。2012年12月,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强调:“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东北大学助力昌宁义务教育的发展建设,主要基于以下三点:

  (一)精准投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

  针对昌宁薄弱的教育基础设施,学校经多方协调争取,使得一批项目得以落地建设。争取到教育基金会“润雨计划”项目,落实漭水镇大山头小学等3所学校改造修缮资金35万元;争取到教育部基建项目对昌宁一中等5所中小学进行改造,协调解决教学楼修缮资金240多万元。同时,学校利用自有资金积极服务昌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需求:投入100万元,用于鸡飞初级中学教学综合楼建设、厕所及浴室建设;分别在昌宁县鸡飞中学、大田坝中学援建了“知行书苑”图书室各一所;针对昌宁地处滇西山区,教育基本条件落后,部分中小学至今冬季洗脸洗脚饮用没有热水的实际,学校出资20万元,为3所小学配备了太阳能热水及饮用水设备,从而使这一落后状况得到彻底改善。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昌宁义务教育基础设施改造工作需求,我校出资180万元,为昌宁县勐统镇中心完小捐建了带有草坪及塑胶跑道的标准化操场,彻底改变该小学“土”运动场的现状。

  (二)精准支教,助学筑梦、相伴童行

  2014年至2019年五年来,先后派出五批研究生支教团共36人,赴昌宁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服务活动。支教教师既充实了当地优质教师队伍,为贫困地区师资队伍注入了活力和动力,更针对贫困学生缺乏的计算机、互联网的知识开展了相关课程,提高了学生素质教育质量及水平。

  支教团成员除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外,还发挥自身优势,在爱国主义教育、“七彩课堂”素质拓展、旅游宣传、学生励志教育、赈灾捐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关爱贫困及留守儿童方面,2017年6月,东北大学第十八届研支团成员前往黑马村彝族完全小学,开启了“助学筑梦•相伴童行”东北大学关爱云南儿童“微心愿”活动。收集全校 76个孩子的“微心愿”,随后在东北大学校内开展微心愿认领活动。8月初,东北大学第十九届研支团成员将心愿礼物和祝福话语在开学第一天赠予了 76名学生。虽是小小圆梦,但孩子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微心愿活动启动以来,已开展集中活动10余次,共覆盖贫困及留守儿童近1000人。

  (三)精准聚力,传递爱心、积极捐赠

  昌宁贫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始终牵动着所有东大人的心,全校师生积极捐赠、传递爱心。学校向昌宁捐赠教学电脑100台,价值62万余元,装备了3所小学信息化课堂。实施了“暖冬行动”,为港湾中学221名贫困学生捐赠御寒物品,解决他们冬季仍穿凉鞋、拖鞋上学问题;在勐统镇大河村、卡斯镇兰山社区两所小学开展了捐赠,帮助贫困学生实现心愿,坚定孩子们刻苦学习、成才报国信念。

  结对帮扶方面,学校团委于2019年3月启动了活力团支部对接昌宁县大河村、腊邑村完全小学的教育扶贫工作。选取2017级7个本科生活力团支部以及“践行”志愿者协会社团团支部,采取一个活力团支部对接一个班级的形式,利用网络媒体交流方式,以教育扶贫为主,注重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对贫困村完全小学的学生进行帮扶。团支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对接活动,通过课堂答疑补充、课外知识延伸、心理健康辅导、能力素质拓展等多种活动形式,为当地小学生带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课程。为进一步增强结对帮扶的针对性,2019年暑期校团委选派了活力团支部部分成员前往云南昌宁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当地实情,改进对接内容,提高结对帮扶工作成效。

  党员干部捐赠方面,学校依托学生创业团队,搭建了消费扶贫载体——“东大扶贫昌宁农特商品爱心认购平台”,在2018年扶贫日之际,组织开展了“精准扶贫•以购代捐”昌宁农特商品爱心认购活动。校党委书记熊晓梅、校长赵继带头认购,全校党员干部、广大教职工全员参与,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东大人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认购活动实现销售额188万元。认购产生的30万元结余利润,已全额捐至昌宁,反哺昌宁脱贫攻坚,用于贫困儿童的精准帮扶。

  二、打造“三个基地”,提升教育脱贫能力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旨在培养受教育者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形式,对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实现小康具有重要意义,而发展高中教育则是进一步发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相传重要作用”的主要手段。我校主要通过打造“三个基地”助力昌宁的职业和高中教育。

  (一)打造网络教育基地,资源辐射、同频共振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东北大学紧跟时代潮流,2015年起,在昌宁职业技术学校设立了“东北大学网络教育昌宁学习中心”,成为学校在当地的教育辐射源。同时学校列支经费近50万元,为昌宁职校援建了一间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室,配备一整套现代化远程教育和多媒体设备。现代化网络教育基地的建立,不仅为昌宁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了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最科学的教育方法,为拓展视野、提高素质打下了基础,更为当地开展面向各类人群的远程教育培训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打造协同育人基地,思想引领、深度融合

  学校把昌宁职校确定为东北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基地。2013年以来,学校每年组织优秀学生赴昌宁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与昌宁职校的学生们一起深入村寨,开展禁毒防艾、养老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宣传,调查留守儿童家庭,对留守儿童进行课业辅导。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使我校及昌宁职校的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现实、开拓视野,社会实践基地也成为两校学生思想引领、素质提升、能力发展有机融合的实践育人高地。此外,为满足昌宁职校学生实习通勤需求,学校向昌宁职校捐赠价值35万元中巴车一辆。

  学校把昌宁一中确定为东北大学优质生源基地,为昌宁考生通过自主招生等渠道报考东北大学提供政策倾斜。此外,学校每年选派招生宣讲人员赴昌宁一中开展东北大学招生宣讲,宣传政策、讲解志愿填报方法,扩大东北大学在当地的影响力,努力为昌宁地区孩子们接受优质教育的创造机会和条件。2016年以来,我校共录取14名保山籍本科生,其中7名来自昌宁。

  (三)打造专家科技服务基地,创新驱动、服务社会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发展战略,助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及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云南省、保山市出台系列政策支持、推进科技工作站建设。我校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王颖同志在研究、吃透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主动作为、搭桥引线,联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西南大学等单位共同建立的“昌宁县职业技术学校科技专家服务站”及“张盛林专家工作站”分别得到了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厅批准,为东北大学科技扶贫搭起新平台。两个科技服务站的建立,会为昌宁县每年引入40万元的科技保障经费,对向贫困群众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提升贫困县教育科技和农业种植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昌宁县职业技术学校科技专家服务站的批建,不仅在昌宁职校建设打造了新的专家科技服务基地,还将在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激发全校师生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提升师生科学素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打下坚实基础。

  三、面向“三个维度”,集聚教育脱贫力量

  人才匮乏是贫困地区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学校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从党政干部、业务骨干、贫困群众三个维度,构建人才帮扶三维立体网络,打造一支战斗力强的脱贫攻坚队伍,为地方脱贫攻坚注入新动能。

  (一)面向地方党政干部的维度,全面提升政治素养

  “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基层干部在宣讲扶贫政策、整合扶贫资源、分配扶贫资金、推动扶贫项目落实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2013年以来,学校围绕昌宁发展战略,坚持每年举办昌宁县党政干部培训班和专题讲座,为当地干部量身打造培训课程。七年来,为地方培训干部5000余人次,有效拓宽了当地干部的视野和思路,助力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精湛的人才干部队伍,提升了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特别是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学校选派东北大学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曹洪滔、金钟哲两位同志,专程赴昌宁并分别以《党的十九大精神解读》《十九大党章(修正案)解读》为题,为全县含非领导职务在内的乡科级以上干部总计1000余人作了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辅导报告。

  2019年,退出贫困序列的昌宁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过渡期,为进一步提高全县领导干部能力素质、夯实实现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工作基础,5月15-17日,我校协助昌宁县委县政府举办了“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专题培训班”。此次培训班授课教师均为我校从事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全域旅游等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培训费用由我校承担。培训采取课堂教学与云视讯远程视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以视频形式培训到乡镇和村一级,实现县、乡、村三级“同频共振”。县委、人大、政协、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县直有关部门领导班子成员、13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部分乡镇直属站所负责人、124个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等共计1300余人参加培训。

  2019年7月29日至8月8日,昌宁县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在东北大学举办。此次培训班分两期进行,分别由昌宁县人民政府县长范喜及昌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辉波带队,带领全县各局及乡镇领导干部来我校进行学习。本次培训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学重点突出,培训采用专题辅导、实地考察、案例分析、交流发言相结合方式开展,与会学员表示,通过参加本次专题培训,在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文化素养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一天东大人、一生东大情。对于所有来校培训的昌宁干部,学校激励他们用“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东北大学校训精神,强化在脱贫攻坚进程中的责任担当,使之自觉成为昌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者、脱贫攻坚的排头兵。

  (二)面向地方业务骨干的维度,全面提升业务水平

  业务能力水平是广大干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和履职尽责的重要前提。2016年起,学校在为昌宁培训业务骨干的基础上,将培训覆盖面扩大到保山市,先后举办了“保山市教育系统财会管理骨干培训班”、“保山市城市规划与旅游业发展专题培训班”等,为地方培训业务骨干一千余人。

  根据昌宁提升医疗水平的需求,2017年8月,我校组织校医院专家,并邀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组成医疗专家团,赴昌宁县人民医院开展讲座培训和疑难病患诊治工作,共开展讲座3场培训150人;2018年,积极协调校外资源,邀请东南大学附属医学院知名专家舒林华教授,赴昌宁县人民医院开展儿科医学讲座培训,共培训医疗工作者100人。

  (三)面向地方贫困群众的维度,全面提升脱贫能力

  为发挥“电商平台”在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作用,挂职干部发起举办了“田园电商论坛”,开展电商知识宣传普及和培训,“互联网+特色农业”理念得到当地群众高度认可。开办以来,“田园电商论坛”成功举办80余期,培训近4000人。挂职干部帮助地方打通农特产品生产、加工、检测、包装、销售、物流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昌宁是农业大县,为帮助农户提高农作物种植技术,学校驻村第一书记协调云南省科协,争取经费4万余元,开展魔芋种植、红豆杉种植、稻豆四季轮作等技术系列培训,共培训县农科所、经作站科研人员、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种植户等660余人,受训人员种植技术得到有效提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之年。一直以来,我校都将定点扶贫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把教育作为“管长远”的扶贫之策,把发展教育作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大力支持教育扶贫系列具体项目的推动、落地。在未来工作中,我校必将以更加坚定的责任担当、更加有力的工作举措、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将扶贫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为昌宁县完成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谢沂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